对法义辨析的反馈(20180904)

()

【居士】第5个的“辨析”中说:菩萨不单修无缘慈,同样修有缘慈,如《瑜伽师地论》卷44:“谓诸菩萨略有三种修四无量:一者,有情缘无量;二者,法缘无量;三者,无缘无量。”不是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吗?而且从所举的《瑜伽师地论》的三种四无量中,我也没有看出哪个是“有缘(条件)慈”。“有情缘无量”不是指与众生结缘无量吗?“辨析”中所指的“有缘慈”是指“佛度有缘人”,不度无缘之人吗?可是我理解,在菩萨心中,并不会作意他不度无缘之人,而是“有缘”只是能度化的一个必备条件,所谓“佛无所不知,但不是无所不能”,是他不能,而不是他把“有缘”“无缘”当条件来卡是否要度化的吧?其他两点更看不出哪个是“有缘慈”了。

【辨析者】为了使问题更清楚,我想我们可以先把《瑜伽师地论》的原文补全,然后分别了解有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的定义。

《瑜伽师地论》卷44:“云何菩萨修四无量慈悲喜舍?谓诸菩萨略有三种修四无量:一者,有情缘无量;二者,法缘无量;三者,无缘无量。

若诸菩萨于其三聚一切有情安立以为无苦无乐、有苦、有乐,于其最初欲求乐者发起与乐增上意乐,普缘十方,安住无倒有情胜解,修慈俱心,当知是名有情缘慈。若诸菩萨住唯法想增上意乐,正观唯法假说有情,修慈俱心,当知即此名法缘慈。若诸菩萨复于诸法远离分别,修慈俱心,当知即此名无缘慈。如有情缘、法缘、无缘三慈差别,悲、喜、舍三当知亦尔。”

有缘慈,即有情缘慈,那这菩萨缘的是什么呢?这个需要一点点来看。首先是三聚一切有情,如《瑜伽论记》卷11:“一、邪定聚,谓作五逆定入地狱故。二、正定聚,得忍已去定得涅槃故。三、不定聚,除前二外余众生是也。”然后这些有情又有三种状态:1、无苦无乐;2、有苦无乐;3、有乐无苦。那么慈心对境是指的最初的无苦无乐的有情,有苦无乐的众生是悲心的对境,有乐无苦的众生是喜心的对境。舍心通对三种状态。如果更细微的,我们还应理解慈心所对的无苦无乐的众生与自己的关系上还分亲、怨、中庸三种类型。那修有缘慈的菩萨就会缘着慈心对境的众生,以听闻慈悯正法和受持该法引动的增上力,愿意给予这些众生快乐。这种正确的作意称为正,反之则是倒。这可以在禅定中观修,也可以散心修,真实对境也可以修。具体的慈悯正法如:思维有情与自己冤亲不定,有情为三苦逼迫,修习慈心能断瞋恚,修习慈心可得卧觉皆安、天护人爱、横灾不侵、得生梵天等种种善果。

法缘慈:菩萨知道众生唯是假法,非是实有,然后缘着五蕴假和刹那变化的幻生有情,产生慈心。此处与有缘慈的差别是对“有情”有了更深入的观察,即真切地观察到有情非自能做主,一切亲怨都是宿世因缘所成,由于观察更加深入,所以慈心的量也就更加深广。

参考《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1中的法缘悲的修法:“‘众生犹如动水月,见其摇动与性空。’由见众生如水中月影,为风所动,刹那动灭,缘彼而起大悲心者,我今敬礼,此即敬礼缘法之大悲。由见众生如水中月影,似有自性而性是空,缘彼而起大悲心者,我今敬礼。此即敬礼无缘大悲。释论略‘缘生’,而仅引上句‘兴悲我敬礼’者,意谓后二所缘中已说有‘众生’矣。此谓如澄净水,微风所吹故,波浪遍于水面,水中月影与彼所依之水同时起灭,如有彼月自体显现可得,然诸智者则见彼月刹那无常,及所现月自性本空。如是菩萨随大悲心者,见诸有情堕萨迦耶见大海,无明大水流注其中令极增广,非理作意邪分别风鼓动不息,往世所造黑白众业如空中月,今世有情如彼月影,刹那生灭为诸行苦之所逼迫,而自性本空,缘此便有大悲心生。此亦由思有情悦意及流转生死而后能生。”

其中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缘无常变化的法理是不能引发慈悲心的,还要进步把这种法理引向有情悦意相后才是修慈悲心。

无缘慈:了知众生五蕴假和之缘非是实有,一切差别唯是名言安立,远离自他种种分别,而产生的同体大慈。《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1:“所谓无缘者,谓无执实相心所著之境也。实是缘非实有所差别之有情,而但云‘无缘大悲’者,亦是简略之称。”无缘慈全称应是:缘无实有之有情而生慈心。

三慈的差别和汇通可以参考《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2:“慈之名一,义有三:生缘慈、法缘慈、无缘慈也。慈之义三,体惟一,谓佛性也。佛性体恒不变,生佛不殊,达此佛性,便成三慈。有人于此,起惑造业,破戒犯法,菩萨见之,了知善恶从因缘生,如幻而有,既造幻因,必招幻果,誓拔其幻因幻果之苦,与以幻灭之乐,是生缘慈。又知此善恶法既从缘生,便无实性,当体本空,不了本空,枉受轮转,今自了本空,亦令他觉了本空,拔不了苦,与了空乐,是法缘慈。又知此善恶法,缘生无性,无性缘生,其体不二,即是实相,不了实相,妄堕二边,善了二边,罔非实相,拔其非边计边之苦,与以即边即中之乐,是无缘慈也。说虽次第,行在一时。”

【居士】您的解答帮助我纠正了以前认识上的偏差:以前看资料说“无缘大慈”的“无缘”是没有条件的意思,看了您的解答,知道了“无缘”是了知真相后不着二边的状态,也了知到原来这三种修是修习四无量心由浅入深的次第,而不是我以前认为的“没有条件地与所有众生结法缘”。之前因为不理解,所以认为“有情缘”和“有缘”是不同的(认为“有情缘”是缘一切有情,“有缘”是有条件的),现在了解后才认识到:内涵实际是一样的,核心都是缘于“(幻)有”。这个转变过程经历了:否定—查资料—肯定。切身的经历也验证了相似法的危害,这还只是认识上的,如果落实到修上,照着相似法修,走火入魔确实可能。

【辨析者】随喜体悟!相似法的危害甚大,不知不觉就把佛法的概念偷换了。《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10:“圣教指能诠之文,正理指所诠之义。文随于义,义随于文,教之与理何尝有二?但恐依文解义则为三世佛冤,故既依圣教,仍须正理以为司南。又恐离经一字则便同于魔说,故既依正理,仍须圣教以为定量也。”共勉。

()

【居士】我觉得自己现在很大的一个变化是:不敢轻易地、那么直接地接受别人所讲的“法”了,特别是对于不了解的人,因此还是听你的指点读原典吧,不可避免会有很多的不解甚至错解,但至少没有被我不了解的人“加工”过。我觉得自己偏向了另一边,只能慢慢调了。

自下山,《广论》没再听过看过(其实跟常师父讲法中那种勇猛对治烦恼习气的语气是相应的),师父的开示也没再听过看过(除了邮件接收来的这些被辨析文字),不知道以前听闻过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感觉失去了修心的方向与目标。最近在家,除了做定课,有时间就读《华严经》,种种种子而已。烦恼是需要对治的,对治烦恼也是需要方向和方法的,我现在感受到了更多的迷茫,感觉自己整天处于散乱懈怠状态(也有原因是还没有适应家里生活状态),行为散,心更散。有点心力的时候,一方面忏悔自己的恶业,一方面也策励自己不要放弃,好好修行,永远不要放弃众生,不要让众生再感受这种还没长成就被抛弃的痛苦。有时想,也许佛菩萨、师父就是这样安排的:只有自己切身感受到苦,才能生起不让别人再受这种苦的心。但这种代价未免太大了!

相信有很多师兄陆续会处于这种痛苦中,祈愿政府和寺院方面能够通力合作,尽快给大家铺好路,不要让大家迷茫得太久。

【贤佳】阿弥陀佛!了解了。可以适当阅读净土经典并多念佛,不仅后世往生净土,现前亦易净化烦恼、净除业障、安稳身心。“功高易进,莫如念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