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有关出家开示汇集

印光大师有关出家开示汇集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原文〗世祖遂仰遵佛制,大开方便。罢除试僧,令其随意出家。因传皇戒,制护戒牒,从兹永免度牒矣。佛法之衰,实基于此。在当时高人林立,似乎有益。而世宗以大权乘愿,建中立极。其发挥佛祖慧命之言论,精深宏博。入藏流通者不必言。外有御制拣魔辨异录,八卷四册,系吾友子任氏,乞食京师,于书肆中得之,送于杨仁山,令寄东洋,附于新印大藏之内。想其书已出,好古探奇之士,试一读之。不但于性命有益,而学识文章,当顿高十倍矣。呜呼盛哉。世宗实为法流震旦,皇帝中之绝无而仅有者,其君如此,则宰官僧侣,概可知矣。迨至高庙以后,哲人日稀,愚夫日多。加以频经兵燹,则鄙败无赖之徒,多皆混入法门。自既不知佛法,何能教徒修行。从兹日趋日下,一代不如一代。致今僧虽不少,识字者十不得一。安望其宏扬大教,普利群生耶。由是高尚之士,除夙有大根者,但见其僧,而不知其道。厌而恶之,不入其中矣。夫流通佛法,非一朝一夕之故。须深谋远虑,随机设法。佛制固不可不遵,而因时制宜之道,亦不可不亟亟研求,以预防乎世变时迁,庶不至颠覆而不能致力,有如今日之佛法也。倘诸君不乘时利见,吾恐此时震旦国中,已无佛法声迹矣。呜呼险哉。佛法高深,非浅见所能窥。

〖白话文〗清世祖顺治皇帝于是仰遵佛制,大开方便门。罢除了僧人经过考试合格方能出家的制度,令他们随自己心意出家。因此皇家授权传戒,制定戒牒,从此永远免除了度牒。佛法的衰微,实在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在当时高僧大德众多,似乎有些利益。而清世宗雍正皇帝以菩萨乘愿再来之身,秉持国政。他发挥佛祖慧命的言论,精深宏博。收入大藏经流通的不必说。另外有《御制拣魔辨异录》,八卷四册,是我的友人之子任氏,在北京谋生,在书摊中得到,送给杨仁山居士,请他寄到日本东洋,附在新印的大藏经之内。想来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古探奇的人,要试着读一读。不但对于心性有益,而学识文章,当一下子增高十倍啊!功德盛大啊!清世宗雍正实在是佛法流传到中国,皇帝当中绝无仅有之人,国君如此,那么宰相官员僧侣,一概可以知道了。到了乾隆皇帝以后,智慧卓越的人日渐希少,愚昧的人日渐增多。加上频繁的战火,下劣无赖的人,大多混入佛门。自己既然不知道佛法,如何能教徒弟修行。从此日趋日下,一代不如一代。导致现在僧人虽然不少,认识字的人十个当中没有一个。怎能指望他们宏扬大教,普利群生呢?由此志行高洁的人,除非过去世有大善根的人,(不然就)只看见出家僧人,而不知道佛法究竟如何。讨厌不喜欢佛教,也就不会进入到佛法中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卷一 与佛学报馆书

〖原文〗得手札。知阁下尚未圆具,及贵宅贵乡佛法流通之象,喜不自胜。虽然,吾于喜中,不无大忧。何以言之。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不能修。持斋念佛者多,推其效则法道兴隆,风俗淳善。此则唯恐其不多,愈多则愈美也。至于出家为僧,乃如来为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若其立向上志,发大菩提,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三学而偏赞净土,即一生以顿脱苦轮。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则益善也。若或稍有信心,无大志向。欲藉为僧之名,游手好闲,赖佛偷生。名为佛子,实是髡民,即令不造恶业,已是法之败种,国之废人。倘或破戒造业,贻辱佛教。纵令生逃国法,决定死堕地狱。于法于己,两无所益。如是则一尚不可,何况众多。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乃真语实语。非抑将相而扬僧伽也。良以荷佛家业,续佛慧命,非破无明以复本性,宏法道以利众生者,不能也。今之为僧者,多皆鄙败无赖之徒。求其悠悠泛泛,持斋念佛者,尚不多得。况能荷家业而续慧命乎。今之佛法,一败涂地者,以清世祖不观时机,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试僧,永免度牒,令其随意出家,为之作俑也。夫随意出家,于上士则有大益,于下士则大有损。倘世皆上士,则此法固于法道有益。而上士如麟角,下士如牛毛。益暂得于当时(清初至乾隆年间,善知识如林,故有益),祸广覃于后世。致今污滥已极,纵有知识欲一整顿,无从措手。可不哀哉。以后求出家者,第一要真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天姿,方可剃落。否则不可。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万万不可令其出家。

〖白话文〗至于出家为僧,这是如来为了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置的。如果是建立向上的志向,发大菩提心,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扬戒定慧三学而偏赞净土宗,就在这一生了生脱死。这也唯恐不多,多多益善。如果是稍微有点信心,没有什么大志向。想要藉着僧人的名字,游手好闲,赖佛偷生。名为佛子,实际是个光头白衣,即使不造恶业,已经是佛法的败种,国家的废人。倘若破戒造业,使佛教蒙羞。纵然活着能逃过国家法律,死后决定堕地狱。对于佛法、对于自己,两方面都没有利益。这样的话,就是只有一个尚且不可以,何况很多。古人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这是真语实语。不是压抑将相而褒扬僧伽。实在是因为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不是破除无明来恢复本性,宏扬佛法来利益众生的人,不能做到啊!现在来出家做僧人的,大多都是鄙败无赖之徒。在这些人当中求悠悠泛泛,持斋念佛的人,尚且不多得。何况能够荷担如来家业而续佛慧命呢?现在的佛法,一败涂地的原因,是因为清世祖顺治皇帝不观时机,仰遵佛制。革除前朝的考试僧人制度,永远免除度牒,令他们随意出家,而首开祸端。随意出家,对于才德高超的人有大利益,对于下劣之人就大有损害了。倘若世上都是才德高超的人,那么这个办法固然对于法道有益。而才德高超的人如凤毛麟角,下劣之人多如牛毛。只是当时暂得一点利益,(清朝初年至乾隆年间,善知识如林,所以有益。)而这个灾祸遍及到后世。导致现在僧团污杂混滥到了极点,纵然有大善知识想要整顿,也无从下手。实在悲哀啊!以后来求出家的人,第一:要真实发起自利利他的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的天姿,方可剃落。否则不可以。至于女人有信心的,就令她在家修行,万万不可让她出家。恐怕她或者有不轨的行为,就污败佛门不浅啊!男子如果真修,出家修更容易。因为他能参访善知识,依止在丛林中。女子如果真修,出家修反而困难。因为她动不动就会招来世人的讥嫌,一切很难随自己的心意。如上面所说,拣择根器剃度僧人,不度尼僧,这是末世护持佛法,整理法门的第一要义。祈望你恳切转告你的师父,以及一切认识的僧人,那么这个功德就无量无边了。至诚恳祈!至诚恳祈!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卷一 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

〖原文〗佛法至今,衰残实甚。茫茫众生,如盲无导。纵有一二知识为之开示。以业深障重故,正智不开。虽闻正法,不生信向。纵生信向,亦属浮泛。如醉如梦,了无定见。一遇邪魔外道,则如蝇逐臭,如蛾赴火。蚁聚乌合,动盈千万。故光绪初年,关东有一混元门,每年归依者有十余万人。至十一二年,以劣迹已彰,人多见恶。一年之内,尚有数万。近有出家魔子,拟欲大得名利。于三十年前,即抄袭古人语录中成言,改头换面,谓是自己语录。而此魔子,一不通宗,二不通教,三无学问。恐人或谓己无学问,何能说此。特意用许多白字以实之。令人谓为真是大彻大悟,随口所说,词理超妙。其有不大恰当者,盖因不曾读书,不通字义之故。举凡万法归心录,六祖坛经,寒山诗中诗偈,整个录来,换三五字而已。所有言句,尽皆如是。随即远近流布,然亦无大招徕。近又得一妙法,致令善男信女,相率归依。且道得何妙法,便能如是。以此魔子,初则妄充悟道,人未归附。近则妄充得道,故得远近争赴。且自谓我所说法,令人易于得道。故一境若狂,咸相崇奉。妄充得道,须有事实,人方肯信。故肆无忌惮,随口乱说。常为人言,我能入定,超度亡魂,令其生天,或生净土。能知一切亡人,或生天上,或生人间及三恶道。又知某人生西方上品,某人生中品,某人生下品。由是之故,不但愚夫愚妇,靡然从风。即不明佛理之士大夫,亦以为实属得道,而归依信奉者,日见其多。纵有智者斥其狂妄,由彼邪说入人深故,了不见信。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故楞严经云,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白话文〗佛法到了今天,实在很衰微残败。茫茫众生,如同盲人没有导师。纵然有一二位善知识为他们开示。因为业深障重的缘故,正确的智识没有开通。虽然听闻了正法,也不生起信心归向。纵然生起信心归向,也是属于虚浮表面。如沉醉,如睡梦,没有明确的见解主张。一遇到邪魔外道,就如同苍蝇追逐臭味,如飞蛾赴向火光。蚂蚁聚集,乌鸦暂合,动不动就成千上万。所以在光绪初年,东北有一个混元门,每年归依的人有十多万。到了光绪十一二年,因为恶劣的事迹已经彰显出来,被人憎嫌。一年之内,还有几万人。近来有出家的魔子,想要得到大的名声利益。在三十年前,就抄袭古人语录中的语句,改头换面,当作是自己的语录。而这个魔子,一不通禅宗,二不通教理,三没有学问。恐怕有人说自己没有学问,怎么能说出这些语录。特意用许多的误写的字来佐实这些语录是他自己写的。使人认为他真的是大彻大悟,随口所说,言词义理高超玄妙。其中有不大恰当的,这是因为没读过书,不通晓字义的缘故。凡是《万法归心录》、《六祖坛经》、《寒山诗》中的诗偈,整个抄录过来,换上三五字罢了。所有的言句,都是如此。随着就进行流通,然而也没有招来什么大的生意。近来又得到一个巧妙的方法,使得善男信女,相继来归顺依附。得到什么妙法,能够如此呢?因为这个魔子,最初虚妄冒充悟道,没有人来归附。最近就狂妄冒充得道,所以使远近的人都争着前来。他自己说:我所说法,使人很容易得道。所以一种氛围如果疯狂,大家都来尊崇奉行。冒充得道,必须有事实,别人才肯相信。所以他就肆无忌惮,随口乱说。常常对人说:我能入定,超度亡魂,令他们生到天上,或者生到净土。能够知道一切死亡的人,或者生到天上,或者生到人间以及三恶道。又知道某某人生到西方上品,某某人生到中品,某某人生到下品。因此,不但愚昧的男女,闻风而动,顺风而倒。就是不明白佛理的官员、知识分子,也以为他真的得道,而归依信奉的,一天比一天多。纵然有智慧的人指斥他的狂妄,由于他的邪说深入人群的缘故,却看不见有人相信。自古的高僧,或者是古佛再来,或者是菩萨示现。然而通常都是以凡夫自居。断然没有说我是佛,是菩萨的。所以《楞严经》中说:“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我灭度以后,为了摧邪显正,虽差遣许多大菩萨、大阿罗汉,运用各种身份形态,生在末法当中,化度一切有情。而始终不会自己向人说:我是真正的菩萨,我是真正的阿罗汉。而将佛的密旨因由,随便泄漏,轻浮地告诉末世的初发心学人。惟当临命终时,尚有未了因缘,暗有遗嘱的例外。)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卷一 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

〖原文〗倘动辄作法,若身心不恭敬,不至诚,或致起诸魔事。唯一事宜作法,而非汝等分上事。如有发心出家者,自未证道,不能观机,上叩佛慈,冥示可否,庶无匪徒败种混入之弊。而今之收徒者,唯恐其不多。明知为下流,尚急急欲收,唯恐其走脱。谁肯如此抉择。贪名利,喜眷属,致令佛法一败涂地,莫之能兴也。至于业障重,贪瞋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普门品谓若有众生,多于淫欲瞋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之。念佛亦然。但当尽心竭力,无或疑贰,则无求不得。然观音于娑婆有大因缘。于念佛外,兼持观音名号亦可。或兼持楞严大悲等咒,亦无不可。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

〖白话文〗应当努力培植。那么善根也不须要问。只适合持咒,帮助修习净业。不要随意作法,烦劳亵渎佛陀圣人。倘若动不动就作法,如果身心不恭敬,不至诚,或者导致生起魔事。唯独有一件事,适合作法来请问,而又不是你们分上的事。如果有人发心出家,自己没有证道,不能观察对方的根机,向上仰叩佛陀慈悲,指示可不可以,才不至于有匪徒败类之人,混入僧团的弊病。而现在收徒弟的人,唯恐徒弟不多。明明知道是劣机之人,还急忙的想要收为弟子,唯恐他走掉了。谁肯如此的慎重决择。贪图名利,喜欢眷属,使得佛法一败涂地,不能够兴盛啊!至于业障重,贪瞋炽盛,身体弱,内心怯,只要能够一心念佛,久而久之,自然可以疾病痊愈。《普门品》中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瞋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之。念佛也是如此。只要尽心竭力,没有怀疑的第二念,那么无求不得。而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很深的因缘。在念佛之外,兼持观世音名号也可以。或者兼持楞严咒、大悲咒,也不是不可以。至于阅经,如果想要作法师,为众人宣扬佛法,应当先阅经文,再看注疏。如果不是精神充足,见解过人,没有不是徒劳心力,虚丧岁月的。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卷一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原文〗在家出家,俱能受持。而况女身多障,诸凡不能自由。离乡别井,易招外侮讥毁。为尔虑者,只宜在家持戒念佛,决志求生极乐世界。断断不可远离家乡,出家为尼。至于研穷经教,参访明师,乃决烈男子分内之事,非女人所宜效法也。女人但当笃修净业,专持佛号。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自然现生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往生上品。纵未能亲证三昧,亦得以高预海会,长侍弥陀。由是亲证无生,复本心性。无边教海,皆悉了知。如宝镜当台,万象俱现。然后承佛慈力,及己愿轮,不违安养,回入娑婆,种种方便,度脱众生。俾一切有情,同登莲邦,悉证无生,庶不负一番决烈修持之心。可谓火里莲花,女中丈夫矣。……回视人天王等,及出家为僧,不知净土,修余法门,历劫辛勤,莫由解脱者,如萤火之与杲日,蚁垤之与泰山矣。可胜悲哉,可胜悼哉。以故修净土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切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时,必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如置毒于醍醐之中,便能杀人。不善用心者,其过如是。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庶净土全益,通身受用矣。……倘或执著不改,便为不识好恶。妨自己之清修,负老僧之忠言。我欲汝即生成就道业,断不至障汝法缘。汝但谛思,自知取舍。至于不能出家,即欲舍命,此念虽烈,此心实痴。今之尼僧,谁堪为师。住持庵庙,强暴实多。汝既是女,上士则难为御侮,为避嫌故。下愚则竭力夤缘,欲造业故。汝只知出家为尼之解脱,不知出家为尼之障碍。故不辞烦琐,剀切言之。汝将谓舍命便解脱乎。不知识随业牵,又复受生。驴女马女,亦未可知。欲复得人女之身,恐未有此之大幸。纵令复得人女,或得为男,或为人王,天王,安保其能遇佛法而信受也。又安保其于佛法中,又复遇此即生了脱之净土法门也。纵令能遇,何若今生忍耐住世,报尽即生西方之为愈也。汝从生已来,有如此为汝筹画者否。倘或不依吾言,即为忘恩负义,则将来之苦,当更甚于今日无量无边倍矣。把手牵他行不得,直须自肯始相应。可听与否,祈自裁度。并祈以此告福莲贞女知之。

〖白话文〗在家出家,都能受持。而何况女人之身多有障碍,一切事情都不能自由。背井离乡,容易招来外人的侮辱讥毁。为你考虑,只适合在家里持戒念佛,决心求生极乐世界。断然不可远离家乡,出家为尼。至于研究经教,参访明师,这是刚烈坚毅男子分内的事,不是女人所适合效法的。女人只要认真修习净业,专持佛号。果真能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自然现生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往生上品。纵然不能够亲证念佛三昧,也得以高预莲池海会,长侍阿弥陀佛。由此亲证无生法忍,恢复本有心性。无边的教法大海,都会全部了知。如同宝镜当台,万象全部显现。然后承佛慈力,以及自己愿力之轮,不离安养净土,回入娑婆世界,种种方便,度脱众生。使得一切有情,同登莲邦,都证得无生法忍,才不辜负这一番刚烈坚毅的修持之心。可说是火里的莲花,女中大丈夫啊!……回过头来,看人天王位等等,以及出家为僧,不知道净土,修其余的法门,历经多劫辛勤修持,没办法解脱的人,如同萤火之光与太阳之光,蚂蚁的穴土与巍巍泰山的差别。实在是悲叹啊!实在是感伤啊!所以修习净土的人,断断不可以求来生的人天福乐,以及来生出家做僧人等等。如果有一丝毫求来生的心,就不是真信切愿,就与阿弥陀佛的誓愿相间隔碍,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了。以此不可思议的殊胜妙行,竟然作人天有漏福的因。更何况在享福的时候,必定要造恶业。既然造了恶业,就难逃恶报。如同将毒药放在醍醐当中,就能杀人。不善用心的话,这个过失也是如此。必须彻底斩断这些念头,使得净土法门的全体利益,通身得到受用啊!……倘若你执著不改,就是不识好恶。妨碍自己的清修,辜负老僧的忠言。我想要你在这一生就成就道业,断然不会障碍你的法缘。你只要好好思考一下,自然知道取舍。至于不能够出家,就想要舍弃生命,这个念头虽然刚烈,这个用心实在愚痴。现在的比丘尼,谁堪能做师父。住持庵庙的,大多强横凶暴。你既然是女子,道德高尚的则很难去做抵御侮辱的事,为了避免嫌疑的缘故。下等愚昧的人就竭力攀附钻营,因为想要造业的缘故。你只知道出家为比丘尼的解脱,不知出家为比丘尼的障碍。所以我不怕烦琐,恳切对你说。你认为舍命就能得到解脱吗?不知道阿赖耶识随业力所牵,又再受生。做驴女、马女,也不可知。想要再得到人女之身,恐怕未必有这个幸运。纵然又得人女之身,或者转为男身,或者成为人中之王,天上之王,又能保证能够遇到佛法而信受吗?又能保证在佛法中,又再遇上这个即生了脱生死的净土法门吗?纵然能够遇到,不如今生就忍耐住世,报尽即生西方为更好啊!你从出生以来,有这样为你筹画的人吗?倘若不依从我的话,就是忘恩负义,那么将来的苦,当更加超过今天无量无边倍啊!“把手牵他行不得,直须自肯始相应。”是不是听从接受,祈望你自己裁度取舍。并祈望以此告诉福莲女士知道。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卷一 与徐福贤女士书

〖原文〗法幢和尚,宿具灵根。初为真儒,后为真释。可谓不枉读书学道耳。世有真儒,方有真僧。彼无赖之徒出家者,固皆破坏佛法之魔王外道也。其语录皆痛快直捷,豁人心目。可以刊板流通,以为禅家法宝。然此乃唯发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道。吾人专修净业,勿于彼言句中捉摸卜度,以致两失其益。不可不知。宗家提倡,唯指本分,此外概不阐发。其修因克果,断惑证真,皆密自修持耳。门外汉见宗家不提此等修证道理,遂谓宗家全不用此等法,便成谤宗及谤佛谤法矣。马僧摩见地高超,文字美妙,亦可寿梓流通。

〖白话文〗法幢和尚,宿世就具有灵性慧根。最初是真正的儒家学者,后来又是真正的出家僧人。可说是不枉读书学道啊!世上有真正的儒学人,才有真正的出家僧。那些无赖之徒来出家的,固然都是破坏佛法的魔王外道。法幢和尚的语录全都痛快直捷,开豁众人的内心眼目。可以刊板来流通,作为禅家的法宝。然而这是唯独发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道路。我们专修净业,不要在他的语言文句当中去捉摸卜度思惟,以导致禅净两方面都失去了利益。不可以不知道这个道理。禅宗之家所提倡的,唯独直指本分,此外一概都不阐发。其中的修因证果,断惑证真,都是秘密的自己修持罢了。门外汉见到禅宗不提这些修证的道理,于是就认为禅宗完全不用这些修证的方法,便成为诽谤禅宗,以及谤佛,谤法了。马僧摩居士见地高超,文字美妙,他的书也可以刻板流通。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卷一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原文〗彼出家为僧,而种性邪谬。故引佛经中文,一一皆以己意妄会,以作炼丹之证。有不便者,则改其字句,而且又自为注。其意欲人以己为千古第一高人。而一班无知无识辈,为之刻板,私相授受。恐明眼人知之,则殃祸不浅。凡看此种书者,皆邪正不分之流。若具眼者见之,当即付之烈火,以免瞎天下后世人之正眼。仙佛合宗,其诬谤佛法,比慧命经为更甚。

〖白话文〗他曾经出家为僧,而种性邪谬。所以引用佛经当中的文,一一都以自己的意识来妄加领会,用来作为炼丹的证明。有不方便的地方,就改动其中的字句,而且又自己来加上注解。他的心意是想要他人认为自己是千古第一高人。而有一班无知无识的人,为这本书来刻板,私自相互传授。恐怕明眼人知道了,就殃祸不浅。凡是看这种书的人,都是邪正不分之辈。如果是具有明眼的人见了,当立即付之烈火,以免害瞎天下后世人的正眼。《仙佛合宗》,其中诬谤佛法,比《慧命经》更加厉害。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卷一 复郦隐叟书

〖原文〗无得居士,既有六十老父,何得要出家。使不出家,无由闻法修行,尚有可原。今藩篱大撤,在家人研究修习者其多如林,得利益生西方者,亦常有其事,何得要离亲出家乎。此事(光)绝不赞成。按实说,当今修行,还是在家人好,何以故,以一切无碍故。出家人之障碍,比在家人多,是以非真实发道心者,皆成下流坯,无益于法,有玷于佛也。

〖白话文〗无得居士,既然有六十的老父亲,为何一定要出家。假使不出家,没办法闻法修行,尚且情有可原。现在各种界限障碍都撤除了,在家人研究修习佛法的人,多如丛林,得利益生西方的人,也是常有的事,何必一定要离开亲人而出家呢?这件事我绝对不赞成。按实话说,当今修行,还是在家人好,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无障碍的缘故。出家人的障碍,比在家人还多,所以不是真实发起道心的人,都成为下流坯,无益于法道,而有污于佛门。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 复唐大圆居士书

〖原文〗昨接汝书,知师寿已心有回转,不决定即欲出家。幸甚。出家一事,今人多以为避懒偷安计。其下焉者,则无有生路,作偷生计。故今之出家者,多皆无赖之徒。致法道扫地而尽,皆此辈出家者为之败坏而致然也。光观师寿根性,在家修持,固不失为一乡之善士。虽不能大弘法化,于自于他,皆有实益。若出家,则年时已过。又且身弱,不堪受苦。其于学教参禅一道,若不问津,则了不知其方向。若去参学,则尽此生力,亦未有得。宗教不知,于一心念佛之道,惟能利己。其于利人,尚欠参学。以故不如在家,依龙舒安士二林等之修持为愈也。

〖白话文〗昨天接到你的书信,知道师寿(周群铮)已经回心转意,不决定马上出家了。非常好。出家这件事,现在的人大多当作懒惰安逸的想法。下等的,就是在世间无法生存,来讨生活。所以现在的出家人,大多都是无赖之徒。导致佛法僧道全部丟光,都是这类出家人败坏而导致如此的。我观察师寿的根机性情,在家修行,不失为一乡的善人。虽然不能够大弘法化,对于自己他人,都有实际利益。如果出家,年纪时间已经超过。而且身体羸弱,不能受苦。对于学教参禅这一方面,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方向。如果去参究学习,那么尽这一生的力量,也未必有所得。禅宗教相不知道,对于一心念佛的净土法门,惟独能够利益自己。对于利益他人,还欠缺学习。所以不如在家修行,依照王日休、周梦颜、彭际清等人的修持为好啊!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原文〗前月十五,接到汝书。以汝言孟由一到,即便登程。恐回书落空,是以不复。即午复接汝书,知孟由尚未归省。其所以稽迟不归者,殆不敢担由彼归而汝即走出之担子也。汝何不体我心,及诸人之心,而硬做道理乎。光亦出家之人,岂必定碍滞汝,阻止汝,学在家人恋恋于家,不愿令人速得解脱乎。但人之际遇,万有不齐。约汝分论。实为在家益大,而出家益小。汝祖业颇可度用,上有慈亲可事,中有兄弟可靠。室有贤妻,膝无子女。而且汝之大兄,颇信佛法。三弟四弟,亦皆与道不相悖戾。汝在家笃修净业,亦可为慈亲生信念佛,以期了脱之导。亦可为兄弟在外,料理家门之事。亦可以率其妻室,弟妇等,同修净业,同出轮回之计。外而乡党亲戚,随缘开导。即家舍为道场。举慈亲,及兄弟妻室子侄,乡党亲朋,皆为法眷。随力随分,身率言化。俾永嘉一班迷途之人,并彼邪见种性之人,同纳于佛法至极圆顿净土法门大冶洪炉之中,共成法器,同修净业。将来同登莲邦,共证菩提。岂不如汝出家为僧,舍亲远去。室人有无依之恨,慈亲有怨子之怀。而且一班不明至理之人,反谓佛法为背畔世道,妄生谤毁。俾此等人造口业,堕恶道。未见其益,而先受此等大损之为愈乎。况汝慈亲,既不应许,岂可不遵慈命,仍怀此心乎。如汝亲绝不许汝修行,犹有可原。汝亲甚欢喜汝修行,何得必欲离亲修行乎。佛法中有六度万行种种之功业,皆为利益众生。汝不出家,则于亲有大利益。只此一事,即可曲顺亲心,居尘学道。俾亲日见之熟,不期其信向而自然信向,即为莫大功德。况不止亲一人乎。又亲既不许,则义不可再思出家。以佛戒律中,父母不许出家,自己任意求出家者,不许摄受剃度,及受戒等。否则师弟各皆得罪。汝既以光为师,谓为善知识。然光实非善知识,而于背佛法事,断不敢为。但祈依光所说,顺亲之心,在家修行可也。古人有为知己者,不妨以身许之。况慈亲留汝,光劝汝,岂可违抗,固执不改乎。当知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乃往生正因。宜随王虚中,周安士,彭尺木三先生,则不愧为佛弟子矣。

〖白话文〗上个月十五,接到你的书信。因为你在信中说,周孟由一到家,你就马上启程。恐怕回信落空,所以没有回信。今天中午又接到你的书信,知道孟由还没有回家。他之所以延迟滞留不回家,是不敢担负由于他回家而你随即出走的担子。你为何不体察我的心,以及大家的心,而要硬做道理呢?我也是一个出家人,哪里必定要妨碍你,阻止你,学习在家人恋著家庭,不愿意让人速得解脱呢?但是,人的际遇,是各式各样的。约你的本分来说。实在是,在家的利益大,而出家的利益小。你家的祖业,还可以保障生活用度,上有母亲可以奉事,中有兄弟可以依靠。室中有贤良的妻子,膝下没有子女。而且,你的大哥,相信佛法。三弟四弟,也都与法道不相悖戾。你在家里,老实修习净业,也可以为母亲生起信心念佛,以期望了脱生死的引导。也可以为兄弟在外谋生,料理家门的事情。又可以做率领妻子,弟妇等人,同修净业,同出轮回的计虑。外面的乡人亲戚,随缘加以开导。就是以家舍为道场,母亲,以及兄弟妻子侄儿,乡人亲朋,都成为法眷。随力随分,以身作则,以言语化导。使得永嘉县这一班迷途的人,以及那些邪见种性的人,共同纳于佛法最为圆顿,净土法门的大冶洪炉之中,共成法器,同修净业。将来共同登上九品莲邦,共证菩提。难道不如你出家为僧,舍离亲人,远去他方。妻子有无依无靠的怨恨,母亲有埋怨儿子的心怀。而且有一班不明深理的人,反过来说佛法是背叛世道,错妄生起谤毁。使得这些人造口业,堕恶道。没有见到出家的利益,而先受这些大的损害更好吗?何况你的母亲,既然不答应许可,怎可不遵从慈命,仍然怀有出家之心呢?如果你的母亲绝对不允许你修行,还情有可原。而你的母亲很欢喜你修行,为何必定想要离开亲人修行呢?佛法中有六度万行种种的功业,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你不出家,对于亲人有大利益。只这一件事,就可以曲顺母亲之心,居于六尘而学修佛道。假使亲人一天天知见成熟,没有期望他们信仰而自然生起信仰,就是莫大的功德。何况不只你母亲一个人呢?又者,母亲既然不允许,那么义理上不可以再想出家之事。因为在佛的戒律中,父母不许出家,自己任意求出家的,不许摄受剃度,以及受戒等等。否则,师父弟子,都要得罪。你既然以我为师父,认为是善知识。然而我实在不是一个善知识,而对于违背佛法之事,断然不敢去做。但祈望你依照我所说的,随顺母亲的心,在家修行就可以了。古人有为知己,不妨以身许诺的。何况母亲留你,我劝你,怎可违背抗拒,固执不改呢?应当知道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往生净土的正因。应该跟随王日休,周安士,彭际清先生那样的人去学,那么就不愧为佛弟子啊!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 复周群铮居士书四

〖原文〗阁下年已过四十,天姿非上等。欲研穷经藏,参访知识。恐有法门无量,光阴不多,纵欲钻研,措手不及之叹。又现今虽有知识,而僧多滥污,同行乏人(同行,名为内护,能互相磋磨,挟持进道)。若向上之志一衰,则懒惰懈怠随之,而不复振矣。如(不慧)二十一岁,辞亲出家。亦可谓发心真而立行猛矣。至今五十三岁,若宗若教,毫无所得。徒负亲恩,空为佛子。所幸者净土一法,于出家学弥陀经时,已生信心。实未蒙一知识开示。以当时业师,与诸知识,皆主参究。所有开示,皆破净土。吾则自量己力,不随人转。虽佛祖现身,犹不改作,况知识所说乎。又现今法弱魔强,欲护持佛法,在俗则易,在僧则难。阁下若能严持五戒,专念弥陀。克己复礼,言行相应。然后广行化导,普利群伦。不可居师位而自高,不可受钱财而自益。在家为一家演说,对众为大众详陈。则人皆仰其德而信从其言。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草上之风必偃也。令郎不信此道,亦不可强。俟其遇境逢缘,天机发现时,一启迪之,自有沛然莫御之势矣。莲社初开,须有定规。女人入社,断乎不可。切不可效他方之漫无检约,以致一法才立,而百弊丛生矣。至要至要。舍利不能礼拜,丛林不能亲炙,有何所欠。但能见佛像,即作真佛想。见佛经祖语,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必恭必敬,无怠无忽。则终日见佛,终日亲炙诸佛菩萨祖师善知识。舍利丛林云乎哉。市井习气,出家若不真修,更甚于俗。若欲远离,先须了知世间一切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无常,是无我,是不净。则贪瞋痴三毒,无由而起矣。倘犹不能止,则以忠恕忍辱治之,则自止矣。若又不止,则设想于死,自然无边热恼,化为清凉矣。报恩经谓次第受戒。今出家受戒者,亦先三皈,次五戒,次十戒,次具戒,次菩萨戒。但古之受戒者,是发心为了生死。今之受戒者,多是为充大僧而图体面。得戒之言,从未措怀。故外方之蟒流子,下流坯,无不皆是受过三坛大戒之僧。此其弊由于清世祖罢试僧,免度牒。与近世之为师者贪名利,喜眷属之所致也。吾恐贵地诸僧,不知此义。谓度人出家,是第一好事。致匪类入法,法随以灭。故不避繁琐,而覼缕言之也。须知净土一法,乃如来一代时教,最玄最妙,至圆至顿之法门(一法具一切法名圆,即生修,即生证名顿)。博地凡夫,亦能入此法中。等觉菩萨,不能出此法外。实上圣下凡,速成佛道之一条捷径。诸佛诸祖,普度众生之一只慈航。于此不生信心,或信不真切,便是业深障重,不合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世永劫在此世界,常轮六道,无有出期。纵得人天,为时甚少,如客邸寄居。一堕三途,则其时甚长,如安住家乡。每一思及,衣毛皆竖。不惜苦口,恳告同人。今为阁下引一明证。庶可策发信愿之心,而鼓励宏赞之力耳。

〖白话文〗你的年纪已经过了四十岁,天份姿质不是上等。想要研究学习三藏经教,参访大善知识。恐怕法门有无量无边,而你的光阴不多,纵使想要钻研经教,而有应付不及的感叹。又者,现今虽然有善知识,而僧人大多卑污,没有好的同参道友。(同行,名为内护,能够互相磋磨,勉励增进道业。)如果向上用功的志向一旦衰退,那么懒惰懈怠就跟随而来,而不再振作精进。如我在二十一岁,辞别亲人出家。也可以说是发心真切而立志修行的心很勇猛。到现今五十三岁,对于禅宗、教下,丝毫没有所得。徒然的辜负亲人的恩德,空泛称为佛子。所庆幸的是,对于净土法门,在出家学习《阿弥陀经》的时候,已经生起信心。实在没有蒙受哪一位善知识的开示。因为当时的授业师,与诸位善知识,都是主张参禅。所有的开示,都破斥净土。我自己衡量自己的能力,不随他人所转。虽然是佛陀祖师现身,我也不会改变自己所修的净土法门,何况只是善知识所说呢?又者,现今法弱魔强,想要护持佛法,在家人比较容易,在僧人就比较困难。你如果能够严格持守五戒,专念弥陀名号。约束自己,行为合礼,言行相应。然后广泛地化导他人,普遍利益大众。不可以居在师父的位置而自我尊高,不可接受他人的钱财而自我得利。在家庭中为一家人演说,面对大众就为大众详细陈讲。那么每个人都仰慕你的道德而相信你,听从你所说的言语。所谓的,在上位的人行的正,即使不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会跟随而行。上层的德风,吹在百姓的言行小草上,小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你的儿子不相信佛法,也不可以勉强。等待他遇到境界,逢到机缘,天机善根发现的时候,再开导启发他,他的信心,自然有如决口的江河,汹涌澎湃不能阻挡了。莲社刚开,必须有一定社规。女人入莲社,绝对不可以。千万不可以效仿其它地方那样散漫没有检束规约,导致一个法才建立,而百种弊病就都产生了。重要!重要!舍利不能够礼拜到,大丛林不能亲自去参学,又有什么欠缺。只要能够见到佛像,就当作真佛去想。见到佛经,祖师语录,就当作佛陀祖师在当面教导自己来想。必恭必敬,不怠惰,不玩忽。那么每天见佛,每天亲近诸佛菩萨,祖师善知识。哪里只是拜舍利,住丛林呢?流俗习气,出家如果不真实修行,更超过俗人。如果想要远离流俗习气,先必须了知世间一切万法,全都是苦,是空,是无常,是无我,是不净。那么贪瞋痴三毒,没有途径生起了。倘若还不能够止息,就用忠恕忍辱来对治,那么自然就止息了。如果还不能止息,那么就假设想象自己死了,自然无边的热恼,转化为清凉了。

《报恩经》中说到次第受戒。现今出家受戒,也是先受三皈,其次受五戒,再受十戒,而后受具足戒,最后受菩萨戒。但是古时候受戒的人,是发心为了生死。现今受戒的人,大多是为了冒充大僧而贪图体面。得戒这个话,从来没有往心里去。所以外地的二流子,下流坯,没有不是受过三坛大戒的僧人。这个弊病是由于清世祖雍正罢除考试僧人,免除度牒。与近世做师父的人贪图名利,喜欢眷属所导致的。我恐怕你那里的诸位僧人,不知道这个意义。认为度人出家,是第一等的好事。导致行为不端的人进入佛门,佛法随之而灭。所以不怕繁琐,而详细说说。必须知道净土这个法门,是如来一代时教,最玄妙,最圆顿的法门。(一法具足一切法,名为圆,当生修,当生证,名为顿。)博地凡夫,也能够进入净土圆顿法门之中。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净土圆顿法门之外。实在是上位圣者,下劣凡夫,快速成就佛道的一条捷径。一切诸佛,诸位祖师,普度众生的一艘慈航。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 与谢融脱居士书

〖原文〗人须各守本分。汝上有祖母父母,下有小弟妻室。而且职业极闲,最易修持。不于此境,真实用功,而妄欲出家修行。汝出家有此好机缘,专心办道乎。不知出家有出家之事,谁能一事不理。即如光了无一事,亦几终岁长忙,无暇专心念佛。况其余者哉。祈随分随力修持,勿作分外之想,则幸甚。

〖白话文〗人必须各守本分。你上有祖母父母,下有小弟妻室。而且职业很闲,最容易修持。不在这个境界中,真实用功,而妄想要出家修行。你出家有这样的好机缘,专心办道吗?不知出家有出家的事情,谁能够什么事都不管。就如我一件事也不管,也是几乎一年都在忙,没有空专心念佛。何况其余的人呢?祈望你随分随力地修持,不要作分外的妄想,那么非常庆幸。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 复马契西居士书五

〖原文〗佛法殆非凡情世智所能测度之法也。遂顿革先心,出家为僧。自量己力,非仗如来宏誓愿力,决难即生定出生死。从兹唯佛是念。唯净土是求。纵多年以来,滥厕讲席,历参禅匠,不过欲发明净土第一义谛,以作上品往生资粮而已。……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问,出家为僧,宏法利生,又有何过,而亦简除。答,若是已断见思,已了生死,乘大愿轮,示生浊世,上宏下化,度脱众生者,则可。若或虽有智愿,未断见思。纵能不迷于受生之初,亦复难保于毕生多世。以虽能宏法,未证无生,情种尚在,遇境逢缘,难免迷惑。倘一随境迷,则能速觉悟者,万无一二。从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沉沦者,实繁有徒矣。如来为此义故,令人往生净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然后乘佛慈力,及己愿轮。回入娑婆,度脱众生。则有进无退,有得无失矣。未断见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净宗断断不许也。世多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非但不知禅净,兼亦不知文义。孤负永明古佛一番大慈悲心,截断后世行人一条出苦捷径。自误误人,害岂有极。所谓错认定盘星,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也。

〖白话文〗佛法的微妙不可思议,实在不是凡夫情识、世间智慧,所能够测量揣度的大法啊!我于是顿时革除过去辟佛之心,出家为僧。自己衡量自己的能力,如果不是仰仗阿弥陀佛宏大的誓愿之力,决定很难就在这一生一定出离生死。所以从此之后,心中只有忆念阿弥陀佛,唯有求生极乐净土。纵使出家多年以来,滥竽充数参与讲经的座席,广泛游历参究于禅门宗匠,也不过是为了启发明了净土的第一义谛,作为极乐世界上品往生的资粮而已。……或者求来生,能够出家做僧人,一听闻佛法即能悟得千般道理,得到佛法的大总持,宏扬佛法正道,普遍利益一切的众生。如此种种,都不可名为“有净土”啊!

参禅者问:出家为僧,宏法利生,又有什么过失,也要简除在“有净土”之外呢?

答:若是已断见思,已了生死,乘大愿轮,示生浊世,上宏下化,度脱众生者,则可。若或虽有智愿,未断见思。纵能不迷于受生之初,亦复难保于毕生多世。以虽能宏法,未证无生,情种尚在,遇境逢缘,难免迷惑。倘一随境迷,则能速觉悟者,万无一二。从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沉沦者,实繁有徒矣。如来为此义故,令人往生净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然后乘佛慈力,及己愿轮。回入娑婆,度脱众生。则有进无退,有得无失矣。未断见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净宗断断不许也。世多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非但不知禅净,兼亦不知文义。辜负永明古佛一番大慈悲心,截断后世行人一条出苦捷径。自误误人,害岂有极。所谓错认定盘星22,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 论净土决疑论

〖原文〗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每见出家释子,辄随己臆见,肆其谤讟,谓为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不知世法重孝,出世间法亦无不重孝。盖世之所谓孝者,有迹可循者也。释氏之所谓孝者,略于迹而专致力于本也。有迹可循者,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本者,晦而难明。何以言之,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亲,孝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其亲,大孝也。推极而论,举凡五常百行,无非孝道发挥。故礼之祭义云,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故曰,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也。论孝至此,可谓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然其为孝,皆显乎耳目之间,人所易见。惟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故曰释氏之孝,晦而难明者也。虽然,儒之孝以奉养父母为先者也。若释氏辞亲出家,岂竟不顾父母之养乎。夫佛制,出家必禀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托,乃得禀请于亲,亲允方可出家,否则不许剃落。其有出家之后,兄弟或故,亲无倚托,亦得减其衣钵之资,以奉二亲。所以长芦有养母之芳踪(宋长芦宗赜禅师,襄阳人,少孤,母陈氏鞠养于舅家,及长,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出家,深明宗要,后住长芦寺,迎母于方丈东室,劝令念佛求生净土,历七年,其母念佛而逝,事见净土圣贤录),道丕有葬父之异迹(道丕,唐宗室,长安人,生始周岁,父殁王事。七岁出家,年十九,世乱谷贵,负母入华山,自辟谷,乞食奉母,次年往霍山战场,收聚白骨,虔诵经咒,祈得父骨。数日父骨从骨聚中跃出,直诣丕前,乃掩余骨,负其父骨而归葬焉。事见宋高僧传)。故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推极而论,举凡六度万行,无非孝道扩充。故梵网戒经,一一皆言应生慈悲心,孝顺心。又云,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因兹凡所修持,皆悉普为法界众生而回向之。则其虑尽未来际,其孝遍诸有情。若以世孝互相较量,则在迹不无欠缺,约本大有余裕矣。惜乎不见此理者,不谓之为妄诞,便谓之为渺茫。岂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眼圆见,若视诸掌也。

〖白话文〗孝道,广大没有边际。经营天下,治理国政,轨范圣人,塑造贤者,过去的先王修习孝道,成就至善之德,释迦如来乘孝道,以证得觉悟之道。是故儒家《孝经》说:“孝,是上天的常道,大地的常理,是人民所要去做的。”佛陀的《梵网戒》经说:“应当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乃是至道之法。孝,名之为戒,亦名为制止。”是故可知,不论是世间,或出世间,莫不是以孝为根本啊!

奈何世间的凡夫俗子,只知道行孝的表面事迹,不知道穷尽孝道的极致。每每见到出家的佛弟子,就往往随着自己主观臆见,肆意地毁谤责备,认为说,出家是不孝父母,与放荡浪子、忤逆之徒毫无差异。却不知世间法重视孝道,出世间法也没有不重视孝道。这是由于世间所谓的孝道,有外在的形迹可以依循。而佛家所谓的孝道,是简略外在形迹而专门致力于根本。有形迹可以依循的孝,明显而容易见到;专门致力于根本的孝,则是隐晦而难以明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儒家之人服侍劳作、饮食奉养来安置他的双亲,这是孝。修养自身,奉行道义,扬名后世以显耀双亲,这是大孝。推至到究竟来说,凡是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和种种善行,无非都是孝道的发挥。所以《礼记》当中的〈祭义〉篇说:砍断一颗树,宰杀一只兽,如果不以其正当之时,这都不是孝。所以说,孝悌之道,通于天地神明,光耀于四海。谈论孝道到这个境界,可以说是到了究竟极点了,没有办法更再进一步了。

然而儒家的孝道,都是可以显现在耳目之间,是人们所容易见到的。唯有我释迦佛之弟子,以成就佛道,利益众生,作为最高报答父母恩德之事。而且不仅报答多生以来的父母,并且必当报答无量劫来在四生六道当中的一切父母。不仅是父母在生之前,应当孝顺恭敬,并且当会度脱父母的灵觉神识,使其永远超出苦轮,恒常住于正觉的境界。是故说佛家的孝顺,隐晦而难以明了啊!

虽然如此,儒家的孝道,是以恭敬奉养父母最为首要。如果是佛门中辞亲出家,哪里是完全不顾及父母的奉养呢?依照释迦牟尼佛的制度,想要出家,必定要先禀告父母。若是有兄弟、或儿子侄子可以将父母依托,才可言语禀白于父母双亲,双亲允许了,才可以出家,否则不许剃度落发。也有在出家之后,兄弟等人或者死亡了,假使父母双亲没有可以倚靠托付之人,也可以减少他出家的衣钵等资具,来奉养父母双亲。

所以长芦禅师有奉养母亲的美好行迹。(宋朝长芦宗赜禅师,襄阳人,年少时便丧父而为孤儿。母亲陈氏将他带回舅舅的家中养育。长大成人之后,广博通达世间典籍。二十九岁出家,努力修行,而深深明了禅宗心要。后来住持于长芦寺,迎接母亲于方丈室东边的屋子,劝导母亲念佛求生净土。经过了七年,他的母亲念佛往生。其事迹见于《净土圣贤录》。)

道丕法师有埋葬父亲的奇异事迹。(道丕法师,是唐代皇族的宗室,长安人。出生才周岁时,父亲在国事之中死亡。七岁出家,十九岁那年,世间荒乱,稻谷极贵,于是背负母亲,进入华山,自己辟谷断食,乞食而来的食物,都奉养母亲。第二年,前往过去父亲战死的霍山战场,收聚战场的白骨,虔诚地读诵经咒,祈祷能够得到父亲的遗骨。诵经数日之后,父亲的骨骸,从白骨堆中跳跃而出,直接前往道丕之前。道丕于是掩埋了其余的白骨,自己背负父亲的骨骸而归乡埋葬,其事迹见于《宋高僧传》。)

所以佛经中说:供养父母的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的功德相等。双亲健在,则应当要以善巧方便来劝导开示,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双亲死后,则以自己读诵经典修持的功德,常时至诚为双亲回向,令其永远超出于五浊恶世,长辞于六道生死轮回的痛苦,证得无生法忍,登入不退之地。使其尽未来际,行菩萨道,度脱众生,令自己与他人,共成无上正觉之道。如此才是不与世间共有的大孝啊!

推到究竟而论,凡是一切六度万行,无非都是孝道的扩充。所以《梵网菩萨戒经》当中,一一戒条都说:应生慈悲心,孝顺心。又说: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

因此,凡是所有一切的修持,皆悉普为法界的一切众生而回向。那么这个思虑,尽未来际;这个孝道,普遍一切有情。若是以世间的孝道,来互相比较度量,在形迹事相上,也许不无欠缺,可是在根本究竟的利益,则绰绰有余。可惜不能明见这个道理的人,不是认为佛门此说,极为虚妄荒诞,便认为太过虚无渺茫。他哪里知道,竖穷于过去、现在、未来之三际的时间,或是横遍于十方世界的空间,以佛陀的佛眼皆能圆满明见,就如同以眼睛观视自己的手掌啊!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 佛教以孝为本论

〖原文〗至于出家为僧,乃为专志佛乘,与住持法道而设。非谓佛法唯僧乃可修持也。

〖白话文〗至于出家做僧人,乃是为了专一心志,探究佛乘,与住持佛法之道而施设的,并不是说佛法只有出家僧人才可以修持。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 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

〖原文〗世祖章皇帝不观时机,仰遵佛制,罢除试僧度牒,令其随意出家。在当时高人林立,实为有益。从乾隆以后,法道日微。加以发匪回匪,屠戮僧侣,焚毁寺宇,法轮几乎停转。从兹哲人日稀,典型日坠。鄙败无赖之徒,由不试僧之故,多皆混入其中。裨贩如来,造种种业。致令见浅之流,纷纷谤议,竟有逐僧毁寺等种种不法之举。虽事出无知妄作,总因僧界无人,解行俱缺,不能以法化人之所致耳。

〖白话文〗清世祖顺治皇帝不观众生时机,仰遵佛制,罢除了考试僧人,合格后,国家发给度牒的制度,令大众可以随意出家。在当时,高人林立,实在是有利益的。从乾隆以后,法道日渐衰微。加上太平军、回教徒的叛乱,屠杀僧侣,焚毁寺宇,法轮几乎停止转动。从此智慧卓越的人日渐希少,典范榜样日渐坠落。粗鄙败坏的无赖之徒,由于不考试僧人的缘故,大多都混入到佛门。贩卖如来,造种种罪业。致使浅见之人,纷纷诽谤议论,竟然有逐出僧人,毁坏寺院等种种不法之举。虽然事情是出于俗人无知妄作,总是因为僧界没有高人,解悟行持都缺少,不能以佛法感化他人所导致的啊!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 潮阳佛教分会演说一(代了清师作)

〖原文〗世祖仰遵佛制,罢除试僧,及与度牒,令其随意出家。在当时高人林立,颇为有益。而佛法式微之兆,实基乎此。自后百有余年,尚复蔚然。嘉道以来,哲人日稀,典型日坠。国家不事提倡,僧侣颓于奋发。加以咸同之际,兵灾绵联。前修既没,后昆无闻。以致鄙败无赖之徒,多皆混入法门。

〖白话文〗清世祖顺治仰遵佛制,罢除试僧制度,以及度牒制度,令人们可以随意出家。在当时,高僧大德林立,是比较有利益的。而佛法衰微的征兆,实在就是从此开始的。此后的一百多年,还是蔚然兴盛。嘉庆、道光以来,智慧卓越的人日渐希少,典范代表日渐坠落。国家不从事提倡佛法,僧侣不能自强奋发。加上咸丰、同治年间,兵灾战乱绵联不绝。前贤既然没有,后学也不为人知。以致于鄙败无赖之徒,大多都混入佛教当中。在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广东高州佛学研究会缘起(代何剑菁作)

〖原文〗不妄语者,言而有信,不虚妄发也。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凡是心口不相应,欲欺哄于人者皆是。又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今之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当痛戒之,切要切要。以上四事,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过。以体性是恶故也。然不受戒人,一层罪过。受戒之人,两层罪过。于作恶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切须勉之。

〖白话文〗不妄语,出言而有信用,不虚妄发言。如果看见说没看见,没看见说看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等,凡是心与口不相应,想要欺哄他人的都是。又者,如果自己没有断惑,认为自己已经断惑。自己没有得道,认为自己已经得道。名为大妄语,这个罪很重。命终之后,决定直接堕入阿鼻地狱,永无出期。现今修行而不知道佛法教理的人,到处都是。应当痛切戒除,千万记住,要紧要紧。以上四件事,无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了都有罪过。因为体性是恶的缘故。然而不受戒的人,只有一层罪过。受戒的人,就有两层罪过。在作恶事罪上,又加上一个犯戒罪的缘故。如果守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必须自我勉励。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 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原文〗现今举世通病,皆是假公济私,以致民困国危,兵灾联绵。吾人出家为佛弟子,固当以佛之平等大慈大悲为志事,不可仍带在家一种骄慢自大,藐视一切,任意作为,不依旧章等派头。须念吾人受天地之覆载,受父母之教育,若不效天地父母之心,则便为逆天悖理,深忝所生矣。

〖白话文〗现今全天下的通病,都是假公济私,以致于人民困苦,国家危亡,兵灾联绵。我们出家为佛弟子,固然应当以佛陀的平等大慈大悲为志向事业,不可以仍然带着在家时的那种骄慢自大,藐视一切,任意作为,不依旧法章程等派头。必须想到我们受天地的覆载,受父母的教育,如果不效法天地父母之心,就成为逆天悖理,深深辱没生养我们的天地父母啊!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 与明本师书

20.〖原文〗明知其不可,而又常欲为之,岂非无事生事,徒扰心神,有何益乎。汝之所问,汝已知其不能,何又问我,我岂能越理教汝乎。况今之学佛,甚为便利,不似昔年,非出家,遂难闻法修行也。现今邮政大通,在处之经,皆可请致,天下知识,均可请教,何必出家方能修行乎。须知今日出家,反不若在家居士之有益。以法弱魔强,恶徒邪党,常怀欺僧夺产之心。若处山林寂静之处,则小人竟为夺数升米,几件衣,几圆钱,而行打杀,其危险非古昔所有。即在城市,亦难免无人事往还。谁能一事不为,安受供养乎。光以无能之人,在普陀二十余年,只以随众吃饭而已。自民七蔚如印文钞以来,亦是终日为人忙。汝意谓出家便一无所事乎。不知出家,若撑持道场,宏扬佛法,其事更多。即作自了汉,而所须衣食,总须经营,日食三餐,当必料理。若不修持,尚多闲暇,若勤修持,则忙无已时。……倘置净土一法,纵能遍得经论之奥,遍通诸种法门,或恐了生脱死一事,尚在未来不知经若干世若干劫也,说甚父母许不许。光一向不赞成人出家,况今之乱世,多半都以俗欺僧乎。……老实人,只好做在家居士,随分随力修持,若出家则更不能修持矣。祈与彼详细说之。今为彼取法名为慧勖,勖,亦勉也。以敦伦尽分等,及信愿念佛等,自勖勖人,其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切不可妄想得道得神通。但一心念佛,复以此劝人,则虽不得道,尚可胜于得道。以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况盲修瞎炼,多分会著魔发狂乎。祈认真为彼详说。否则,或有危险也。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此韩魔子,不问彼之如何修持,只一五教大同四字,即可知其底里。外道皆仗幻术以欺世欺人,一班有眼无珠者,见其神通广大,遂以身命皈依。若真知道理之人,当远之不暇,尚欣羡而怀疑欲皈依乎。此即楞严经,想阴十魔之流类。乡愚以能见神见鬼为希奇,而不知其为彼之邪术以惑人也。汝于彼魔子,尚欲问其前生,则汝已被彼吸动。

〖白话文〗明明知道不可能,而又常常想要去做,难道不是无事生事,徒然扰乱心神,有什么好处呢?你所问的事,你已经知道是不能做到的,何必又来问我,我哪能乖越道理来教导你呢?何况如今学佛,很是便利,不像过去,不出家,就很难闻法修行。现今邮政通畅,到处都有经书,都可以请到读诵;天下的善知识,都可以向他请教,何必一定要出家,才能修行呢?必须知道今天出家,反而不如在家居士有利益。因为法弱魔强,恶徒邪党,常常怀着欺陵僧人,夺取庙产的心。如果住在山林寂静的地方,那些小人竟然为了夺取几升米、几件衣、几圆钱,而打人杀人,这个危险不是古时候才有(现在也有)。即使在城市中,也难免没有人事的来往。谁能够一件事不做,安然接受供养呢?我是一个无能的人,在普陀山二十多年,只是随众吃饭罢了。自从民国七年,徐蔚如印《文钞》以来,也是整天为他人奔忙。你的意思认为,出家了就什么事都没有吗?不知道出家,如果要撑持道场,宏扬佛法,事情更多。即使作一个自了汉,而你自己所须的衣服饮食,总是须要经营,一天吃三餐,应当必须料理。如果不修持,还多些空闲,如果勤于修持,那么就忙的没有时间了。……倘若放弃净土法门,纵然能够周遍得到经论的奥义,周遍通达诸多法门,或者恐怕对于了生脱死这件事,还在未来不知经过多少世,多少劫啊!说什么父母许不许你出家。我一向不赞成人出家,何况现今的乱世,多半都是以俗势欺陵僧人呢?……老实人,只好在家做居士,随分随力地修持,如果出家,就更不能修持了。请对他详细说说。现今为他取法名为慧勖,勖:也是勉励的意思。以敦睦人伦,竭尽己分等世间伦理道德,以及信愿念佛净土法门,自己勉励,勉励他人,这个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千万不可以妄想得圣道,得神通。只要一心念佛,又以净土法门劝化他人,那么虽然不得圣道,还可以胜过证圣道。因为往生所得的利益,比证得圣道的利益更大。何况盲修瞎炼,多半会著魔发狂呢?请你认真为他详说。否则,或许会有危险。末法时代,邪魔外道,非常的多。这个姓韩的魔子,不管他的修持如何,只听他所说的:“五教大同”四个字,就可以知道他的底细了。外道都是仗着幻术来欺骗世人,一班有眼无珠的人,见他神通广大,于是以身家性命来皈依他。如果是真正明白道理的人,应当远远避开都来不及了,还会欢喜羡慕而心有所疑,想要去皈依他吗?这就是《楞严经》中,十种想阴魔的分支流类。乡间愚人以能够见到神,见到鬼认为很希奇,而不知道这是他以邪术来迷惑人。你对那个韩魔子,还想要去向他问你的前生,那么你已经被他吸引打动了。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 复杨树枝居士书(四)

21.〖原文〗功过格,送子弟出家有过,此防恶人以恶心弃子弟,而犹欲得美名之弊。非父兄子弟同发菩提心送出家,亦有罪也。

〖白话文〗“功过格”中说,送家中子弟出家有过失,这是防止恶人以恶心抛弃家中的子弟,而还想要得到美名的弊病。如果不是父亲、兄长、儿子、弟弟,同发菩提心送他出家,也是有罪的。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 复郑观净先生书

22.〖原文〗欲学佛,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可。不能为世间贤人善人,何能得佛法真实利益乎。汝母既长斋念佛,当将净土宗旨,及修持要义,与汝母说,庶可母子同生莲邦。又须以此普为一切亲朋有缘说,俾大家同沐佛化,同修净业,同生西方也。汝既学校卒业,处今之世,断不宜出家,况汝母又不许乎。

〖白话文〗想要学佛,必须敦睦人伦,竭尽己分,防止邪恶,心怀坦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才可以。不能成为世间的贤人善人,如何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呢?你母亲既然长斋念佛,应当将净土宗旨,以及修持的要义,对你母亲说,才可以母子同生莲邦。又必须将这些,普遍对一切亲朋好友,有缘人说,使得大家共同沐浴佛陀的教化,共同修习净业,共同往生西方啊!你既然从学校毕业,处在当今的世界,断然不适合出家,何况你母亲又不允许呢?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于归净居士书

23.〖原文〗现今世道陵夷,在家修行好,出家反多障碍,切勿萌子女愿了出家之念。

〖白话文〗现今的世道渐渐衰颓,在家修行更好,出家反而多有障碍,千万不要萌生子女愿意了结父亲出家的念头。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 复郑慧洪居士书

24.〖原文〗又修行净土法门,固不在出家与否。汝上有老母,下有妻子,若置之不问,自求安乐,则于佛法世法,均获大罪。以不能尽谊尽分,纵有修持,功难抵过,况不能修持者乎。观经,明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第一即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之修法,诸佛所赞。今之在家修行者,比四十年前,当多数十倍,何曾闻在家不好修行也。汝但依我文钞,嘉言录所说而修,决定可以与汝父母妻子,同得生为圣贤之徒,没入莲池海会,方知吾言,决不诳汝。

〖白话文〗又,修行净土法门,固然不在于有没有出家。你上有老母,下有妻子儿女,如果将他们放在一边,不闻不问,自己求安乐,那么对于佛法、世间法,都获得大罪。因为不能够尽道谊、尽本分,纵然有一点修持,功德难以抵偿罪过,何况不能修持呢?《观无量寿佛经》,说明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第一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修法,是诸佛所赞叹。现今在家修行的人,比四十年前,应当多了几十倍,哪里听说在家不好修行呢?你只要依照我的《文钞》、《嘉言录》中,所说的来修,决定可以与你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共同得以:在生成为圣贤之徒,没后进入莲池海会,才知道我的话,决不会欺骗你。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 复陈慧和居士书(二)

25.〖原文〗光出家五十五年,绝不说教人出家一句话。以今之人一出家,皆变作懒惰懈怠之类,此是上焉者。下之则破斋犯戒,无所不为。以故我誓不收徒弟,不劝人出家(此犹是清朝的景象。民国以来,政府屡欲驱僧夺产,广东陕西河南许多大寺,均拆毁改造。然犹有一班僧俗极力维持,尚能苟延岁月。否则早已全国了无僧人之声迹矣)。汝且在家修持,是为最稳当之修持。我已七十有五,旦夕将死,一身尚嫌其多,岂肯又收徒弟。如不听我说,即非我皈依弟子。任汝所为,汝切勿见我。见我水也不许你喝。我连我都照应不来。你即欲以一封皈依信,要我供给你一生。我无此精神财力,供给此不受师教之人。你把出家当做一件大快活事,不知今日之僧,直是无有生路可走耳。要寻死路,又何必以出家寻之。

〖白话文〗我出家五十五年,绝对不说教人出家这一句话。因为现今的人一旦出家,都变成懒惰懈怠之类的人,这还是上等的。下等的,甚至破斋犯戒,无所不为。所以,我发誓不收徒弟,不劝人出家。(这还是清朝的景象。民国以来,政府多次想要驱逐僧人,夺取庙产,广东、陕西、河南的许多大寺院,都被拆毁改造。然而还有一班的僧俗四众弟子努力维持,尚能苟延残喘一些岁月。否则,全国早已没有僧人的声音足迹了)你暂且在家修持,是最为稳当的修持。我已经七十五岁了,朝暮之间将死,自己这个色身,尚且嫌多,哪肯再收徒弟。如果不听我说的话,就不是我的皈依弟子。任凭你怎么做,你千万不要来见我。来见我,水也不许你喝。我连我自己都照应不来。你就想以一封皈依信,要我供给你一生。我没有这个精神财力,供给你这样不受师父教导的人。你把出家当做一件大快活的事,不知道今天的僧人,简直是没有活路可走啊!要寻死路,又何必出家来寻呢?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逢辰居士书

26.〖原文〗日间校对所印书并信札,又有求鉴订者,颇无暇。功课在晚间五更做,颇劳碌。汝不可萌出家之念。年时已过,参学不能,苦行不能,谁供养你老徒弟。在家一心念佛,于己于眷属,均有大利益。出家,则眷属永无出苦之日矣。光誓不收徒,勿作此想。现有五台,峨眉,九华三山志,灵岩山志未付排。待明后年此各书出,当隐去,以期专修净土耳。否则终无闲暇之时日矣。已令再寄三包,长信宜恭楷抄作一本传家。

〖白话文〗白天校对所印的书籍,以及信件,又有求鉴订的人,比较没空。功课要在晚上五更(3—5点)来做,比较劳碌。你不可以萌生出家的念头。因为你年纪时机已经过去了,不能参学,不能苦行,谁来供养你这个老徒弟。在家一心念佛,对于自己,对于眷属,都有大利益。出家,那么家中眷属,永远没有出苦之日了。我发誓不收徒弟,你不要作这个想法。现在有五台、峨眉、九华三部山志,《灵岩山志》还没有交付排版。等到明、后年这些书都出版了,我就会隐居,期望专修净土。否则,终究没有闲暇的日子。已经令人再寄三包经书给你,长信(一函遍复)适宜恭敬用楷书抄成一本,传给子孙后代。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 复慧泰居士书

27.〖原文〗出家事已妥,何问我乎,足见汝完全是虚派。光一向不喜弄虚派,故特直言无隐,以期益汝。肯受与否,一任汝意。出家后,切勿来灵岩。恐汝之性格,与此道场不合,则更为无益。光老矣,目力不给,以后不得再来信,来决不复。以各经书及文钞,汝不依从,更何又须一封信乎。

〖白话文〗出家的事已经办妥,何必问我呢?足见你完全是弄虚作假派。我一向不喜欢弄虚作假派,所以特别直话直说,无所隐瞒,以期望利益到你。肯不肯接受,随你自己。出家后,千万不要来灵岩山。恐怕你的性格,与这个道场不合,就更加无益了。我老了,视力不好,以后不得再来信,来信也绝对不回。因为各种经书以及《文钞》,你都不依从,又何必须再要一封信呢?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 复德诚居士书

28.〖原文〗出家一事,语其易则易于反掌。但穿一件大领,就是和尚。而此种混光阴败佛门之和尚,多半将来在三途中过活。欲得为人,恐万中亦难得一二。若要做顶天履地,上弘下化之和尚,则难于登天矣。汝尚不能于家庭父母妻子具足时,思立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之程度,何能出家即证果,而普度怨亲耶。只缘汝当做一出家,则百事不挂怀,不知出家之事,比在家更多。汝欲清闲自在,逍遥快乐,则决不能做好僧。以弃舍父母妻子,则成大罪矣。光是出家僧,深知其利弊,故为汝详言之。若遇爱收徒弟之坏和尚,则便骗汝为他作徒弟,你就拉倒了也。且安本分修净土法门,令汝父母妻子同作莲邦眷属,则其利大矣。

〖白话文〗出家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好像易如反掌。只要穿一件大领僧袍,就是和尚。而这种混光阴,败坏佛门的和尚,多半将来在三途恶道中过活。想要得到人身,恐怕一万人中,也难得有一、二个。如果要做顶天立地,上弘佛法,下化众生的和尚,就难于登天了。你尚且不能在家庭父母妻子具足时,思考建立一个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法度标准,如何能出家就证果,而普度怨亲呢?只是因为你当做一出家,就百事不挂怀,而不知道出家的事务,比在家更多。你想要清闲自在,逍遥快乐,就决定不能做个好僧人。因为你弃捨父母妻子,就成为大罪了。我是个出家僧,深知其中的利弊,所以对你详细说明。如果遇到爱收徒弟的坏和尚,就骗你为他作徒弟,你就完了。暂且安于本分,修习净土法门,令你的父母妻子,同作莲邦眷属,这个利益就大了。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 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29.〖原文〗今之出家者,有几多知佛法者。每每亦学炼丹运气扶乩等。指窍之说,最为惑人之本。若遇少年女子,多被此种法子所乱,罪大恶极。邪正不两立,正法昌明,则邪法自可消灭。今魔种遍天下,亦众生同分恶业之所感也。

〖白话文〗现今的出家人,又有多少是知道佛法的人?每每也学外道炼丹运气,扶乩等事务。指窍之说,最是迷惑人的根本。如果遇到少年女子,大多被这种法子所迷乱,罪大恶极。邪法正法不能并存,正法昌明,那么邪法自然可以消灭。现今魔种普遍天下,也是众生同分恶业所感。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 复蔡契诚居士书二

30.〖原文〗至谓出家专修之说,光绝不以为然。以阁下才智足以宏法,率其家人同修净业,是为两得其益。若一出家,家人困苦,必起谤法之心。是未能自利,先害家人,忍为之乎。佛法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但能念念知不修净业生西方,则长劫轮回,莫之能出。以兹自愍愍他,自伤伤他,大声疾呼。俾近而家人,远而世人,同修此道。其利益,较之唯求自了者,何止天地悬隔也。当今之世,坏乱至极。欲挽世道人心,尤须以因果报应之事理,为第一著。知因果报应,自可勉为良善。倘唯说玄妙,不注重于因果,或致成口口说空,步步行有之派。其益亦不过作未来之种子耳。若注重因果,则便存改过迁善之心,此现在宏法之所宜急讲也。

〖白话文〗至于说到出家专修,我绝对不以为然。以阁下的才智,足可以宏法,率领你的家人同修净业,这对两方面都有利益。如果一出家,家人困难艰苦,必定生起谤法之心。这是没能自利,先害家人,忍心这样做吗?佛法没有一个人不可修持,也没有一个人不能修持。只要能够念念知道不修净业,往生西方,那么长劫轮回,就不能出离。以此自己愍伤,怜愍他人,自己悲伤,痛伤他人,大声疾呼。使得近旁的家人,远处的世人,同修净土大道。这个利益,比起只求自我了脱,何只天地悬隔!当今之世,崩坏混乱到了极点。想要挽世道人心,尤其必须以因果报应的事理,作为第一步棋。知道因果报应,自然可以自我勉励,成为良善之人。倘若只是谈玄说妙,不注重因果,或者导致成为口口说空理,步步行实有的派头。这个利益也不过作未来的种子罢了。如果注重因果,就存着改过向善之心,这是现在宏法,所应该急急讲求的。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 复骆季和居士书一

31.〖原文〗汝说自利须出家,利他须不出家。不知修戒定慧者,唯出家为易。若修净土法门,则在家更为得力也。倘谓在家决难修行,则出家亦不能修行。何以故,以在家不著力,出家能认真乎。此可预决其不能之势耳。汝家有妻子,无所依靠,何可作此妄想。此系因循推托之情。使汝真出家,汝仍是懒惰懈怠,无所成就。光见之多多矣。至于受戒一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乃三世诸佛之总戒。谁不许汝自己发心受。即五戒,谁不许汝向佛前自誓受,何须要到普陀,方能受乎。普陀千万勿来,以来须用若干川费,经若干日,亦不过但授以五戒之名相而已。即必欲从师受,常熟亦有清修僧人,岂不能授。而必欲从光受乎。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清,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佛自称通家者之贴骨大疮。

〖白话文〗你说自利必须出家,利他须要在家。不知道修习戒定慧,只有出家最为容易。如果修习净土法门,就是在家更为得力。倘若认为在家决定很难修行,那么出家也不能修行。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家不尽力,出家能认真吗?这是可以预先决断他不能做到的情形。你家中有妻有子,她们无所依靠,怎么可打这个妄想。这是疏懒怠惰,推托责任的想法。假使你真的出家,你仍然是懒惰懈怠,无所成就。我见的太多太多了。至于受戒这件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三世诸佛的总戒。谁不许你自己发心受呢?即使是五戒,谁不许你向佛前自誓受,何须要到普陀山,方才能受呢?普陀山千万不要来,因为来普陀山,必须用多少路费,经过多少日子,也不过只是授以五戒的名相而已。即使必定想从师父受戒,常熟也有清修的僧人,哪会不给授你五戒?而必定想要从我受呢?学佛之人,先从知因识果,谨慎独处上下手。既然能够在独处中谨慎不苟,那么邪念自然清除,何至於有不如法的地方。如果有,就应当努力令它断灭,才是真实行持。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持愈下,这是现今学佛,自称通家之人的贴骨大疮。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 复陈伯达居士书二

32.〖原文〗汝勿发来普陀见光及将来欲出家之心。以光明年决定云游南北,居无定地。而且现今僧界危险万状,彼政学两界,专欲驱僧夺产,以饱己囊。若出家,即是舍生路而寻死路走也。汝果能按文钞所说修持,即在商场亦甚易修行。随分随力化度一切,实为最有利益之事。若欲弃商专修,则便于伦常事亲教子等事,大有亏欠也。

〖白话文〗你不要发来普陀见我以及将来想出家的心。因为我明年决定云游大江南北,居无定所。而且现今的僧界危险万分,政府、教育两界,专门想要驱逐僧人,夺取庙产,以中饱私囊。如果出家,就是捨生路而找死路走。你果真能够按照《文钞》中所说的修持,即使在商场,也很容易修行。随分随力,化度一切有缘,实在是最有利益的事。如果想放弃经商,专门修持,就对于伦理道德中,事奉双亲,教育子女等事,大有亏欠了。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 卷三 复郑慧洪居士书二

33.〖原文〗包君来时,光已劝其在家即俗修真,无须出家。恐出家之后,日与懒惰懈怠僧同处,久而久之,但成一赖佛偷生汉矣,未知彼肯依从否。

〖白话文〗包玉堂来的时候,我已经劝他在家中即俗修真,不须要出家。恐怕出家之后,每天与懒惰懈怠的僧人同处,久而久之,只成为一个赖佛偷生之人了,不知他肯依从吗?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 卷三复丁福保居士书七

34.〖原文〗汝谓出家好修行,乃躲避心。使汝真出家,又有别种烦恼发现,仍是不好修行。放得下,通好。放不下,通不好。汝知也否。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 致李苦实居士书

35.〖原文〗又念佛一法,是按经典所说而修的,不是有秘密的,绝无口传心授的道理,何可冒险而来。即来,光也不能供给你们用度。以光一介贫僧,一向无庙,住人家庙,也无一个出家的徒弟。即有人送我钱,随来随用,并无余留。若同乡同族来,勿道无钱供给,即食宿亦难应付。以一人而供给若干人,何有此力。又素不相识,何可冒昧而来。既是冒昧而来,只可以不相识拒之。以免由一人以招致多人之屡屡搅扰也。

〖白话文〗又,念佛一法,是按照经典中所说的来修,不是有秘密的,绝对没有口传心授的道理,怎么可以冒险前来。即使来,印光也不能供给你们的用度。因为印光一个贫僧,一向没有寺庙,住在人家的庙里,也没有一个出家的徒弟。即使有人送我钱,随来随用,并没有多余的存留。如果同乡同族来,不要说没有钱给他们,即使他们食宿也很难应付。以一个人来供给多人,哪有这个能力?又素不相识,怎么可以冒昧前来。既然是冒昧而来,只可以用不认识来拒绝。以免得由我一个人,招来多人的屡屡打扰。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复赵俊峰居士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