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是否歧视女性的讨论

关于佛教是否歧视女性的讨论

(2000615)

(一)

极乐寺尼家属】你如何看待女性只能出家一次,一旦还俗则不能再出家,而男性则没有这种次数限制?希望法师脱离龙泉寺和极乐寺讨论这个问题,而是从戒律制定的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

贤佳】戒律规定女性舍比丘尼戒还俗后不能再出家。如果没受得比丘尼戒,只是沙弥尼或式叉尼,还俗后再出家,戒律中没有限制。男性受大戒后还俗再出家,也有次数限制,即不能超过七次。

佛制定女众舍比丘尼戒还俗后不能再出家,因缘有多方面。

一、女性出家成为持戒的比丘尼,应受男女居士的礼敬、供养。还俗后,往往依附男众,如果再次出家受比丘尼戒,再次受男众礼敬、供养,给男居士情感、认识带来动荡混滥,乃至影响对整体比丘尼众的看法。

二、尼众易受干扰、逼迫而还俗,由佛作此制定后,僧俗和社会人士公知女众舍比丘尼戒还俗后不能再出家,所以较有共识尽量尊重、保护比丘尼不还俗。若逼迫比丘尼还俗,易引起较大公愤。这规定实是成就保护比丘尼众的共业。

三、女众业习心性多情欲、曲诈(一般男众多迷惑不识,一般女众多不承认),规定受得比丘尼戒还俗后不许再出家,可促使女众受比丘尼戒后敬守戒律,不轻易还俗。可参看《大爱道比丘尼经》(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4/T24n1478_001.xml)。

四、就个人学佛来说,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也可很好地学佛。受大戒还俗后,在家学佛就好,何必一定要再次出家?如果说还俗后生活困难而想再出家,那不是正当的出家发心,如此出家往往堕落。所以规定舍大戒还俗后不能再出家,不是大的损失,其实多成保护。

极乐寺尼家属】{一、女性出家成为持戒的比丘尼……乃至影响对整体比丘尼众的看法。}

想请法师界定下在什么情况下,还俗女性依附男众?什么情况下不依附?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女性依附?

那有没有可能有女性出家前精神独立、经济独立,即使还俗,也不依附于任何人?那些还俗就依附男性的女性,要么精神不独立,要么精神、经济都不独立,这样的人即使出家也没啥成就。

{二、尼众易受干扰、逼迫而还俗……这规定实是成就保护比丘尼众的共业。}

这是好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女性没有主见,容易受逼迫且就范?那有没有女性有自己的主见,即使逼迫也不还俗?或者自己还俗也是自己深思熟虑后自由做出的决定。

{三、女众业习心性多情欲、曲诈……可参看《大爱道比丘尼经》}

女众业习心性多情欲、曲诈,想请法师详细解释这句话,什么是多情欲?什么是曲诈?表现是什么?即如何才能判断那是女众多情欲?又多到什么程度看女性和男性之间有显著差异?

另外,即使按照法师定义的标准,那是所有的女性都比男性多情欲、曲诈吗?如果是,请法师补充上充分的证据和推理,来支持这一论点。我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驳倒这一论点。

如果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比男性多情欲、曲诈,那么一个少情欲、不曲诈的女性和一个多情欲、曲诈的男性,哪一个更应该受到出家次数的限制?

{四、就个人学佛来说……其实多成保护。}

对啊!受大戒还俗后,何必一定要再次出家?如果说还俗后生活困难而想再出家,那不是正当的出家发心,如此出家往往堕落。那又为什么允许男性还俗后再次出家?就没有男性因为还俗后因为生活困难再出家的吗?另外,有没有人其实已经不想出家了,只是因为寺院里有吃的,而自己出来又没有工作技能,也没有积蓄,才待在寺庙里?

最后那设想一个具体的案例:

一个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的女性受了大戒出家了,也遵守戒律,中间父母生病了,需要很多医疗费,费用高昂,供养不够,需要她还俗去赚钱,她就还俗了。由于她有出色的能力,可以靠自己找一份不错的工作,给父母治了病,并不曾依附别人,也不曾受人逼迫还俗,后来父母去世,她继续发心出家,但由于女性只有一次出家的机会,再也不能出家。

一个男性出家了,后来喜欢上了个女孩子,还俗了,后来分了,又出家了,又看上个姑娘,还俗了,如此反复。但由于他的性别,他就可以这样反复。

请法师分析这个对比的合理性。

贤佳】您说的都是少数情况,佛制戒考虑的是通常大体情况,所以不成矛盾。

如《大般涅槃经》说:“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臂,右膝着地,前礼佛足而说偈言:‘非一切河必有回曲,非一切林悉名树木,非一切女必怀谄曲,一切自在不必受乐。佛所说偈,其义有余,唯垂哀愍,说其因缘。何以故?世尊!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有洲名拘耶尼,其洲有河,端直不曲,名娑婆耶,犹如直绳入于西海,如是河相于余经中佛未曾说,唯愿如来因此方等阿含经中说有余义,令诸菩萨深信解之。世尊!譬如有人先识金矿,后不识金,如来亦尔,尽知法已,而所演说有余不尽,如来虽作如是余说,应当方便解其意趣。一切丛林必是树木,是亦有余。何以故?种种金、银、琉璃宝树,是亦名林。一切女人必怀谄曲,是亦有余。何以故?亦有女人善持禁戒,功德成就,有大慈悲。一切自在必受安乐,是亦有余。何以故?有自在者,转轮圣帝;如来法王不属死魔,不可灭尽;梵、释诸天虽得自在,悉是无常。若得常住、无变易者,乃名自在,所谓大乘大般涅槃。’

“佛言:‘善男子!汝今善得乐说之辩,且止,谛听。文殊师利!譬如长者身婴病苦,良医诊之,为合膏药,是时病者贪欲多服,医语之言:“若能消者则可随意,汝今体羸,不应多服。当知是膏亦名甘露,亦名毒药,若多服不消则名为毒。”善男子!汝今勿谓是医所说违于义理、损失膏势。善男子!如来亦尔,为诸国王、后妃、太子、王子、大臣,因波斯匿王、王子、后妃憍慢心故,为欲调伏,示现恐怖,如彼良医,故说此偈:“一切江河,必有回曲;一切丛林,必名树木;一切女人,必怀谄曲;一切自在,必受安乐。”文殊师利!汝今当知:如来所说无有漏失。如此大地可令反复,如来之言终无漏失。以是义故,如来所说“一切”有余。’”(南本卷第十)

如您所说真正有独立精神和生存能力的女性,何必一定要出家?何必耿耿于出家的次数?

您是女性吧?可以阅读《大爱道比丘尼经》,对照自己和自己接触了解的女性的心习,看是否大体如此。深说问题并非歧视,而是启发和帮助。

末法时代,很多情况不同佛世,但大众烦恼心习并非有根本改变。如《佛说法灭尽经》说:“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男子淫逸,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

《大宝积经》说:“多有诸比丘,及多比丘尼,生诸恶趣中,备受众苦毒。在家犯诸罪,近事坏尸罗,互相扬恶名,以之生苦趣。女人行不善,皆亦入三途,如是事兴时,世间不安静。”(卷第三)

于此末法时代,不论在家、出家,都宜应严谨以戒为师,自己安稳身心,渐渐有所净化社会共业。

如《大智度论》说:“持戒之法,譬如人射,先得平地,地平然后心安,心安然后挽满,挽满然后陷深。戒为平地,定意为弓,挽满为精进,箭为智慧,贼是无明。若能如是展力精进,必至大道,以度众生。复次,持戒之人,能以精进自制五情,不受五欲,若心已去,能摄令还,是为持戒能护诸根。护诸根则生禅定,生禅定则生智慧,生智慧得至佛道。是为持戒生毗梨耶波罗蜜。……人有三业作诸善,若身、口业善,意业自然入善,譬如曲草生于麻中,不扶自直。持戒之力,能羸诸结使。云何能羸?若不持戒,瞋恚事来,杀心即生;若欲事至,淫心即成。若持戒者,虽有微瞋,不生杀心,虽有淫念,淫事不成,是为持戒能令诸结使羸。诸结使羸,禅定易得。譬如老病失力,死事易得,结使羸故禅定易得。”(卷第十四)

《妙法圣念处经》说:“一切少年,须臾命尽,一切富贵,须臾破坏。天人不恒,富贵不恒,刹那不住,勿作乱意。是故早行,勤修利益,护律仪法,寂静理处,尘过不生,天何不见!意若散乱,行法不恒,此去不回,快乐亦然。守护戒根,天人快乐。彼诸众生,若无此戒,后必烦恼。是故戒行,如是恒行,乐中最上。彼戒清净,而得大果;愚人无戒,不生天上。若天行欲,散乱迷毒,于五欲境,受其快乐,心不思维,一切不久。彼命破坏,无数百千,那由他天,迷欲散乱;被五欲火,置害焚烧。一切散乱,人所乐着,彼后无常,得果方觉。心驰境界,动极大苦,得苦见迷,心着爱境,苦恼不知,苦恼续生,于后悔恨。烦恼疑惑,从境界生,我心无知,行轮回行。哪觉轮回,随逐人心,互相愚迷,展转三界。智者证真,见轮回住,无常苦空,彼苦非有。若耽女色,恒行欲染,彼后不见,诸天境界。法非法行,恶中最上。一切世间,无别救者,唯如正法,是故依法。法若远离,人乐非法,非法既作,苦火炽然,永离天界。善业灭尽,不觉坠堕,思彼快乐,无常无有。业绳系缚,谁有安乐?贪爱转增,牵入恶趣,永离天上。”(卷第七)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龙、鬼神,莫不敬尊。……阿难复白佛言:‘末世弟子生是魔界,多有因缘,有居家之求、身口之累,云何行之?’佛言:‘为佛弟子,虽有因缘,持戒勿犯,诚信畏慎,敬归三尊,孝事二亲,内外谨善,不念诳佞,心口相应,善权方便,进退知时,可得作世间事,不得为世间意。’阿难白佛:‘何谓世间事?何谓世间意?’佛言:‘为佛弟子,可得估贩利业,平斗秤尺施行以理,不得阿枉巧欺以侵于人,葬送、移徙、婚姻、嫁娶是为世间事也。世间意者,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符咒、魇怪、祠祀、解奏、畏忌不吉。受佛五戒者,是福德之人,无所畏避,有所施行当启三尊,无往不吉。戒德之人,道护为强,诸天龙鬼神无不敬伏。戒贵则尊,所往常安;不达之者,自作障碍。善恶由心,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如响随声。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戒行之德,福应自然,天神拥护,感动十方,与天参德,功勋巍巍,众圣嗟叹,难可称量。智士达命,没身不邪,善知佛教,可得度世之道。’……(阿难:)佛语至诚,而信者少,是世多恶,众生相诅,多信鬼神,背正向邪,天堂皆空,地狱塞满,甚可痛哉!若有信者,或一若两,奈何世凋,乃当如此!佛灭度后,经法独存,少有行者,人民转伪,渐销沦替,将衰灭矣!呜呼痛哉!复何恃怙?……祠祀好杀生,镬汤涌其中;淫泆抱铜柱,大火相烧燃;诽谤清高士,铁钩拔其舌;乱酒无礼节,洋铜沃其口,若生还作人,痴騃无义方。不杀得长寿,无病常康强;不盗后大富,钱财恒自饶;不淫香净洁,身体鲜苾芬;至诚不欺诈,为人所信承;不醉得聪明,众人所尊敬。五福超法出,天人同俦类,所生亿万倍,真谛甚分明。痴愚不别道,蔽圣毁正觉,死入无择狱,头上戴铁轮。求死不得死,须臾已变形,矛戟相贯刺,躯体相残截。曚曚不达事,恶恶相牵拘,展转众徒趣,禽兽六畜形,为人所屠割,以肉偿宿怨,无道堕恶道,求脱甚为难。人身既难得,佛法难得闻,世尊为众祐,安住之特尊。敷遗甘露法,晚学普奉行,哀我现深慧,愍念群生故。开悟示道地,行者得度脱,福人在向向,见谛乐不生。自归安仁圣,殖种不死路,恩慈无过佛,神妙现威光。愿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浆,慧船到彼岸,法磬倡三千。彼我无我想,众祐转法轮,我等蒙嘉庆,得舍十二缘,欢喜稽首拜,自归最无上。”

极乐寺尼家属】那好,既然法师认同即使在法师界定的层面,多情欲和曲诈上,有的男性也比有的女性更严重,只是现在法师认为这是少数。很好!也进一步承认了这个戒律在一些个案上是不合理的。虽然法师反驳的逻辑是这个戒律适用于大多数人,所以是好的。那法师如果在一开始加上这么一句,会更显论证的客观。

好,请法师论证大多数女性比大多数男性多情欲和曲诈。首先请法师界定,什么是多情欲,什么是曲诈,然后再证明大多数女性和男性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是女性多于男性。并请法师分析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是因为女性的生理因素导致的,还是社会因素导致的?

比如,如果你说女性不适合做科学家,并拿出数据支持,如,先前为科研做出重大成就的男性科学家有多少、女性有多少。假设为男性为99.5,女性为0.05,看上去证据很强。如果把以前大多数女性压根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即使受了教育,也是什么三从四德,或者为了识字水平,这个结论还可靠吗?什么情况下,能够得出女性不适合成为好的科学家?那是女性有了充分的科研环境、良好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科研资源、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像男性一样花费很多精力在科研上)而不是带娃上,这种公平竞争状态下,大多数从事科研的女性科学家依然干得不如大多数男性科学家,这时候方可得出女性不适合做科研。法师同意这个论证吗?

我是女性,是精神和经济独立的女性,自己的圈内女性也都如此(你只需找出我的好友里一个不是这样的女性即可把我驳倒的情况下,我依然用了都)。我不会出家,但受不了这种赤裸的性别歧视,就在您平时发的文章里面。

精神独立和经济独立的女性为何要纠结出家次数?她不是在纠结出家次数,纠结的是男女不平等,纠结的是性别歧视。现在走在美国街头为黑人争取权益的,促进人类平等的都是底层的黑人吗?没有那些社会地位甩出大多数白人的黑人吗?没有那些社会地位很高的白人吗?

就这样结束讨论吧!我可以预见的你会回复什么。就像你不肯大方承认在我列出的具体个案上,这个规则是不合理的,而是用了何必纠结出家次数来缓和。

别再浪费你我的时间了!不用回复,也不用公开了。即使这个龙泉寺倒下、极乐寺倒下,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寺院,人性和寺院的运行规则决定的,这也是你百度网盘被禁的深层原因。

以后也不要给我发邮件了。

贤佳】情欲、曲诈与智商无关,可能智商高者情欲很重、高度曲诈,所以不宜拿科研能力来说。情欲、曲诈的内涵,您应大体知道,何必问我?您可对照《大爱道比丘尼经》。

说问题不是歧视,如同大夫说病人的问题并非就是歧视病人,对病人提出特别保护措施也非歧视病人,宜应理智看待。

另外,人的生命并非只有这一生,从前生后世长远生命来看,性别是不定的,不必执着于自己今生的性别,宜应随缘提升内在心性境界。

可参看:

《生死与轮回》(美国科普调研视频,英语4集,中文字幕)

https://pan.baidu.com/s/16howyjwZhUa8JL_T3YwMtg 提取码:inf4

生死轮回相关视频资料

https://pan.baidu.com/s/19BYJ0AzJVNVfjjTA_AWgXg 提取码:68sj

极乐寺尼家属】首先,我没有讲情欲与曲诈跟智商有关。

第二,我拿科研能力去论证,是说只有双方条件大抵相当时,还是比不过对方,那可以得出确实不如对方,否则得不出一方不如对方。这是我的核心观点,根据这个不能得出我认为情欲跟智商有关。

第三,我不知道你对多情欲的界定是什么,也不知道曲诈。我还真去搜了曲诈是啥。我若知道,就会是,你说的情欲是什么什么意思吗?

第四,如果我确实有病,你说我有病,这不叫歧视,那我谢谢你指出真相。但前提是我得确实有病这个前提成立啊。如果我没有病, 你说我有病,这不叫歧视叫什么?这个前提是否成立还未可知。现在我叫你论证的是我有病这个前提成立,你不肯论证。我拒绝接受只给论点不给论证过程的论点。

第五,我没有执着于自己的性别。

贤佳】情欲、曲诈,您可对照《大爱道比丘尼经》

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4/T24n1478_001.xml

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4/T24n1478_002.xml

极乐寺尼家属】看完了,里面也没有论证女性比男性多情欲曲诈啊!如果您不愿意证明这个,就这样吧!不聊了,再发邮件也不回了。

里面叫比丘尼听比丘的,也没有详细阐述缘由啊!这也是为啥我开始只是不喜欢龙泉寺和极乐寺的,后来发现整个佛教都是扯。还末法时代,文明的进步都看不到吗?还佛教教人智慧。你以为龙泉寺这样骗人的寺院只有龙泉寺体系吗?法师我们的讨论都反复几回了,你都不肯去论证一个点,就假设那个点成立,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往下谈。你说我有病得吃药,我叫你详细说明,你基于什么判断我有病,你拒绝回答,叫我看经。经里只说我有病,也没有说为啥,这叫哪门子论证?

我为啥不愿意公开?因为在我眼里现在追随你的那些人跟当时追随学诚的人没有分别,在我眼里你跟那些极乐寺的人也没有分别。他们是学诚说的都对,你的是佛经说的都对。

贤佳】是说对照,您有对照吗?您真的认为您自己和周围女性没有里面说的情欲、曲诈等大多问题吗?

且不说其它,我几次提出公开分享,您都反对,您能直说原因吗?

极乐寺尼家属】我说了原因啊!我说了这里面有多少信息不过是增加了噪音而已,就像有时候我看你发来的分享,并没有什么受益。如果书没有写好,出版什么?你觉得草稿是可以公开的,我不觉得。另外,我不屑于跟追随你的人为伍,包括反对龙泉寺的人。

可以坦白讲,我依然不清楚你说的多情欲和曲诈是什么。你叫我看的经里,这个是你叫我对照的部分吗?如果是,第一条没看懂,第二条不知道多到什么程度叫自念多欲,从没有妖惑一切人皆令意乱,第三条更没有。

“比丘尼已受具足戒,有三事。何谓为三?一者自念恶露不净洁。二者自念多欲,妖惑一切人皆令意乱。三者自念多恣态,娆乱正法皆令败坏,自谓姝好天下无双,不知罪至欲来缠身。是为比丘尼观欲之本也。”

另外,无论我满足不满足条件,现在我都是个案,不能证实或反对统计学意义上的证据。因此,法师依然需要论证大多数女性比多大数男性多情欲、曲诈。

谢谢你让我知道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对女性有多少根深蒂固的歧视!不成男子身就不能成佛。清华的教育并不曾改变这一点。你曾说:“我是都监,所以可以用电脑。”我都觉得可笑。我是成年人,我有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而不是“我是都监,我才可以”。龙泉寺这样压迫,原来你们都是认可的。佛教发展成龙泉寺和极乐寺这样是必然的。即使这个龙泉寺倒下,还有万千个龙泉寺起来。

公开所有吧,但不要再联系我了。请法师尊重!

贤佳】宜应深观本心,您可再对照经中下卷所讲八十四态。

作为女性,您敢独自露宿公园、街头吗?或者您知道有多少女性敢?能跟男性比吗?

为何现代有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组织,而没有男人权益保护组织?

极乐寺尼家属】第一阶段

法师:您是女性,得吃药。

我:我好好的为啥吃药?就因为我是女性就要吃药?这是性别歧视。

法师:看你有病,叫你吃药,实是在保护,在救你啊!

我:那你得首先证明我有病啊!

第二阶段

法师:您是女性,您有病。

我:判断有病的标准是啥?

法师:参照经书对照。

我:参照完毕,我没有这些症状啊。

法师:您再看另一本经书的症状啊。

我:参照完毕,没有。

法师:那是你没有用心参照,所以说没有。女性对自己的缺陷是不自知的。

我:首先我有自知,我没有自知都活不到现在。假设我没有自知,我的什么表现让你觉得我有这样的症状呢?

法师:我不关心你有什么症状。经书上说女性有这些症状,你是女性,所以有。你若说没有,就是对自我觉察不够,或者觉察到了,在撒谎。

总之,因为经书上女性有病,我是女性,所以法师就认为我有病。我若坚持说我没有病,那就是说我有病而不自知。这是法师您的逻辑吗?

第三阶段:

法师:女性有病。

我:首先我没病。其次即使我有病,那也不能代表女性有病啊。至少得超过半数以上女性有病,才能说女性有病吧?这是统计学最基本的道理。个案不能代表整体啊。

法师:我不关心统计学。经书上说了,女性有病,那就是有病,那就是大多数女性都有病。

我:经书上没有论证这个啊。只给出个观点啊,没有经过论证的观点,就是个观点而已,别管这个观点出现在哪里呀。这不是小学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给我们的道理吗?你给出观点,你要想说服别人,得论证这个观点。

法师:经书说的都是对的,经书就是law,就不用论证。

第四阶段

法师:你说你没病,你敢一个人露宿街头吗?你的女性朋友敢吗?

我:我不敢露宿街头是因为我有病吗?我的女性朋友也不敢是因为她们有病吗?还是因为我怕有病的男性朋友对我施害?法师不清楚里面的逻辑吗?出于安全考虑,我不会去战乱国家旅游,在法师眼里那就是因为我有病?

法师:那为什么有女性保护组织,而没有男性保护组织?

我:那是因为女性的物理力量比不过男性物理力量,真打架打不过,不是因为女性有病。有儿童保护组织,是因为儿童力量弱小,不是因为儿童有病。

第五阶段

法师:您一直这样不肯承认,好执着于自己的性别啊!

我:被法师的逻辑给惊到了。卒。

贤佳】说病是比喻,是指有弱点。女性一般不敢露宿街头,不论多么高智商、高地位等,是生理弱点决定的。所以先前说女性易受侵扰、逼迫,佛制戒不让比丘尼独宿、独行及还俗后不能再出家等,是保护尼众,不是歧视女性。正如东西方社会都有女性权益保护组织,而没有男性权益保护组织,不是歧视女性。

佛教说不能女身成佛,也是基于女身生理弱点说的,但女性可以修行转为男身而成佛(后世转男身,乃至可现世转为男身),例如《法华经》讲龙女成佛,并非歧视女性。如果执着带生理弱点的女身不肯转、不能转,而说成佛,那是欺人。

藏密特别高唱尊重女性,讲佛欢喜女身、女身可以成佛,其“三昧耶戒”的十四条根本重戒中有一条是不允许“诋毁女性”,是铺垫女性作明妃、男女双修,乃至对女性双修至死、剥皮作鼓也是对女性的尊重、荣耀,多有女性趋之若鹜。可参看:

《亲身经历双修灌顶文章〈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2》

http://www.bskk.vip/thread-2944625-1-1.html

《藏密–关于奸杀的荣耀!!》

http://www.bskk.vip/thread-2646668-1-1.html

《学诚体系、藏密体系受害者实录集锦》

https://m.weibo.cn/6618852954/4422492171469365

西方国家多非常倡导女权、尊重女性,基于此倡导性开放,实多玩弄女性。

东西方社会很多组织、个人歧视女性、虐待女性,是玩弄、侵害女性,是应谴责、惩治的。

佛教基于女性的普遍生理弱点及由此往往引生的心理弱点,作了明确、深入宣讲,并提出保护和克治方法,也规定比丘不许收剃女众,不许僧尼同寺共住,乃至不许比丘与尼单独相见、共处(更禁止淫语、性侵),实是帮助女众保护自我、超越自我,也是提醒、保护男众避免随顺烦恼而自误,是基于理智的慈悲平等尊重。

所以宜应明识辨别对女性的尊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尊重,还是慈悲理智的保护性尊重。

极乐寺尼家属】病特指多情欲,曲诈。

请法师详细阐述加论证,女性由生理特点决定的弱点,除物理力量小以外的由生理特点决定的弱点。物理力量小这个我是认同的,这一点不用论证了。

法师此刻的交流重点应该是说服我,女性确实有除物理力量小以外的生理弱点。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法师坚信女性,因为性别为女,所以多情欲、曲诈。请法师先把这个论点论证了吧。如果法师拒绝论证,请给出原因。叫我看经书,里面也只有佛祖说的一句话,女性多情欲、曲诈,这不叫论证。多少人相信一个观点都不能证明那个观点是对的。法师的博士生教育应该学过什么叫论证。如果法师忘了,中学语文学过议论文的格式:论点+论据,且论据要紧密支持论点。请法师不要转移话题,我们先一个点一个点讨论。如果这个成立,之后基于此的种种推论才可能成立,否则都不成立。

贤佳】(20200612)女性仅仅是因为物理力量小而不敢独自露宿街头吗?瘦弱的小男孩敢于独自露宿街头,健壮的女性敢吗?

佛特别制定某种程度保护尼众的戒律,首先是基于女性的生理弱点及由此衍生的社会人际关系习惯等(可看我先前列出不许比丘尼还俗后再出家的因缘前两条),女性较可能的心理弱点是其次考虑的因素。

佛经所说女性较可能的心理弱点是佛观察的结论,需要您自己去观察确认是否如实。您觉得不如实,那么不信无妨,当作是策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好。佛教本非强迫人信仰。

您可询问那位在极乐寺出家的您的亲属为何要信佛教。(不知她与您什么亲属关系?她法号怎么称呼?)

您先前说“我是女性,是精神和经济独立的女性,自己的圈内女性也都如此”,她作为您圈内的女性,是精神和经济独立的,为何要出家呢?她还没有离开极乐寺体系吧?为何不离开呢?

(20200613)我将我们的交流内容作了汇编(如上),准备广泛请教僧俗男女(包括极乐寺的尼众,以及我了解的佛教界内的女权主义者),请您看是否合适。如果有补充意见,您也可再加上。

极乐寺尼家属】谢谢法师公布前还发给我看一下。我并不认同,但也不想再辩论下去,就此打住。

我拒绝法师公布任何邮件往来,不想再解释原因,请法师尊重。作为一个成年个体,有权利表达自己不舒服的自由,其他相关人士也只能尊重,所以请法师放弃分享,谢谢!

以后也不想再收到法师的邮件了,所以请法师将我的邮件地址删除吧!以后也不要发邮件给我了,还请法师尊重。

贤佳】了解,以后不会群发邮件给您了。我觉得我们这个主题的交流讨论可能启发很多人,有人质疑、批驳也无妨,实际要面对、思考的问题不必遮掩。且不会透露您的姓名等私人信息(我也不知),不会影响您的名誉和生活,有何妨碍呢?我先广泛征求意见,也算是一个调研,正式公布前会发给您审阅。

(二)

女居士】我有几个小问题想请教您:

1.到底什么是曲诈?是狡诈撒谎,还是想尽办法勾引男人?或是其他?

2.我记得之前有法师讲,女身是因为爱欲重、情执重,所以投为女身。“爱欲重、情执重”就是多情欲的意思吗?如果是后者的意思,我想这位家属就能理解了。因为女性大都情执重,有女性特点的男性也如此。我身边有至少两个男性就是案例,我一直在观察他们,如果需要,我可以举例说明。

3.多情欲的意思,大都会理解为好色、贪欲。事实上,不光是家属接触的人,我接触的人,男性更为好色、贪情欲。我还没遇到过不好色、不贪欲的在家男性,一个都没有。而女性好色、贪情欲的较少,女性大都是感情上的执着。可能是我接触的人少,以我所见跟您分享。

4.《大般涅槃经》原文是说“一切女人必怀谄曲”,谄曲是曲意逢迎的意思。谄曲这两个字,跟曲诈可不一样。诈,有狡诈、欺骗的意思。如果是曲意逢迎,那有一个人,就是我老板,上海女人,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逢迎。而逢迎的男性相对少,个别男性如此,大都会被人鄙视、孤立,随后会改。但是我老板的女性逢迎这点,真改不了,好像是天生的。

5.我认为女性天生的生理弱点,跟多情欲、曲诈没有关系。以现代社会案例来看,多情欲的大都是男性,所以这点不能说服家属。《大爱道比丘尼经》里提到女性“情态罪患”,我理解情态是不是指勾引他人的情态?如果是,那在勾引他人方面,女性的确比男性习气重。女性有很多方法勾引别人,影视作品里,勾引者绝大多数都是女性,男性勾引的少。您所说的多情欲,是不是这个意思?同理,“迷乱丈夫使失道德”,也是一个意思。勾引者大都是女性,我没见过男性勾引之类的。男性大都手段简单粗暴。这方面女性有很多套路。影视作品和很多教人恋爱的方法里,甚至日本综艺节目《有点心机又如何》里,大都提及,什么吃饭的时候碰一下胳膊啊之类的。如果多情欲指的是勾引,我赞同女性勾引套路深。

贤佳】情欲包括爱欲、情执。曲诈是曲掩本意或问题,诈显别意或功德,不一定是言语撒谎,您说的女性勾引心机也多属于曲诈。

女居士】诈显别意或功德这点,我暂时不能理解,得想想,其他能理解。

爱欲是指性欲、爱恋吗?男性更重性欲,这点我和家属都认同。爱恋这点的确女性更重,但是男性也好不到哪去,我跟您说那两个女性气质重的男性。

一个追了我二十七年,一直各种暗中观察,搜集我的各种物品,偷看我日记,偷我扔掉的垃圾,偷我相片底片等。给我写诗,写词,各种表白,要死要活地表白,没有我就死了之类的,我刻入他的生命里这种话,说了二十多年。爱欲重,我觉得他就是典型案例。他可是男的,不是女的。只不过他是四柱纯阴双童子的,在我看来他是娘炮。

另一个也是追我十来年,给我下跪,哭,求我跟他在一起。给我跪下好几次,哭着求我更多次。这个人也是是四柱纯阴双童子,也是我眼中的娘炮。

这两个人在别人眼里,都不认为女性习气重,只有我认为他俩就是娘炮。

我所遇到的爱欲重的人,都是男的,没有女的。我无法理解佛所说女性爱欲重。因为无论从性欲重,还是爱恋重的角度看,我遇到的,都是男性如此,只不过是我认为是娘炮的人爱欲重。男性习气重的男性,不同意也就不同意,根本不执着。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佛陀是以真实的女身、男身划分吗?我没这些习气,有这些习气的都是男身。是不是可以从习气的角度划分男女呢?

贤佳】是的,气质是根本,如《大爱道比丘尼经》说:“女人八十四态者,迷惑于人使不得道。……女人能除此八十四态者,无不得度,无不得道,无不得佛也。”(卷下)您的性格和境遇可能比较特别。

女居士】可是,我不能接受佛说的女性差这点。我身边很多女性朋友都跟我一样的,只不过她们后来结婚了,我不想被人束缚而已。

而且,女身真的就很差吗?轮回中,不都是男男女女换着来吗?难道一世爱欲不重,一世爱欲重?那两个娘炮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以男身而做娘炮之事?

之前我很不认同佛说的女的不好之类的。我除了脾气急,这些佛说的女性习气都没有,熟悉的人都说我像小男孩。可我不是外表爷们那种,而是内心很刚,比一般男性刚。

我上大学时,我爸正好在学校附近做项目,他每周都到学校看我,看到学校里有男女朋友在一起起腻,我爸就跟我说,千万不要学这些人,千万不要这样,我就听话了,所以我可能是唯一一个上学时没谈过恋爱的人。我从未跟男性相处超过6个月,死去活来那种,没经历过。接触三周就是我的极限,剩下几个月都是忍耐,然后分开。分开做朋友,感觉就舒服多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委屈自己?为什么非要强迫自己跟那些蠢货在一起?后来越来越想远离这些是非了。所以从2013年中开始很多年,我每天回向跟所有桃花解怨释结。

如果您把这封邮件发出去了,我相信会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女性不服女性爱欲重这种说法的。我就一直不服。

可我想今后再也不为女身了,各种小毛病,这疼那疼,很少有一年没进过医院的,几乎每年都要去医院。还是男身好,没有那些破事儿。我从小就喜欢喝凉水、吃冰,可是女身就不能做这些。还有,女性更容易嫉妒,从小到大,我就频繁因为被人嫉妒而被坑,无数个真实案例。被坑多年后我才明白原因。女性习气太多破事儿了。

除了对家人的不舍,其他再没有。我相信很多女性也是跟我一样的情况,所以不要得罪那些人,等她们慢慢感悟、慢慢理解。像我一样,曾经因为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被贤*解释成女身各种不好,立刻就想回家,甚至动过念头了解一下道教、基督教。好在刚升起这个念头,就在空中看见西方三圣,又让我回心转意生起信心了。

贤佳】女性可证阿罗汉果,也能行菩萨道,但阿罗汉尼独住小屋也被男侵犯,所以佛不许尼众独住,对阿罗汉尼也不许,这是女性生理弱点决定的。至于情执、勾引、嫉妒等心理,女性较多较重,少数女性轻微,这是大多的心理弱点。认识这个,是明智,可更好地自护护人、自胜自强。终究来说,要超越男女相,超越业感肉身系缚,获得清净自在法性身。

女居士】是的。我也觉得男身、女身什么的,很没意思。我经常觉得活着很没意思,有时候觉得活着特别特别特别恶心。从我三岁就开始思考,为什么我要来这个世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直到今天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只是明白了,要出离六道,好好修行。可我还是觉得目标太远了、太难了,然后又觉得活着没意义、很恶心,又陷入死循环。我不知道您怎么能有精力的?我经常觉得活着很恶心、没意思。

贤佳】认识苦谛,还宜了解灭谛,欣灭才会乐于修道,不会迷茫气馁。特别宜应念佛修善求生净土,便能横超六道,清净安乐。

(三)

女居士】关于这个问题,我说点自己的想法。我在世间工作的时候,经济基础还可以,也曾经想出家,因家人这一关过不了,后来知道父母不听许不得出家,慢慢学修佛法而安住于世间,但修行之路继续在走。

我觉得这个话题不适合分享引起诤论,因为男女平权问题,也是当下世俗社会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女性(甚至被称为女权主义者)在激烈批评男权社会。比如对于强奸、性骚扰、家暴等针对女性的侵害问题,基本上是女性网友在发声、在力挺,男性关心的少。男性出轨,社会包容性很大,对女性出轨就很难包容。男性在职场中就职、升迁有种种便利。一些客观存在的男权优于女性现象,确实引起了一些女性在争取实现真正的现实平等,而不仅仅是口头上、书面上的平等。而且,许多女性确实忍受了职场、家庭、社会等存在的不平等。

虽然也有精英女性群体,这个群体对男女基于经济基础、事业地位差异带来的不平等的感受可能没有那么强烈,主要是阶层受用的抵消。但部分精英女性也可能在精英阶层追求与男性获得同样的尊重,也在追求她们想要的平等。甚至有的女性反过来想御役男性,追求女权至上。而靠自己努力进入精英阶层的女强人们,在上升过程中,想必也有不少遭受过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甚至潜规则,只是阶层超越的翻身,让她们后来能抹平大多数不平等。或者说在精英阶层,男女不平等的差距没那么大,毕竟财务自由的人,精神上享有更高的自由,也犯不着依附男性。但如果她们再次遭遇经济危机,也恐怕很难不求助于男性,她们的事业发展中,也很难说离开男性的帮助。

在婚姻关系中的女性,就算经济独立,想维护完整家庭、情感的意识,也会导致女性定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甚至“进得卧房”。一些更好地“经营婚姻”的书很畅销,依然是女性读者较多。而且当女性在全方位地完善自己,以期变成更好的自己,但其中也未尝不是在满足男性的需要,或者说令自己婚姻更稳固的需要,或者保有万一离婚还有一定择偶优势的需要。现代女性更辛苦就在这里,工作、家庭都要兼顾,还要不断提升自己,但婚姻的稳定性并没有变得更强。相反,男性的意识并没有变得更尊重女性,男性普遍觉得只要自己赚钱回家就够了,现实中能够为妻子分担部分家务,帮忙照顾老人、孩子的男性不多,能够照顾妻子情绪、心理感受、精神需求的男性就更少了。而热衷于在外应酬、呼朋唤友的男性,也总有一堆借口把家庭内部的事务推卸给妻子,理由就是男人要发展事业、赚钱养家。而哪怕实际上是妻子的经济收入高于丈夫,但妻子也仍然希望丈夫能够发展起来,靠妻子养家本身是绝大多数女性不能接受的,所以妻子会接受女性更多照顾家庭的分工。甚至有的男性吃软饭还养情人,其妻亦在忍气吞声,因为对于离婚的女性,社会包容度也不够,如果重新择偶,同样的情况还是可能出现。女性的精神独立,不是说有物质基础就可以的,在婚恋情感方面,也受制于社会普遍的观念。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精神独立的女性不婚,也是因为婚姻的体验并不比独身更好。

职场的不平等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有法律保护,企业用工客观存在男女性别歧视,女员工怀孕、生育,本来是为社会贡献,但涉及到企业的小利益,企业主又有多少能真正包容这个客观规律的?职场男性上级对女性下级的性骚扰又何其普遍?职场升迁的潜规则,也令女性付出比男性更大的代价。现代文明,男女平等在现实中其实是没有实现的。所以,在世俗层面,女性群体想争取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中得到落实,是合情合理的。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能否得到落实也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能够让男性真正从内心尊重女性,认识到女性在家庭、社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和至关重要,而不是只把女性当成生育、泄欲的工具,保姆,分担家庭费用的伙伴。或者哪一天“女士优先”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男女在现实中有望更平等。如果一个男性,不能在家庭贯彻对母亲、姐妹、妻子、女儿的平等尊重,又怎么能够指望他在社会对所有女性抱持平等的观念?又怎么能够指望在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制定或执行男女平等的法律政策、企业制度,营造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围?所以,男性的“男女平等”理念有待提高,同样这也需要作为母亲的女性,真正贯彻“男女平等”的理念,一代一代培养出贯彻“男女平等”的儿子、女儿来。因为作为母亲的女性,往往在作为职场女下属、妻子、儿媳角色的时候,争取“男女平等”,但在作为“上司或老板”、“母亲”、“婆婆”角色的时候,恐怕也很难在上下级间、儿子与女儿间、儿子与儿媳间贯彻“男女平等”。“男女平等”唯有在两性之间真正达成共识和遵守,才可能在现实中基本实现。

男女平等也好,阶层平等也好,反正有关“平等平权”的话题,世俗层面都很难扯得清楚。再引发世间人来辨析佛教是否男女歧视,对于不接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女性,对于佛法完整义理不了知的女性,对世俗社会的女性歧视充满怒火的女性群体,这种辩论,只会令她们错解佛言。佛说,说法要契理契机,要分说法对象,看根器,观因缘,法师您未能说服站在世俗逻辑、世间法层面的女性僧亲,想通过交流影响外界的人更不太可能,只会引来更多的炮火,佛教被攻击自然少不了,但于她们没有必要,也无好处,还有因果。这是我不赞同您公开交流这个话题的原因。

如果回归佛教内部本身来说,佛教比丘尼是很小众的群体,想出家的女性很少,如果有女性想出家,又顾虑佛说的戒律、经义是否涉及歧视女性,因为她有因果、轮回的基本认同,有解脱的渴求,这样的人,您真诚的交流能起到让她们慎重决策的作用,其他无关人等,没必要作反效果的无用功。如果回归佛教本身的教义体系,我想其实并不存在外界在世间法层面理解的佛陀歧视女性的问题。依我个人所学佛法的理解,佛陀所有的言教,都是在客观揭示他所观察到的世界真相:十法界因果真实不虚,无一法在因果之外;众生在佛性上平等,相上随业千差万别。佛陀所言即苦和离苦之道,希望救度六道众生(天人道、阿修罗道、人道、旁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能解脱轮回之苦。六道众生的果报受用均无法相提并论,但佛陀却平等地度化,他没有歧视动物的心理,又如何会歧视女人?

对于想解脱的人而言,以我自己为例,立足点是相信因果、轮回,相信世间皆苦,而寻求解脱。佛说的众生皆有佛性,法性平等,但因业果所致的无尽差别相,就是不平等的。世间不平等的又何止是性别?贫富贵贱平等吗?美丑平等吗?孪生子,在父母面前获得的关爱、受用可能都不平等,何况其他各种关系了?母系社会如何发展成父系社会?种族社会如何产生、消失?女皇帝出现过,女总统也有,但非常态。从佛教的角度,这些现象是与人类社会的共业、个人的别业有关,而且非常复杂,唯佛能尽知。而这些无尽差别相,共业与别业,其形成的因缘、因果关系,普通人不知亦不信,所以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进步倒退,人类的研究都只能从发生的历史现象上去剖析、总结,形成各种各样的观点(经济、政治、道德伦理观点等),接受与否也在个人选择。哪种观点占上风,甚至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并影响社会,也在于是否被权威采纳或群体博弈中胜出。人类社会也好,动物世界也好,本质上是生存利益的竞争。连一颗受精卵的形成,都是许多精子竞争之后的结果。个体、群体、阶层之间的竞争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相信因果、轮回,理解佛言就变得更容易。比如有一位非佛弟子,她说知道今生她的丈夫与她过去的因缘,她过去世是一个有三妻四妾的大老爷(此时是男尊女卑),正妻贤惠有德,但饱受了大老爷三妻四妾的苦,大老爷就说,来世还债。他们今生就遇上了,她今生投胎为女人,遇到她丈夫(正妻投胎)的时候,正好是受伤的状态。男人把她送到医院,再之后就恋爱结婚生孩子了。她忙碌操持家业,经济靠她,还要贤惠理家,按照世间思维,恐怕难以平衡,一个家庭里男女关系都不平等(不只是说经济、家庭责任方面)。但她知道因果,确信轮回,所以安然受之。以佛教的观点,这个世界的男女,所有男性都曾经于过去世轮回为女性,所有女性都曾经于过去世轮回为男性。是男是女,都是业果,投胎在母系社会,或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或者现在相对比过去男女更平等的时代,都是随业流转。而同样的地球,横向比较,许多国家从法律上依然是男尊女卑,甚至有的部落还有切割女性生殖器这样残忍的仪式存在。这个世界的动物也在承受不平等,凭什么人要以动物为食呢?一切都是业果。

客观情况,女性有种种身体、生理不便,气力不支。我没出家,也曾四处游走,但不能宿野外,不能走夜路,独行也时常忐忑,大小解不方便,生理期更是苦不堪言。爱干净,也难以忍受邋遢形象在外游走。万一受伤,谁来救助?男人洗浴、方便在野外就能解决,女性如何可能?女性面临性犯罪根本无力抵抗,万一怀孕怎么办?堕胎的业,佛弟子应该也不会背。社会风气不三不四的人很多,我看着独行的年轻尼众,犯戒不说,特别理解不了她们咋胆子这么大。我还是年龄大,有点力气的,都觉得风险很大。我以前觉得住寺庙很安心,在景区住过比丘寺院,也去过很偏僻的山里寺院,后来想到寺院也有不如法、破戒的僧人、假僧人,寺庙附近也有道德底线低的人,万一遇到使坏的,也恐怕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我现在也不咋跑了。而我独行的时候,还是有寻求同伴的方便的,而比丘尼要持戒,如果没有同行的比丘尼,寻求世间人同行也是不容易实现的。而且,我也见过刚剃度就出来的独行沙弥尼,名山大川旅游的独行比丘尼,非要到比丘道场挂单的独行比丘尼。说实话,我不知道比丘尼有独护戒的时候,对她们恭敬有加,知道之后,就想办法护戒。比如给对方另找住所,不要执着于在比丘道场挂单,但却遭拒绝。我现在对于独行的比丘尼,内心已经不想再靠近了。如果出家不能遵守佛制戒,修行必定难以增上,谈何真实自利利他?出家究竟为什么呢?

佛陀为何如此制戒,这个缘由是不能在世间法层面去推测的。非要推测便于世间人理解,我想也要回归对佛陀有养育之重恩的姨母(后来的大爱道比丘尼)几番苦求出家,均不被佛陀许可的最初事件,来剖析和理解。在佛陀姨母每次祈求之时,佛是这样说的,见《大爱道比丘尼经》:“佛言:‘且止,裘昙弥!无乐以母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衣者,当尽寿命清净洁己,究畅梵行,静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无邪念欲,心与空寂为娱乐。’”佛陀坦承不好乐女众出家,女众亦可在家清净梵行修道。

在阿难替姨母求情之时,佛陀是这样说的,见《大爱道比丘尼经》:“佛言:‘止!止!阿难!当慎此言,勿得说。是汝所知何以薄少也?汝尚未知一,焉能知二?汝所知似不如我知谛耶!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外诸梵志及诸居士,皆当以衣被用持布施,以头脑着地求哀于诸沙门,当言:“贤者有净戒志,愿以足行此衣上,令我长夜得其福德。不可称量皆从心计,如其所愿皆得其证。”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天下人民皆当解发布地,以头脑着地,求哀于诸沙门,皆言:“贤者有净戒闻慧之行,愿以足行此发上,令我长夜身得安稳,福德无量。”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天下人民当豫具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因缘医药赈给:“愿诸沙门当自来取之,使我国土人民无啼哭者。”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天下人民奉事诸沙门,当如事日月,当如事天神,过踰于外道异学者上,沙门亦清净不可沾污,如摩尼珠,若国中有沙门者,国中常安稳,胜于余国土。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佛之正法当住千岁兴盛流布,归留一切悉蒙得度。今以女人在我法中为沙门故,当除减五百岁寿,法消衰微。所以者何?阿难!女人有五处,不得作沙门。何等为五处?女人不得作如来、至真、等正觉,女人不得作转轮圣王,女人不得作第七梵天王,女人不得作飞行皇帝,女人不得作魔天王。如是五处者,当皆丈夫得作为之尊。丈夫得作佛,得作转轮圣王,得作天帝释,得作魔天王,得作梵天王,得作人中王。如是,阿难!诸女人譬如毒蛇,人虽取杀之,破其身,出其脑,是蛇以死,复有人见之,心中惊怖。如此女人虽得沙门,恶露故存,一切男子为之回转,用是故,令一切人不得道。’佛言:‘如是女人,正使作沙门,持具足戒百岁,乃至得阿罗汉,故当为八岁沙弥作礼。何以故?沙弥具足亦得阿罗汉,身中能出水火,以足指按须弥山顶,三千大千国土皆为六反震动。如是女人虽得阿罗汉道,不能动摇一针大如毛发也。’”

而大爱道比丘尼出家后请法时,佛陀亦有言教,见《中本起经》:“然后异时,大爱道比丘尼与诸长老比丘尼,俱行诣贤者阿难而问言:‘阿难!是诸长老比丘尼,皆久修梵行,且已见谛,云何当使为新受大戒幼少比丘僧作礼?’阿难言:‘小且待,我今入问之。’阿难即入,稽首佛足下,白佛言:‘大爱道比丘尼言:“是诸长老比丘尼,皆久修梵行,且已见谛,云何当使为新受大戒幼少比丘僧作礼?”’佛言:‘止!止!阿难!当慎此言,勿得说也。但汝所知,不如我知。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外诸异学梵志,及诸居士,皆当以衣被布地,求哀于诸沙门言:“贤者有净戒高行,愿行此衣上,令我长得其福。”’佛言:‘阿难!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天下人民,皆当解发布地,求哀于诸沙门言:“贤者有戒闻慧行,愿行此髮上,令我长得其福。”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天下人民,皆当豫具衣被、饭食、卧床、病瘦医药,愿诸沙门当自来取之。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天下人民奉事沙门当如事日月、如事天神,过踰于诸外道异学者上。若使女人不于我道作沙门者,佛之正法当千岁兴盛。’”

我个人从佛陀这些言教里,了知他不是对女性歧视,应是观察因缘,正法住世有赖比丘,而非比丘尼。佛陀言教中,把女众出家缩短正法久住时间、影响天下人民信仰奉事沙门的共业果报说得很清楚,这是必定会发生的果报。而到今天,印度佛教消失,东南亚目前存在佛教,原始上座部佛教体系比丘尼已经断了传承,出家女性受持十戒,称为十戒女。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讥嫌比丘尼与在家男性,与比丘之间关系的不少。而到今天,所谓男女平等的中国,又有多少男众会愿意如同恭敬比丘一样恭敬比丘尼?女性本身的业力,出家后成道比男众难,“女人虽得阿罗汉道,不能动摇一针大如毛发也。”佛陀一直让比丘住阿兰若,远离女性(更利于持守不淫欲戒),毕竟不能指望在成长中的比丘是圣人能够不起情欲、淫欲之心。但因为比丘尼毕竟要随学比丘,彼此会有接触机会。如果道心不坚定,在比丘、比丘尼烦恼断尽之前,因烦恼业力使然,极大可能会障碍彼此修道。淫欲障道的问题,对男女双方都是平等的。一方需要受教,一方需要教导,距离上做不到绝对远离,那就唯有都能严格持戒,而比丘尼向比丘请法,佛陀也有制戒,就是对此进行约束。所以,我认为佛陀对于女性开许出家,本来就是怜悯而只寄望她们能够于当世立足于自我解脱,将来再以男身成就佛道,但并未将正法住世的重担交付女众。佛陀因为慈悯,经多次祈请,同意女众出家,而基于女众出家客观上会带来的种种弊端,佛陀制定了严格的要求,并宣说女子的一些业态,寄希望女性出家人能够深自女身这一五蕴果报体的弱点,并严格遵守佛制,以便尽量减少不利自他修道、不利正法住世的弊端和风险。

佛制时代,种族制度、经济差、民众未受教育、交通不变、托钵不易等等,男性的生理、身体特点,弘化四方没有障碍,女性有种种障碍。世俗社会的男女不平等到现代社会都存在,佛法住世、弘扬,也是要随顺因缘的,男性确实更有因缘条件担当此任。而任何时代,比丘尼如果能依佛制安住修行,随学比丘又保持与男性的距离,也能利于解脱。而女性在家又有哺育后代等天性之责(世俗社会,通常认为母亲的抚育更细心、母爱更利于孩子成长),利于世俗社会稳定,在家也有修行法门,不是非要出家才能解脱。所以,我大胆推测,从弘法因缘上观察,从女性业果、色身的特征观察,佛陀是将荷付如来家业的重担给了比丘。而将比丘尼托付比丘依法教导和保护,助力她们自我解脱。当然,比丘尼群体能够互相和合相助,甚至能够随缘弘法,也是佛所乐见。但佛一开始没有将女性纳入出家考虑,自然对女性弘法也就没有寄托希望。佛陀,制定了一些看似不平等的规则给比丘尼,就是设置门槛,让女性考虑清楚出家要承受的而如法抉择。但即便如此,佛陀姨母依然愿意接受出家,而并没有认为佛陀歧视,恰恰是理解了佛陀真正的悲心。

后来,大爱道比丘尼知佛陀将要涅槃,请求早于佛陀灭度获许可,见《佛母般泥洹经》:“大爱道现神足德,自坐没地从东方来,在虚空中化,去地一树,转升七树,经行虚空中,乍坐乍卧,上身出水,下身出火,下身出水,上身出火,又没地中,飞东方来,没法如前,八方上下来,放大光明以照诸冥中人,上曜诸天。”而佛又是如何做的呢?见该经经文:“佛起至大爱道舍利所,千比丘从,皆就。告阿难:‘取舍利盛之,以钵着吾手中。’阿难如命,以钵盛舍利长跪授佛,佛以两手受之,告诸比丘:‘斯聚舍利,本是秽身,凶愚急暴、轻心疾转、嫉妒阴谋、败道坏德、为乱作先之类,今母拔女人凶愚之秽,为丈夫行,获应真道,还灵本无,净过虚空,行高无盖,何其健哉!’佛告诸比丘及理家众:‘共为母及诸应真女兴庙。’佥曰:‘唯然!’于是天人鬼龙兴庙立刹,花香作乐绕庙三匝,哀者震国,诣佛敬信,辄说:‘生死为苦,三界无安。’以释来者,莫不欢喜,稽首而去。”佛母与五百女皆善逝。如果她们认为佛陀歧视女性,而不愿出家,或者出家后不能依教奉行“八敬法”等,如何会有这样好的结果?不还是在世间沉沦受苦?

对于女性出家,佛陀确实是制定了出家门槛,所以女众应当谨慎决策,但一旦接受而出家,反而认为佛陀歧视女性,欲改弦易张,以“男女平等”为由不遵守佛陀的要求,或者想要改变佛制。我想这样的人,连基本的诚信都没有,守诺都没有,契约精神(姑且把佛陀的要求当成需要遵守的契约条款)都不具备。世间人缔订契约,也是不能随便违约的,出家人反而出尔反尔,只能令人失去信心。如果真有出家人不能遵守戒律要求的,那就按照佛陀所言还俗就是了,为什么又非要以出家人身份欲毁坏佛制呢?如今确有比丘尼欲以“男女平等”改变佛制。但男尊女卑的时代,有比丘要求改变佛陀因比丘尼而为比丘制定的戒律吗?那佛教要是传到女尊男卑的时代(将来不是没可能发生),或者现在女人当家的民族或部落,那比丘尼是不是有理由把部分比丘尼戒和比丘戒对调呢?如果这样的比丘尼将来投胎成为男人出家,会不会又要呵斥想改佛制的比丘尼呢?世间的知见本就无明颠倒,到了出家之后,学习了教理,反倒不能够信奉佛制,岂不是更颠倒?

对于比丘,七次出家,除了破戒必须还俗,可能因为比丘客观上还真会因业力牵引回到世间做一些事,才能了缘专心出家。毕竟从古到今,男子是家庭的主力,因出家而舍弃父母、孩子,但如果真的到了需要不得不还俗照顾之时,或许还俗了父子亲缘再出家继续佛道,这是佛陀令弘法僧种不断的方便措施。佛陀制定不淫欲戒的因缘,就是有一位比丘回家探望父母,应父母传宗接代的要求,与前妻发生性关系,想着生下孩子,父母就不会再执着于令他还俗。但佛陀知道后,制定了不淫欲戒。这样看来,佛陀对出家人的行持是严格要求的。所以,为避免出家人以出家身坏乱佛制,佛陀的原则是,如果出家就必须要遵守,如果遵守不了可还俗。佛陀给予还俗后再出家的机会,是切实考虑凡夫业力,可还俗处理障道因缘,一些出家人就能够不以出家身坏法,造下重罪,道心不退还能再出家,这样弘法僧种不容易断。另外还有战乱、护国、国家法令变化等情况。

而对于比丘尼没有给予七次这样的方便,因为佛陀本就不乐见女众出家,原因他说得也很清楚了,但并非性别歧视,这种提高门槛的设置也算是佛陀对女众道心的考验吧,真有突破女身障碍成道的决心,真有以女身争气自利利他、弘法利生的决心,我想一次出家机会也就够了,出家后能够依教奉行,道心必然是越来越坚固的,又如何需要还俗机会呢?佛陀的安排,很像一个大家庭的父亲,把家族传承之责给了更有能力承担的长子,长子教导幼妹,长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行事便利,但同时有照顾、守护之责。对于比丘如何对待比丘尼、母亲、女众,佛都有宣讲的。比丘见女,亦要作妹作母想。其实无论能出家几次,还俗几次,对于真正道心坚定、严持戒律的出家人,一次与几次有什么区别?难道还要利用几次的机会,行不义事,再反复出家吗?佛陀涅槃后,正法还要住世一段时间,法赖僧传,末法时代障道因缘又多,给予男众七次的因缘,恐怕是针对道心最易退守的时代而事先设定的方便措施。

因为比丘尼,佛陀也为比丘制定了一些戒律以守护比丘尼,恰恰体现佛陀男女平等的理念,而不是性别歧视。见《摩诃僧祇律》:“佛住舍卫城,尔时尊者优陀夷持衣与大爱道比丘尼,作是言:‘善哉瞿昙弥!此衣为我浣染打。’时大爱道即为浣染打已,送还语优陀夷言:‘此衣已浣染打讫,今故送还。’优陀夷即咒愿:‘得乐无病。’送置房里。时大爱道持衣与优陀夷已,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佛知而故问:‘瞿昙弥!汝手上何以有染色?’答言:‘世尊!我为优陀夷浣染衣,故手有染色。’瞿昙弥去不久。佛告诸比丘:‘云何优陀夷乃使行道比丘尼浣染衣,妨废比丘尼业?’……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比丘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故衣,若染、若打,尼萨耆波夜提。’”

不学佛的人肯定会说,你们就奉佛说为金口玉言。是这样的,这就是信能为入啊!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所以,我就算不能完全知道佛说法、制戒的因缘和本怀,我的认知也不一定能触碰到佛陀的本怀,但我相信佛陀对众生(六道),不分男女老少、尊卑贵贱的平等慈悲,依教奉行必受其利(利于修行),但这不是世间法层面能理解和相信的。世间人求利,出世间求解脱,求超越幻相,又怎会执着于压根不存在的、完美的、无差别的“男女平等”呢?在世间男女不平等的情况,也不是全都利于男性,抢险、救灾、打仗、重体力活,不是男性群体在前面吗?总之,世间一切都是差别相啊!我想,世俗社会对普通人都有诚信要求,何况对出家人?而佛陀是诚信的,对出家有具体要求,对出家后需要遵守的佛法戒律也是明示毫无隐瞒的,佛法戒律的内涵和持守利益讲得也清楚明白。无论男女,对于出家可自主谨慎决策,出家了发现遵守、适应不了,也可自主还俗回归世间生活。但如果出家了,不遵守佛制,又不还俗,而找出一堆理由来满足自己不遵守或者想改成自己能够遵守的标准,那岂不乱套了?而本是凡夫,还出尔反尔的,其言何足信凭?

佛自己在成佛的路上,为女、为奴、为畜,何曾要求过相上的“平等”?遇到境界上的“不平等”,也成为佛修忍辱功德的对境。何况于世间,不平等的又何止男女?亲子关系,孩子们觉得父母家长制不平等,佛说要孝敬父母、报父母恩,父母是大恩田。我认识的居士好几个,都认为父亲没有尽教养之责、品德低下,老了还要索取钱财、照顾,按照世间人标准,肯定不愿意管,但还是依佛说在尽孝了缘啊。那如果有人提出来,佛说报父母恩是拔高父母权,佛说父母不听许不得出家是侵犯成年子女的平等自主权,那这种类似的话题肯定没完没了了。

最后,至于信不信佛,那就是需要解决信轮回、因果的问题,无法信因果、轮回,甚至都不肯尝试,又如何肯去学习佛经义理,并有所体会佛的智慧,进而更加依教奉行呢?世间层面,想做成点什么都要冒风险,出世间层面,大可以质疑着尝试,许就能明白佛智慧了。但通常人都是无苦不出离的,对世间还觉得津津有味,还有许多欲求、梦想的,又如何肯去尝试超越认知局限性的道路呢?我自己也是从疑到信到深信,一点点经过的,但因为客观体会世间的苦,所以世间路给堵住了,唯有尝试新的道路,才能过关。修行人,知因果不虚,知人命在呼吸间,知念死无常、死无定期,唯愿解脱生死束缚,又岂会在千差万别的相上去计较?不解脱生死,无论在哪一道,束缚自己的苦相无量无边,又岂是一个男女不平等的共业果相?

贤佳】随喜广察深思!社会上很多人已因男女平等问题误解戒律,乃至否定佛教,例如那位极乐寺尼家属,宜应适当公开辨析,提供宽广角度理智认识问题。您的辨析也可供教内外人士作一份很好的参考。回避问题不能消除误解和讥嫌的产生和扩散,正如回避对学诚问题的揭批,不能消除世人对佛教的疑虑和讥嫌。

(四)

女居士】我觉得对方的逻辑一直是诡辩,不知道是不是已经体现了曲诈。逻辑“阐述女性生理、性格上的一些弱点”=“女性有病”=“您骂我有病”;“阐述女性生理、性格上的一些弱点”=“认为女性劣于男性”=“性别歧视”;“举反例某些女性生理、性格上没有体现这些弱点”=“女性不存在这些弱点”;“出于保护女性的好意建立的戒律”=“认为女性有弱点不如男性”=“性别歧视”。

本人也是女性,以前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认为女性和男性本来生理基础就是不同的,可以说女性有弱点也有优点,男性有强势和弱势的部分,这是生理层面上科学研究就发现了。讲个最常见的,男性肌肉比例更高,女性体脂率更高,那女性肌肉含量低造成大部分运动成绩都低于男性,相比体育成绩是一个弱势,就证明女性比男性低等么?这就是一个自己的预设概念。女性体脂率高是生理上要承担生育功能,当然也让女性在极端条件下有更多的脂肪存储能够生存下来。如这位女居士的逻辑,世界上的确某些女运动员通过训练或者是天生(DNA缺陷)造成体脂率可以更低,肌肉率接近男性,但是这类女运动员一定会存在相应的问题,内分泌紊乱,异于普通女性,没有正常例假和无法生育,所以在某些体育竞赛中,会制定相应的规则,不允许女性的某些激素高于一个正常值,否则认为作弊,那是否说明这些体育竞赛歧视女性呢?其实是为了保护这些女性的健康,避免某些运动员为了追求极致而损伤身体,也是为了大部分运动员群体的公平。尊重女性本身的生理特性而制定相应的规则,这和佛制戒律有点共同之处。尊重个体的差异化,这不是歧视,而是真正的平等尊重;无视个体的差异化一位追求表面的规则一致不叫平等。

落到戒律上也是,无视一些客观事实,盲目追求表面平等,例如可以反复还俗出家、可以不守护独等等,这不是对女性的尊重和保护。在所谓“平等”的西方,对女性的隐性侵害和压迫从上至下,例如哈维·韦恩斯坦多年性骚扰许多顶级女明星,用职权压榨对方就范。当然我同意一点,就是也许某些人会曲解利用佛教戒律,变相去控制女性,例如极乐寺的例子。但是是因为对方曲解了戒律,例如护独,之前戒律讨论中法师也解答了极乐寺如何滥用的。但这不代表戒律本身的问题。规则就这样,存在后就有人钻空子,有人曲解,有人滥用。不仅仅对女性,对男性也一样。龙泉寺对男性法师的压榨不也利用了佛教戒律么?说不捉金钱戒,因此搜刮出家前个人财产,后续个人需要财物资助时又拿捏住个人,甚至想离开时都因为没有能力而无法离开,控制个体。

因此,我认为对戒律的不同解读才造成了分歧。希望能够正视女性生理、性格上有不同于男性的客观事实,这不是低劣的问题,只是不同,在这个基础上去探讨。如果都不承认这一点,后续延展的确就是越走越偏。

(五)

男居士】按世俗逻辑,所谓科学求证层面,她说的有道理,如果俗人做裁判,佛教徒很难驳赢她的。她要您按所谓学术标准严谨论证女性整体上比男性多情欲等,这是佛教徒不可能做到的,专家学者也不可能做到。按世俗那一套标准,我们甚至不能论证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说白了,辩论双方是在不同甚至是有冲突的话语体系下辩论,佛教徒拿出的权威证据——佛经,人家压根不认啊!

退一步说,就算您做了严谨调查(这其实是不可能做到的,就像她说的,什么是情欲?这个定义人家就可以抬杠,比如一个女的乱搞,她也可以说不是情欲重,而是自由独立有魄力等等的表现),但她们照样有太多的地方可以拿来有模有样地质疑,比如:样本数量、群体、民族、年龄、古今差别等等。

就算她不得不承认的女性体力不如男性这一点,也不可能做到严谨学术论证,当然也没有谁那么无聊去论证。还比如,女性比较爱打扮化妆、爱生气、爱记仇、嫉妒心强,这些都是常识,别人如果要抬杠,科学家、学者照样无法严谨论证。

说白了,还是信仰问题。鬼神的证据那么多,很多世人照样不信啊,解释为幻觉啦、巧合啦等等说辞。

质疑甚至指责佛歧视女性,在佛教徒尤其是女性佛教徒中也有一定市场,只是大都“敢怒不敢言”而已。还是看信仰是否坚固吧。

回到这个问题,您也说了,关于出家次数,佛制定也是从大体情况出发。我想说的是,既然是“法律”,当然必须有个节点,比如,世间法律对未成年人、成年人的年龄定义也是“一刀切”,但谁都知道这不“科学”,总有例外情况,难道也要因此修改法律?怎么修改?无法修改啊!除非不考虑法律执行的问题!

(六)

女居士】关于佛教是否歧视女性的讨论,身为女性的弟子略谈几点:

1.男女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强词夺理就能改变的。比如:央视有个“等着我”的栏目,内容是帮助被拐卖儿童找失散家庭的,其中大部分男孩子虽然被拐卖,但遭遇相对要比女性好多了。而女孩子被拐卖到偏僻地区,然后被卖给年纪很大的男人,有的甚至给兄弟几个做老婆,生下大堆孩子,因为力量弱小无法逃离,加上舍不得离开自己生的孩子往往一辈子就在那边过下去,非常凄惨!前天还看到报道,一个14岁的女孩子因为赌气离家出走,居然被男子带回家,关押家里,遭遇父子两人强暴生下三个孩子,家人找到时已经疯了,经鉴定,其中二个孩子是父亲的,还有一个是儿子的。如果是男孩子,即使被拐卖,一般是被没孩子的人家收养,虽然也很不幸,但相对就比女孩子结果好多了。印度女童很早就被嫁出去生大堆孩子到现在还是存在的。藏密用女童做所谓的明妃,其实就是被轮奸啊,可能比一般的轮奸多点仪式感和好听的名义(美其名明妃)而已吧。据说过去西藏很多农奴还不起债务,只好把女孩子送去做所谓的明妃抵债,而这些女孩子往往被高一级别的喇嘛先奸污,以后就扔给其他喇嘛继续奸污,据说很多最后就这样被折磨死了,然后就像扔垃圾样扔到寺院后面。其实这些惨状就是男女性别的差异带来的,好像没有听说藏密有女喇嘛双修男童的事情吧。这些情况是现在生活在都市的、经济独立的女性不能理解的,但客观事实就是性别差异造成的。

2.再说被学诚性侵的比丘尼的情况。他作为佛教领袖,一是他所学的法里的“四皈依”和“男女双修”的邪见理论使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干这种坏事。二是利用身处高位的身份,掌握大批出家女众的资源,且这些女众事先都经过挑选,满足他需要的条件,且一般涉世未深的女众首先被“依师法”洗脑,继而以为这确是法上的特殊修法,跟世俗的淫欲不同。三是利用女性被性侵而羞于被人知道,只好认了。但是,女性天生对情感的依赖,一旦与男众有了亲密接触后,彼此关系自然会发生变化,哪怕是师父,一旦觉得对方对其他女众的关注度比自己多,或又有其他女性的加入,会产生嫉妒心理的,所以才有“师父是不是不要我了?”的提问。学诚事件充分证明佛陀对女众制定的一系列戒律是对的,而针对比丘尼受戒前必须有两年的式叉尼戒据说是验证女众是否怀孕的戒律,这些对于比丘就不需要了,但对于比丘尼是必须验证的。还有比丘尼不能单独出行,其实也是针对女性生理特点的一种保护。为什么印光大师对女众出家一向是持反对态度的,并不是大师歧视女众啊,恰恰是保护女众。印祖在《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 与徐福贤女士书》中说:〖原文〗在家出家,俱能受持。而况女身多障,诸凡不能自由,离乡别井易招外侮讥毁。为尔虑者,只宜在家持戒念佛,决志求生极乐世界,断断不可远离家乡,出家为尼。至于研穷经教,参访明师,乃决烈男子分内之事,非女人所宜效法也。女人但当笃修净业,专持佛号,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自然现生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往生上品。纵未能亲证三昧,亦得以高预海会,长侍弥陀。由是亲证无生,复本心性,无边教海皆悉了知,如宝镜当台,万象俱现。然后承佛慈力,及己愿轮,不违安养,回入娑婆,种种方便,度脱众生,俾一切有情,同登莲邦,悉证无生,庶不负一番决烈修持之心。可谓火里莲花,女中丈夫矣!〖白話文〗在家出家,都能受持。而何况女人之身多有障碍,一切事情都不能自由,背井离乡容易招来外人的侮辱讥毁。为你考虑,只适合在家里持戒念佛,决心求生极乐世界,断然不可远离家乡,出家为尼。至于研究经教,参访明师,这是刚烈坚毅男子分内的事,不是女人所适合效法的。女人只要认真修习净业,专持佛号,果真能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自然现生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往生上品。纵然不能够亲证念佛三昧,也得以高预莲池海会,长侍阿弥陀佛。由此亲证无生法忍,恢复本有心性,无边的教法大海都会全部了知,如同宝镜当台,万象全部显现。然后承佛慈力,以及自己愿力之轮,不离安养净土,回入娑婆世界,种种方便,度脱众生,使得一切有情,同登莲邦,都证得无生法忍,才不辜负这一番刚烈坚毅的修持之心。可说是火里的莲花,女中大丈夫啊!

3.“女众业习心性多情欲、曲诈”的问题。“曲诈”弟子不太清楚,但“女众业习心性多情欲”是事实,自古“多情女子负心郎”,最典型的例子:民国时期著名的始乱终弃的诗人徐志摩,因看中其他女人,居然狠心逼迫怀孕的妻子张幼仪离婚,最后娶了陆小曼,死后张幼仪还资助陆小曼,不就是看在前夫的情份上吗?不就是“多情欲”吗?包括著名的张学良,这些大小老婆还都对他忠心耿耿的,其实就是女性“多情欲”的业习造成这些男的觉得自己所做就是理所当然的。这些事例太多了,就是现在也是存在啊(前段时间网络上曝光几个大咖外遇的丑闻)。所以,女众因为各方面的特定原因,很容易依附于男众,这当然也有社会原因造成(过去女众不能独立工作,经济上必须依赖男性),所以,男众往往可以娶三房四妾而理所当然,毫无愧色,为什么?因为男众生理上的优势是可以外出赚钱,这在过去女性是根本不可能外出谋生的,唯有忍声吞气依附于男性才能维持自己和孩子的生存,所以过去的女众确实是没有地位的,家里大群女人,争风吃醋,斗得你死我活的,宫廷剧不就是说的这些事吗?还有“大宝法王”被几个女众曝光的事情,且不说“大宝法王”自身的问题了,这些女众其实也是有依附名人的思想的,一旦得知对方并不是她一个女人时,就翻脸揭发了吧,这不也是“情欲”的业习所至吗?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在男众身上。如今社会女性可以参加工作,地位也大大提升,但客观存在的生理原因还是不能夜晚单独外出的,女性找工作还是没有男众选择性多的。

另外,说到女性科学家少的问题,其实也是男女性别差异造成的(个例除外),学校里女孩子大部分理科成绩不如男孩子,这是事实。佛陀制定的戒律是对应大部分情况而定的,不能说有特殊个案就代表所有。

其实纵观法师开设交流讨论以来,基于学诚性侵比丘尼事件,以及藏密双修对女性的伤害,极乐寺比丘尼到目前为止很多还被掌控不能觉醒,是想救她们的,并不是歧视。

(七)

女居士】作为女性,我承认女性相对男性来说脆弱一些。不过现代的女性,很多都主张独立自主,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不比男性差。这个观点跟过去佛经里讲的女性弱点确实有所不同,有些女性也是女权主义者。所以她在看了您过往的邮件,内心其实很敏感,受不了佛经里说的那些话。

女性要能认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比不上男性,要承认这个观点,也需要有相当的内心功夫。否则承认不了,也不愿接受。

就像极乐寺那些去出家的一样,走之前在龙泉寺,法师都是夸她们怎么怎么出色、优秀,怎么怎么有福报,她们才愿意出家的。龙泉寺懂得控制人心,如果像法师您这么实在,按照佛经里的说法,估计那些女性也不愿意出家了。

另外,我们女性还有一个弱点,就是逆反心强:你说我不行,我就不行啊!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在遇到佛教,我们女性大部分都认为自己能行,不比男性差。她觉得她收到的信息都是在说女性不行,肯定接受不了。同样作为女性,我承认女性比男性脆弱很多。之前听一位修行人分享过,只允许女性一生出家一次,其实是佛陀对于女性的慈悲,女性因为自身的脆弱容易反复。

能接受承认自己的不足,这都是需要修行才能接受的。普通一个人让她接受这样的观点,特别是在现代男女平等观念的引导下,承认起来比较困难。

(八)

男居士】关于讨论内容,我也学习了《大爱道比丘尼经》, 认为有些重要的地方需要认识清楚:

争取女性平等权,这属于世间法的内容,佛陀的教法侧重在出世间法。用世间法中的相关歧视女性的见解去考量、论断出世间法中比丘尼受戒规则是否合理,不只是这位家属,也是很多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容易产生的错误。究其原因,是不懂得、不理解佛陀的教法是为修佛道的人所设立,也不懂得、不理解修道人出世间法的具体内涵。比如,邮件讨论内容里,一直向法师要女性比男性多情欲、曲诈的证据,如果没有,就说明佛陀制戒暗暗歧视了女性。

在世间法中,女性比男性多情欲、曲诈是常识,不需要证明,且社会歧视女性从来不是因为女性多情欲、曲诈(歧视的真实原因细节不展开了)。情,是集中在思想层面;欲,是集中在生理及心理层面。情欲包含性欲,但远远不止性欲。情,有很多种情,亲情、友情、男女情;欲,食、色、财、名、睡等等。我们在孩童的时候,都会感受到母爱要比父爱细腻丰富,大多数孩子会愿意跟在母亲身边。那位被白人警察跪杀的黑人,最后无助时,喊的也是“MUM”。一个家庭洁净卫生、饮食可口,常是主妇的功劳。女人相夫教子,常以夫显子贵为自己最大成就,女人之间也多喜欢暗暗比较彼此的老公、孩子等。在性欲上,现代科学认为女性并不比男性差,并鼓励女性抛开传统束缚更加注重自身性欲满足感。这些,都是多情多欲的表现,难道还不是常识吗?说到曲诈,更是常识,谁不知道“女人的心思你别猜”的道理呢?在世间法中,女性比男性多情欲、曲诈是一种存在,是合理的、适宜的,不应该以贬义理解(也不展开细节)。

但是在出世间法,这些全部成为巨大的碍道之处!巨大到什么程度?佛陀“骂”阿难:“你倒是慈悲了,允许女人出家,累我教法少了五百年!”出家与修道,都是因缘条件极难具足事情。一旦具足条件出家修行,修道之艰辛又岂是常人可以想知、能够体会的?!这中间难免有人动摇,佛陀慈悲,规定男众有七次机会。女众的出家修道因缘条件比男众更不容易具足,这里不只只是多情欲、曲诈那么简单。《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有着深刻的论述。女众为何只有一次出家的机会,法师已经论述十分充分。还以身体膏药类比,身体羸弱(比喻女性出家修道因缘条件差),不能多用膏药(只用一次机会,反而恰到好处)。

佛陀的慈悲与善巧,为何会被一些现代人理解成为所谓性别歧视?究其原因,难道不是因为不懂得修道是一件什么事情,不理解出世间法意味着什么吗?大爱道裘昙弥是佛陀的养母,于佛恩重如山,佛陀这样的圣人会歧视自己的养母吗?大爱道裘昙弥听到佛陀不许她出家,第一个反应难道是感受到被佛陀歧视了吗?她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自念作女人情态罪患乃当如是,即便作大愿:愿一切诸菩萨及人非人,莫复更此女人想态也!”“乃当如是”——她十分理解佛陀的决定,是应该这样!这就说明,裘昙弥是非常懂得修道是怎么回事的。随即,她展现出一位大乘行者的潜质,立刻发愿:“愿一切诸菩萨及人非人,莫复更此女人想态也!”同时更加坚定,这辈子非得求佛陀允许她出家修道不可。大爱道!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佛陀说八万四千法门,固然法法平等,但女性出家修道因缘条件极难具足,一旦具足就尤显不易。佛陀无限慈悲,针对女性身心特点,通过制戒等,极为细致地列出种种注意事项,乃至提出除八十四态法。譬如幼童,初进学堂,父母担扰,大小事例无不嘱者,乃至幼童烦问:“何此多事?”只要不把世间法混淆在出世间法之中,就根本不会带来性别歧视这样奇怪的结论;反之,则无法体会到佛陀的慈悲。

(九)

女居士】佛教是否歧视女性,我认为不存在。男性和女性除了生理构造不同外,心理上更是有很大的差异,不然怎么会有“女人来自金星,男人来自火星”的说法?相对来说,男性意志比较坚定,对情爱的烦恼比女人少,而女性多优柔寡断,烦恼心重,牵挂多。所以比丘尼的戒律要比比丘多九十多条,是越多条的戒律保护也就越多,也希望女性坚定的心不退转。她看到想到的只是觉得被歧视了,但她想过没有对于女性来说这更多的是一种保护呢?所以女性要出家,就要坚定才来,以此来保护女性。佛教从来不是重男轻女的教法,而是鼓励发现并且不断完善自己的佛性从而走向圆满的教法。

(十)

女居士】我是女居士,可是我赞同佛在佛经中对女人的看法和体现在戒律中的各种保护措施。

首先,多数女人,不是特指每个人,在体力和智慧上都不如男人。

体力不用多说,智慧方面不如男人,证据:从古至今,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女人可说是寥寥无几。就连女人最擅长的女红——最顶尖的服装设计大师也多为男性,做饭——大厨师也多为男人。也不必说,现在各单位、企业的领导的也多为男性,尤其知名大企业。

体力、智力上不如男性,导致女性对他人的依赖性(情感、经济)要大于男性。

就拿学诚来讲,他的铁粉很多是女性。她们崇拜学诚,感情色彩浓厚。在网上我见过比学诚妈妈年纪还大的女粉丝,在学诚生日,痛哭流涕地叫学诚“父亲”,依然痴心等待学诚出狱,好继续给她当师父。还有一年纪很大的女粉丝,在学诚刚出事的时候,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电脑旁,忍受着地藏论坛几乎所有网友的谩骂嘲笑,也要替学诚洗地。她们都是老人,人生阅历比年青人丰富得多,可面对学诚破戒、违法犯罪的事实依然不肯理性思考、接受。还有龙泉寺-极乐寺体系出家女性的数量远多于男性,很多人出家的目的,是出于对学诚的个人崇拜,而不是为了自身的解脱。这些出家女众自我欺骗、麻痹自己,否认学诚犯罪事实,对学诚依然有很深的感情。有位极乐寺比丘尼居然对她的母亲说:“我吃师父的,喝师父的,我的一切都是师父给的,不许你说师父的坏话。”学诚在时,这些出家女众依附学诚。学诚不在,她们依附学诚的男出家弟子。极乐寺及其下院的实际操控者就是龙泉寺、广化寺的学诚男出家弟子,就是证明。请问:对师父的感情是不是情欲中的一种?

再拿杀人犯的犯罪动机来说,男性犯罪多为财色,而女人杀人多数为情。

在生活中,女人会花更多的钱和时间精力用于服饰、化妆、珠宝、健身、美容上,用于美化、修饰自身。而这方面男性相对来说比女人要少得多。没有情欲,不想吸引异性注意,干嘛美化修饰自身?

再来,庄周试妻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扇坟的女人、庄周妻子,两个恨嫁的女人,在情欲驱动下,丑态百出。

所以,说女性多情欲没错。说曲诈也没错,女人常常小心眼,善嫉妒,口是心非……《大爱道比丘尼经》中,佛详尽指出了女人的各种习气,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正是因为女人业重福薄、情欲、烦恼习气重,严重障碍解脱,所以,佛制定了八敬法,规定比丘尼要依止比丘为师学佛,比丘尼的戒律也远远多于比丘的戒律,这都是为了让比丘尼能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争取早日解脱。

极乐寺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也与女人的上述缺点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那么浓厚的感情色彩,发现自己的师父性侵同伴,自己每天被洗脑灌输的是双修基础的依师法,即使学诚不在了,寺院每天依然是这一套,估计一天都不愿意、不敢在寺院再呆下去。她们就是情感取代了理性思维,事情过去了那么久,依然走不出来。

(十一)

女居士(律师)】我身为女性,在佛教内,或者佛教外,都遇到过歧视女性的行为。我理解,歧视的行为广泛存在,比如学历高的人歧视学历低的人,有钱人歧视没钱的人,漂亮的歧视丑的人。我是性格比较刚硬的人,遇到歧视,看心情而定吧。心情好了就不予理睬,心情不好就直接上去啪啪打脸了。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自己有实力,想打对方的脸,就能打着。所以归根结底,想要不被歧视,自己实力是最重要的。至于佛理,我并不懂,不知道这么做是不是符合佛法。但我认识的男性法师挺多的,也有刚开始很瞧不上女性,被我臭骂一顿,现在是不敢这么对我了。

贤佳】随喜直言!

女居士】我遇到歧视女性的情况,多数是打对方脸的,但同时心中也知,过于强调女权的人往往是因认同了男权观念,又意欲反抗的人。比如一个人每天都强调自己不胖,是因为她心里其实是在意自己是否肥胖。一个真正不在意的人,是不会纠缠于这个问题的。

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这是佛法最根本的平等观念。女众自己心中不固着于性别差异,就不会有如此烦恼。

我是赞同把此件公开讨论的,这是辨析法义的很好机会,无论男众女众,都可从中获益。

(十二)

沙弥尼】末学觉得这个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由佛教是否歧视女性的讨论,引出女性该如何深刻认识自身、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话题。若女性能增长一些相关方面的常识,像2018年连续公布的“me too”事件、校园性侵事件等,也许会降低很多。一些比丘尼和沙弥尼戒律中关于男女相处的内容,末学觉得值得大众广泛学习参考。

很赞叹这位家属,这么清晰明了地表达她对佛教的看法。末学觉得佛教内部也需要这种敢于说真话的氛围,真理越辨越明,而不是强制要求一定得听师父、听佛说的。祖师也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但是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是需要保持一份谦虚和足够的开放学习了解的心态的。每个人的思维,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很有局限性的。

后期讨论的重点,末学觉得已经变为:佛陀说出一个观点,该如何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法师反复地说要对照自心去比照,而这位家属的意见是要做广泛的研究调查。末学觉得这个研究是不容易做的。根据《阿毗达摩论》,在一秒钟或一眨眼间,有上万亿个心识刹那,所以一心识刹那是非常短的时间。一般人要若要如实地分析既迅捷且微细的心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得出的结果通常来说是不够准确的。禅修者有足够强的定力时能清楚地分析心识刹那。佛陀有甚深的定力,能够清晰的观照自他的内心。大部分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心念都极其有限,既然意识不到,怎么可以轻率地否定佛陀所说呢?我们若不能相信佛陀所说,至少也应持一种保留的态度。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肉眼看清水只是水,若用显微镜观察,里面还有数不清的微生物呢。若用的显微镜倍数越高,看到的微生物就越多,这是常识。若我们坚持说清水里没有微生物,因为大部分的人都看不到,所以就是没有,相信受过科学教育的我们都不会接受这种推论的。

(十三)

原极乐寺尼】首先,总的印象有两点:

第一,这位女士这么在意“歧视女性”的问题,恰恰自证了女性存在弱势(而此弱势很大程度上正是遭受歧视的根源),因为不会有男士特别强调“歧视男性”的现象和强烈抗议“歧视男性”,至少世界大范围内没有。这种女性的弱势问题不是她否认就不存在的。

第二,女性遭受歧视是全世界范围的、由来已久的历史性、文化性问题,在佛教诞生前就存在(佛教也因此而制定了很多保护出家女众免受欺凌、可以安心修道的戒律),可见“歧视女性”问题既不是佛教造成的,佛教更没有助推“歧视女性”问题,因此不应把气撒到佛教的头上。

其次,有几个辨析的角度供参考:

1.所谓的“平等”,不是说“平起平坐”叫做平等,真正的平等是充分尊重差异性(用佛教的话来讲是“缘起”),针对此差异性给予不同群体或个体合适的关照、照顾。例如,给小朋友用小杯子、小牙刷、小碗,而不给他用大人用的大杯子、大牙刷、大碗,这不是对小朋友的“不平等”,因为如果要强调这种形相上的“平等”,让小朋友用和大人一样的器具的话,他会难以操作乃至可能会把自己弄伤。又如,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一个安静懂事,另一个常常淘气、惹事生非,那么家长对这两个孩子的管教方式要有差异,对懂事孩子可以相对不用管太多,对淘气孩子要给予多一些的注意力、管教和约束,这种差别对待也并非是对哪一方的“不平等”。再如,两个病人患同一种症状的病,大夫对患病较轻的人用药剂量少一些,对患病较重的人用药的性能和剂量要猛一些,这种区别也很显然不是“不平等”,相反,如果要强调所谓的“平等”,还可能会把人治死。还有,如果两位病人的病症完全一样,但一位是男性,另一位是女性,并且这位女性正在怀孕或例假当中,那么大夫开的药也应该有差异,不可能完全“平等”,否则可能造成女性流产或引发妇科病。

佛教戒律中对男众和女众的要求不同,正是同样的道理。佛教总结人类的根本烦恼是贪、嗔、痴,指出是这些根本烦恼(心的病,非身体的病)造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整个的佛法(包含戒律在内)就是用种种的方法指导人们如何能脱离烦恼、痛苦。根本烦恼是无论男女都共通的,但更加微细和深细的烦恼,男女有区别,而且有些地方差异较大,因此对男和女使用的方法要有区别,否则不能让人有效脱离烦恼和痛苦,正如家长对待不同性情小孩要有不同教育方式,大夫对待不同病情病人要有不同治疗方式一样。

2.这位女士仅仅是看到了一部分佛教戒律当中对女性“严苛”(这是按她的说法总结的)的内容,就认为佛教戒律歧视女性,此偏见大矣!她既然那么强调论证方法的科学性,不如完整看完男众和女众的戒律再来说话,以免一叶障目,贻笑大方。实不知,戒律中固有对女众制得较男众严的内容,同时也有对男众制得比女众严的内容。例如制定比丘不得对女众说淫秽语、索求性供养,且制为粗重罪,而对尼众没有这样的制定,类似的还有不少。到目前为止,我没见过有哪位出家男众引用这些内容说佛对男众不平等,佛教“歧视男性”,只是听到有尼众引用对尼众制得比男众严的内容而说“不平等”的声音。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自己不深入佛教经律,偏受别人只言片语误导,不知“独立的精神”何在?

3.女性的“多情欲、曲诈”,分两个问题来说,先说“曲诈”。这“曲诈”不是说犯大诈骗案或严重欺骗他人感情这种性质的才叫“曲诈”,微小的心念和言行很多都可以体现“曲诈”。对于女性来说,可能不容易犯大诈骗案,但常见的是有绵绵密密的曲诈心,透露在一切的言行里,等流强烈而难以自知,如果不修行(这是广义的意思,不局限于佛教,也不局限于出家),没有足够的自觉自省,又没有自己足够信任的正见的师友提醒,是很难意识到的。

比如儒家讲的“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反过来的行为就属于“曲”,并且很容易由此引生“诈”,比如当不小心被人发现自己的“非礼”行为时,会掩饰、诈称自己不是“非礼”,而是有正当理由。这些过失,女性是比男性相对容易犯,也犯得多的。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听说的是妻子偷听丈夫电话、偷看丈夫手机,母亲偷看孩子日记,女老师私拆偷看学生信件等等,但不怎么听说丈夫偷听妻子电话、偷看妻子手机,父亲偷看孩子日记,男老师私拆偷看学生信件。又比如中国有句专门形容女性的俗语叫“一哭二闹三上吊”,这种情态的实质就是“曲诈”,因为是通过极端演戏来逼迫别人就范于自己的目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事情也确实不少。但是很少听说有哪个男人“一哭二闹三上吊”——不是说男人绝对没有,而是从比例上来说比女人少得多得多。

这些过失虽然不是像犯大诈骗案那样有法律上的重大问题,但是从业果角度来讲,它时时处处、点点滴滴而积累形成的罪业,不见得比大诈骗案的罪业程度轻。如《梵网经》说:“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持续不断的曲诈心也会积累成大恶业而使人遭受较大的苦报,更何况身口上的恶业根本上是从心念上的恶业引发的,“意恶”不断,终究很容易引发身口之恶。有关这方面,可以学习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再说“多情欲”的问题,也是类似,且不说行为如何,女众情欲心之微细、绵密,难以觉察,也是重于男性的。而且女众的情欲心不仅是体现在和一般异性之间,对生活中的各类人都有可能发生。比如,尼众戒律中有几条戒是为了遮止尼众同伴之间过分亲密往来而制的,如“共作恶行戒”“共相拍戒”“同床卧戒”等等,有的还制得比较重,但是比丘戒律中没有专门制止男众同伴过分亲密的戒条。这跟女众之间容易产生过分亲密的感情、关系是有关的,而男众是相对不容易产生这种问题的。这从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找到例证:在大街上,即使是普通朋友关系的女孩之间手拉着手、手挽着手的现象非常多,但男人手拉手走在大街上的现象却很少,如果有的话人们也会觉得非常不正常。

另外,说女性“多情欲”可能让这位女士比较不适,比较难以接受,那就换个词好了,说“情见重”或许更好一些。比如,在龙泉体系,尼众对“师父”的依恋明显要比男众重很多;又如,在家庭当中,女性对父母、丈夫、孩子的情感粘着程度,一般来讲也比男性对父母、妻子、孩子要强。这种情见对于女性真正走向“精神独立”的滞碍是非常大的。当然,“精神独立”不意味着抛弃这些责任,而是在行使好这些责任关系的同时,并不失却自己的独立人格,但也不会过份追求“独立”而不顾责任,这样的度对于一般女性来讲也是很难把握好的,很容易偏向一边。

那么,既然女众有着这些和男众的不同,当然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放任不管,那么这些陋习如何能对治掉呢?如同家长对待淘气小孩严格一点,这并非是歧视淘气小孩,而正是出自对他的慈悲和真爱,对小错予以校正,方能避免大错。而如果淘气小孩认为这种严格的对待是歧视而不服管教,那也就只能“后果自负”了。

4.关于女性和事业关系的问题。我不否认一些女性能取得比男性更大的成就(这仅是从这位女士隐指的“功成名就”的世俗成就角度来说的),同时也认为,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不应摒弃男女差别性来一味强调“平等”。有些工作,男性和女性做的差别不是很大,但有些工作是不适合女性做的,例如煤炭工人、铁路工人,也正如有些工作不是很适合男性做一样,例如幼儿园老师、护士等等。如果要求单位用人要消除性别差别性的话,可能会给单位造成麻烦。

这还只是从较暂时、浅层次的层面来说的,而从更全局的、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会更大。因为如果女性过于偏重事业,会造成对家庭的照顾有限,单从一个家庭来看会造成其家庭成员人心的不安稳,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世界上大多数的家庭都人心不稳,则会影响到世界的安定和和平。而从女性的特性来讲,更宜于把精力偏重在照顾家庭,或者说,照顾家庭是更适合女性的“工作”。照顾家庭本非不能带来“成就”,只是这“成就”是一种退居幕后的成就,厚德载物,隐而不显。如果非要强调追求表面的风光而不要做幕后的工作来成全一种全局性的成就,实是鼠目寸光。这就好比一部电影需要有制片人、导演、演员等人员组成,而制片人和导演不甘于做幕后而全部要去当演员,这电影就拍不成。

如印光法师《江母郭太夫人西归事略发隐》说:“世有贤母,方有贤人。古昔圣母,从事胎教,盖钧陶于禀质之初,而必期其习与性成也。世以太太称女人者,盖以太姜、太任、太姒三圣女,各能相夫教子,以开八百年之王业者,用称其人焉。光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尝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者,盖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而言也。无如今之女流,多皆不守本分,妄欲揽政权、做大事,不知从家庭培植。正所谓聚万国九州之铁也铸不成此一个大错。以故世道人心,愈趋愈下,天灾人祸频频见告。虽属众生同分恶业所感,实由家庭失教所致。以故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顽民。使各得贤母以钧陶之,则人人皆可为善士,穷则独善,达则兼善,夫何至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弊窦百出,民不聊生乎哉!”

其《冯平斋宜人事实发隐》又说:“人生世间,善恶各须辅助,方克有成。虽天纵之圣,尚须贤母、贤妻以辅助其道德,况其下焉者乎。以故太任有胎教,致文王生有圣德,故《诗》赞其‘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然此但约文王边说,若论太姒之德,固亦可以辅助文王之道,如两灯互照,愈见光明,两手互洗,方得清净。观思斋太任、太姒嗣徽音之说,可以知矣。由是言之,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与贤妻也。良以妻能阴相其夫,母能胎教子女。况初生数年,日在母侧,亲炙懿范,常承训诲,其性情不知不觉为之转变,有不期然而然者。余常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又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盖谓此也。以天姿高者,若有贤母以钧陶之,贤妻以辅翼之,自可意诚心正,明明德,止至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即天姿平常者,亦堪循规蹈矩,作一守分良民,断不至越理犯分,为非作奸,以忝所生,而为世害也。”

(十四)

法师(原龙泉寺比丘)】要是以这样的方式,等于掉到了别人的窠臼当中,对众生和教法的意义不大吧。应该另起炉灶,堂堂正正、名正言顺的介绍佛教中是如何建立这方面制度的。也就是根本出发点都是从大慈悲心流露出来,帮助女性成长的。那么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一方面要求比丘尼要依止比丘学习,比如八敬法等相关的要求,这个确实是基于女性性情方面的很多弱点而制定的;另一方面,又提供女性完善的保护,避免受到侵害和干扰,比如不得依比丘为和尚、为剃度师,有遮不礼羯磨,乃至有不得为比丘浣染打故衣、不得供水扇等等。其实都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意,安排得恰到好处。

那么比丘尼作为自己,应当一方面体会佛的深意和慈悲,老实依止学习,不得贡高我慢;另一方面,也要把与比丘的交往止于修道之上。难道社会上的女性,或者女权运动不也应如此?一方面应当自立自强;另一方面也要谦逊有礼,有自知之明。

作为比丘,一方面应当努力成就比丘尼;另一方面,应当严谨以戒为师,约束好自己,戒律里面对尼众的要求是帮助尼众成长的,不是显示比丘高明的。佛教根本不存在女性歧视,但是佛教界是存在一些歧视的现象和问题的。八敬法是佛对尼众的要求,比丘自己不应当求人恭敬,更不能如前会长那样,以经济上、思想上和受戒上等优势地位,侵害尼众,谋取私利。有些地方,在末法时代确实需要一定的制度性安排,以保障尼众的合戒、合法权益,佛教也因此才能健康的发展。

贤佳】您的辨析很好!正面树立和反面辩论,我觉得可以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我试试看,抛砖引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