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答疑讨论之三十六

(20200823)

(一)

居士】关于八关斋戒,法师请阅:

https://m.weibo.cn/1220918082/4539553703267846

(摘录){《观无量寿佛经》这些经文,进一步佐证和支持了上述《优婆塞戒经·八戒斋品第二十一》中这些经文,佐证和支持了下述观点:八关斋戒只能从人受,一次只能受一日一夜。}

贤佳】宜应结合律典所说综合来看,因为戒律有部派差别(所宗经律不同)。

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八戒》说:“《羯磨注》云:‘《多论》云:若受八戒,应言一日一夜,莫使与终身戒相乱。《成实》云:五戒、八戒随日月长短,或一年、一月乃至半日、半夜,重受、减受并得。’《业疏》释云:‘一日夜者,以五种三归文相丛杂,故须简定,义无混乱,故准“多宗”,必一日夜,不通过、减。《成实》随力多少者,接俗之教不可约之,如上说也。’《济缘》释《疏》云:‘初出彼宗之局,次准《成论》,二戒并通时日多少。’

“《羯磨注》云:‘《论》中令五众授之。《成实》云: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乃至“我持八戒”,亦得成受。’《业疏》释云:‘《多论》五众通授者,皆是弘法之人。《成》《智》二论开自受者,非谓常途,故彼文云:若无人时得心念受。明缘开也。’《济缘》释《疏》云:‘《多论》定从他受。彼云:“夫受斋法必从他受,于何人边受?五众边受。”《成》《智》二论,并开自受,文约无师,义兼缘碍。’

“……《事钞》云:‘《善生》:受八戒不得多,唯独受。’《资持》释云:‘《善生》不得多者,恐人参混,心不专一。泛论归戒,独受为佳,则心不他缘,法无通滥。今多众受,于理虽通,终成非便。’”

其中《善生》即是《优婆塞戒经》。《成实论》说:“问曰:是戒律仪二种:一,尽形;二,一日一夜。尽形者,若比丘、优婆塞。一日一夜者,如受八戒。一日一夜是事云何?答曰:是事无定,若一日一夜,若但一日或但一夜,若半日或半夜,随能受时得,出家则但应尽形。……问曰:是八分斋但应具受,为得分受?答曰:随力能持。有人言,此法但斋一日一夜。是事不然,随受多少戒,或可半日乃至一月,有何咎耶?有人言,要从他受。是亦不定,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我持八戒。’”(卷第八)

《大智度论》说:“恶止不更作,若心生,若口言,若从他受,息身口恶,是为戒相。……若人受戒,心生口言:‘我从今日不复杀生!’若身不动,口不言,而独心生自誓:‘我从今日不复杀生!’是名不杀生戒。……有人不从师受戒,而但心生自誓:‘我从今日不复杀生!’”(卷第十三)(不确定《四分律羯磨疏》所说是否指此处文,暂未查到《大智度论》中明确说自誓受八关斋戒的文。)

《观无量寿佛经》所说是诸部律共同的做法,即有条件时(包括有神通的圣人可日日飞来)日日从僧人受八关斋戒。《优婆塞戒经》所说是有部律(萨婆多部,实法宗)宗奉的做法,不考虑无条件日日找僧人受戒的情况。《成实论》是宗顺“四分律”(假名宗)的,允许无条件时自誓受八关斋戒,也允许一次受多日八关斋戒(不方便日日受戒时)。《大智度论》说允许自誓受戒,不知是宗顺哪部律的,但应是有其经律依据。这允许是有特别条件的,通常情况下还是应如《优婆塞戒经》所说而做。如元照律师《四分律羯磨疏济缘记》说:“《成》《智》二论,并开自受,文约无师,义兼缘碍。”(卷第二)

关于受八关斋戒时长,佛对不同机缘有不同说法,不同律部各有所取,实法宗(有部律)局定一日一夜,假名宗(四分律)允许随缘多日乃至半日,可随自己尊奉的律部受行,重在落实清净持守。

一次受戒人数,多人同受于理无妨(如沙弥受比丘戒时,允许三位沙弥同坛受戒,不允许四位以上,以免受戒时四位沙弥受得比丘戒即成僧团而形成僧团对僧团作羯磨的情形,而居士受八关斋戒没有成僧团问题,所以多人同受不妨授戒作法成立),但有条件时一人独受更好。如《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说:“泛论归戒,独受为佳,则心不他缘,法无通滥。今多众受,于理虽通,终成非便。”(卷下)

居士】蕅益大师《佛说斋经科注》说:“受此斋法,须一出家人为作证明,不问大小两乘五众,但令毕世不非时食者便可为师。设数里内决无其人,或可对经像前自誓秉受耳。”经里没有这么说。那蕅益大师的科注能不能用于辨析?能有说服力吗?如果那般强调忠于经文,那祖师注释、论著岂不都不能作为依据?您解答引用的也是论著啊。

贤佳】祖师义判,是合理的,说的是特别机缘情况,不违经义。《成实论》《大智度论》是古印度圣师所著论典,所说应是有其经律依据的(不一定翻译为汉文了)。他们按他们信奉的经义机缘去做很好,戒律本有不同部派做法。

居士】我按照弘一大师、蕅益大师所写自誓受八关斋戒仪轨受过多次八关斋戒,感觉很受益。

贤佳】我询问一些南传佛教的学修者:“南传佛教对八关斋戒是否允许自誓受、一次受多日、多人同时受戒?南传教界内对此是否有不同部派差别?”

一位南传法师回复说:“对于您咨询的八关斋戒的问题,我专门找了一位对南传戒律比较熟悉的尊者,他的答复如下:‘一、八戒的受持日期,只要不破,是终生的。因为汉传佛教八关斋戒的受持文明确是一日一夜,但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八戒受持文并没有限定期限,所以只要不破戒,是终身有效果的。南传寺院里,常住居士通常都是受持八戒,每个斋戒日,再集体授一次,目的是为了坚固戒,或者有人已经破了戒,再重新受八戒。二、在南传佛教寺院,对居士可以一起授八戒。三、若有条件的居士,应该入于寺院中,礼请一位比丘求受三皈和八戒。若于无比丘处,居士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八戒。四、南传不同国家、不同部派对此没听说有争议。’”

另一位南传法师说:“在实际操作中,南传佛教对八关斋戒允许自誓受、一次受多日、多人同时受戒。缅甸戒尼第一次受八戒时必须从比库受,此后有些就是自誓受。”

居士】现在一些寺院有授八关斋戒的,但我遇到过寺院安排授戒的僧人在明相前授戒,授戒之后一、二个小时就到明相时间,就算得戒,戒体也消失了,所以感觉并非寺院安排的授戒都如法进行。如果寺院安排的比丘并非“毕世不非时食者”,那受戒者得戒否?

贤佳】八关斋戒没有特别不得已的事缘,不应在午后授。在近明相前的夜晚授戒是不合戒律要求的,得不得戒不好说。从非“毕世不非时食”者受戒,按低标准可以得戒,如同从破戒和尚受戒。从高标准,不应从此人受戒,应找“毕世不非时食”者授戒。

(二)

沙弥】昨日开始诵《斋经》,结合受持八关斋戒,以及接触到了真正的佛法(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之类的),近日变化很大。今日心得:

1.以戒为师、依八正道就好,平时的感受或者外境都是无常的,不用执着,只需以戒为师,慢慢自然净业净心。

2.一直以来持戒有些偏,特别关注过午不食和不着香花鬘等戒,反而对五戒没有怎么关注以及严持。接下来要关注。

3.其他小戒持好了也是在持根本戒。

4.《斋经》读诵,了解佛经,里面很多内容,比如不光止持,还要作持。

真正以戒为师,依八正道而行,因正果正,一路正,自然与佛相应,成佛可待。

真的是:三聚净戒难得闻,经于无量俱胝劫,读诵受持亦如是,如说修行者更难。

贤佳】随喜!

(三)

原极乐寺尼】之前在《戒律答疑讨论之三十一·(二)》(http://www.mzhy.org/20200719-5/)看到关于学戒的次第及方法的一段话:“先学哪部律都无妨,大同小异,但能兼学、会通诸部为好,或先适当参考会通诸部的著作,然后通读诸部律藏,或适当穿插交替进行,保持兴趣学下去并随力落实行持就好。学律的次第可参看《戒律答疑讨论之十四·(五)》(http://www.mzhy.org/20200324-08/)。”

您说的“兼学、会通诸部”,“适当穿插交替进行”,“随力落实行持”,末学都很赞同,其他一些表述,末学有些不同的看法:

1.按照《戒律答疑讨论之十四·(五)》提到的弘一大师的《学四分律入门次第》,末学理解的弘一大师的意思,他是不提倡先读戒律论著再读律藏的。例如他说:“今人未尝穷研本律,即诵疏钞,故罕有能入门者,冀后之学者依次修习,毋希速就。”是说没有把《四分律》研究透彻就读南山律,是难以入门的吧?末学比较赞成弘一大师这个观点,觉得应该先接触原典,通过读原典,形成自己的第一印象,也是保留自己的疑问,带着疑问再去读戒律论著,这样可能学习效果会更好。

2.A寺安排学僧学戒的次第,有点类似于您说的“先适当参考会通诸部的著作,然后通读诸部律藏”。具体来讲,她们大致是预科一年级、二年级学习B法师讲的止持、作持(可能还有南山律的一些章节),到本科一年级,才开始学习《四分律》本律。像A寺这样的安排,末学比较担心的一点是,可能容易把B法师的一些个人理解先入为主地灌输到学僧的头脑里,这样学过之后再读律藏原文,也有可能会带着先领受的B法师的解读去理解原文,如果先领受的东西有偏差,那么可能不容易意识到并纠正。当然,学习今人的讲法和阅读经典的戒律论著不能相提并论,个体自学阅读和接受统一授课的效果也不一样,但末学还是觉得,直接阅读论著是不容易理解和入手的。这有点类似于什么呢,比方说,我想了解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了什么,那么应该先找原著来读,而不是先找研究《狂人日记》的学术论文来读。这研究论文即使再经典,介绍得再到位,它也取代不了我读原著的意义和作用。如果我读了原著不是很明白,这时候再读研究论文,可以帮助解除疑惑,而且因为有自己原初的阅读感受,也容易保持客观的立场,不会“一边倒”地受研究论文结论的影响。

3.关于您说“先学哪部律都无妨,大同小异”,末学觉得,对于受持“四分律”的出家众来说,是否应优先学习“四分律”呢?先掌握了“四分律”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兼收各部,这样首先有利于如法行持,比如金钱戒,“四分律”和“有部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那么作为受持“四分律”的出家众来说应该优先了解“四分律”的金钱戒要求,优先按照此要求行持,然后才是他部。其次,这个次第可能更有利于比较异同,如同有参照物一般。

贤佳】您的分析和考虑很好!我先前那说法是对非宗“四分律”团体中学修者说的,本受“四分律”者可以参考,随缘实行,能依您说的做更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