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居士】{辨析:多次提及这种观点,以方便建立组织领导者的绝对权威,即使团队或者上位有错,最后都可以说是你佛法没学好,是你个人的问题。反问,讲这句话的人认不认为别人有问题?如果讲话者认为别人有问题,那他自己就没有按照这句话去反省,自己做不到说别人干什么呢?如果认为讲话者认为别人没有问题,那他本就不应该说什么,因为按照此处的逻辑,问题就是他自己的,与别人无关。所以,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碰到坏人坏事只能三缄其口,避而远去,或者拿这种观念要求别人闭口远去。}
是否从理上来说,在这个世界的所遭遇,是我们的业力使然,是吾心之所现?佛云“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此娑婆世界,天地人三才,而人具天地之德性,天人合一。天有北辰,人有君心,昼夜之潮汐,吾身之脉息,天地之鬼神不出于天地,人物之贪嗔痴不出于人心⋯⋯故人身小天地,无一毫之相间。觉今人所不足处在三思而后行,口为祸福之门,辨析之观点,若鼓励人们敢于事纠其不正,而不知自己之不正,则是否易落于末法之斗争坚固?大学言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而后身修,而后家齐,而后天下平,故是否所有之立处,从自身先做起?从自心先做起?若能调伏自心,则能调伏他心。末法时代众生邪正难解,出言即乖,宜以古为师,弟子觉得是否应于自心为本,降伏其心,行有余力,而巧于分辨善恶,思而后言?
【贤佳】是的,偏于一边都不好。“万法唯识”,然而阿赖耶识非一,共业问题非一识所决定。
(二)
【居士】看了您发过来的邮件,真的受益匪浅啊!虽然有些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参透,但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想佛经也如此吧。最重要的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自己做什么都有了一个新的行为准则一样,不敢说妄语了,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心态也平和许多。
(三)
【居士】辨析很精彩,末学体会到:(1)如果讲法者、闻法者离开了三藏,就会出错;三藏是修行的基础。(2)自己以后学修,包括和同修分享时要特别注意。
(四)
【居士】感恩您分享有关对境修心的辨析。末学忆起以前寺里有句口号:承担是最大的修行。末学自己也常认为世间工作也是一种修行。看来这二者都隐含有问题。若不如法辨析和行持,则容易误导向功利。
末学还回忆起一串和这相关的以前寺里相关的理念:依师,观功念恩,历事炼心,承担,微博开示,团体共修,发心……
这些理念对同修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末学观察,身边同修,包括末学自己辨析能力不够,恳请法师能在方便时对这些理念(寺里倡导的应不止末学所述这些理念)做下辨析,以帮助大家回到如法的轨道上来。
(五)
【法师】对境练心,错用名词,不知道佛法的会增长世智辩聪,恶习增长反以为长智慧了,甚是可怜!有那么多过要观吗?有那么多恩要观吗?反不是度众生,而非敌对就是谄媚。佛法教育生恭敬心,非奴才想、装孙子。
(六)
【居士】末学是北京龙泉寺讲师乙班的一名讲师。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事件,末学也对自己的学佛历程作了一个反思。末学入门时,是想要从佛法中了解认识世界的真相,并且也是基于“认识到哪里,就学到哪里,信到哪里”这样的理念来开始佛法的学习的。在后来的深入过程中,虽然也对每次小组学习都有的诵“师父礼赞文”、唱“师恩”、摆放师父法照等这些行相有感觉过一些异样,但想想也许是佛教的一些基本仪轨,也就过去了,没有深入细想。再往后几年就基于对佛法的一腔热忱,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承担上面,深入经藏的功夫在这几年中根本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去培养。现在回想,这些年做事太多,深入经藏太少,自己最初学习佛法的理念大概也被自己抛弃了吧?好好的年华,真如一场梦幻泡影,都化了一场空。得亏之前还结了一些善缘,才能够间接得到法师的加持,从梦里走出来。
经此一事,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佛法之中有多少是相似法,有多少还算有正念?又给多少人传达了错误的乃至害人的理念?因此,特别希望能够跟随继续在法义辨析上深入思考,把自己知见上的问题做一个深入的剖析。否则长此以往害己害人。
佛法的学习要靠自己独立地思惟,一味地拾人牙慧并不能带给自己解脱的基础,反而养成了依赖心,可以说是人格不全,把成佛的希望全部寄于外在。在此恳请跟随学习法义辨析,找到问题所在,深入经藏去思惟、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