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法与孝道之二
(20210403)
(一)
【居士】如果父母有退休金、医保,他们自己有钱有存款,生活上没有困难,我们作为子女还需要赚钱孝养父母么?
【贤佳】可以不必,但应在感情、心智上孝敬、利益父母,钱财供奉可作助缘,不作重点。
如儒家《论语》说:“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佛教《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说:“父母于子有大劳苦,护持长养资以乳哺,赡部洲中为教导者。假使其子一肩持母,一肩持父,经于百年,不生疲倦,或满此大地末尼真珠、琉瑠珂贝、珊瑚玛瑙、金银璧玉、牟萨罗宝、赤珠右旋,如是诸宝咸持供养,令得富乐,或居尊位,虽作此事,亦未能报父母之恩。若其父母无信心者令住正信,若无戒者令住禁戒,若性悭者令行惠施,无智慧者令起智慧,子能如是于父母处,善巧劝喻令安住者,方曰报恩。”(卷第三)(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3/T23n1442_003.xml#pT23p0642a1901)
《(南传)增支部2集34经》说:“我说有二人不容易报答。哪二人呢?母亲与父亲。如果能扛母亲在一肩,扛父亲在另一肩,经百年寿命、百年活命,以涂身、按摩、沐浴、搓揉照顾他们,他们会就在那里大小便,比丘们!然而,这仍不是对父母已做完或报答。比丘们!如果使父母在这很多七宝的大地确立主宰与支配的王权,比丘们!然而,这仍不是对父母已做完或报答。那是什么原因呢?比丘们!父母对孩子们是多所助益者、养育者、抚养者、使看见这世间者。而,比丘们!劝导无信的父母使确立、建立信具足,劝导劣戒的[父母]使确立、建立戒具足,劝导悭吝的[父母]使确立、建立施舍具足,劝导劣慧的[父母]使确立、建立慧具足,比丘们,这个情形是对父母已做完与报答。”(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262.htm)
【居士】同样的问题我也请教了T居士,她说:“那您可以适当买点父母喜欢的东西给他们,不用给他们生活费的。”我认为不仅要给父母买东西、带他们旅行、陪伴他们,还要多赚钱,要成为父母坚强的后盾,要和他们有很好的情感沟通,当然最重要的是希望他们能正信学佛,最终能够往生净土。
我看很多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包括我的一些亲戚,都是花父母的钱,而且特别心安理得,因为他们的父母有钱,但那是父母的钱,不是他们自己赚的钱啊!我认为在中国这种风气特别不好,在国外大家都是靠自己努力,父母的钱是父母自己赚的,那不是靠他自己的能力赚的。中国家长的宠爱特别容易使子女变成蛀虫,变成无能者,这样特别不好。况且那些钱可能是那些父母贪污腐败而来的,可能有一天变成泡沫。所以我认为父母有钱,子女也应该努力赚钱,幼时父母保障我们的生活无忧,当父母老了,我们也应该保障父母的生活无忧。而这种无忧不应该是用父母的钱,而是自己应该努力使父母在金钱、情感、学佛上都无忧。
【贤佳】随喜善思!《孝经》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注:‘丑’指众人);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居士】是的!我和T居士刚才进而继续讨论孝养父母这一话题。她说:“我昨天来了一位老同事,她妈妈一直念观音菩萨圣号的,现在86岁,老教师,检查了肺上有小块,到上海去看,专家说这么大岁数了不值得开刀,而且不一定就是恶性的,开刀反而可能因为伤害太大去世早,现在就挂的上海名中医的号,在吃中药,明显好多了。她来问我如果妈妈往生怎么处理,我给她一本东林寺的早晚课本,里面有《阿弥陀经》,让妈妈不要搞复杂了,就诵《阿弥陀经》、念佛号。然后她说:‘发现你学佛这么多年,把家也弄得很好。’我说:‘学佛没要你不顾家呀!放下是心里不执着亲情,但责任还是要尽的呀!我们最近的祖师印光大师一直强调又强调在家人必须敦伦尽分。’她听了非常赞同,在这里聊了很长时间,因为老同事难得见面。她比我小十多岁,去年刚退休,聊到很多原来的风光无限的领导现在病的病,有的痴呆了,无常啊!”
她还说:“我们这里郊区和县城大面积拆迁,很多人家拿到几套房子和补贴,现在多是独生子女,两边父母的经济也是可以的,不工作没有问题,但没有人不工作的,除非实在找不到工作的,也努力找,哪怕跟着做装修、送快递。中国现在年轻人很大的问题就是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就是消费老人的,再这样下去中国要毁在这一代人手上。”
我认为T居士说得很好,我们学佛应该放下的是对亲情的执念,而不是放弃孝养父母的义务。而如何放下对亲情的执念?那就应该做到大孝,如您引用《孝经》所说的那样。也只有做到了对父母的内心无愧,才能真正做到心安、无牵无挂,不然内心不安稳,也不利于往生。
(二)
【居士】听说有居士还在龙泉寺“翻译中心”那边不出来,还以到社会上工作不能清净修行为借口,啃老。其实就是逃避责任,就是懒惰。难怪龙泉寺有那么多居士年轻轻地就长期待在寺院的,还美其名修行呢,结果老了被赶出寺院,这种依赖是没有保障的(这就是龙泉寺管理者的问题,几乎就是骗人来壮大他们的佛教帝国,最后失去利用价值就不负责任地踢走,太不慈悲了!社会上的公司还给交养老保险呢)。再说,佛什么时候说年轻轻的不工作,以享受父母的养老金来修行的?难道工作就不是修行了?除非出家,但也要能荷担如来这份家业,能严守如来制定的戒律,能传承正法,那确实是佛门龙象,非常值得尊敬,否则就是印祖说的赖佛吃饭,混吃混喝,下辈子“披毛戴角”还。年轻轻的不工作,靠老人养,在我们这里绝对是被鄙视的。不要心大一下子要挣多少钱,哪怕能有生活费也可以的,总之自食其力穷也光荣。
分享莲池大师400年前的警示,太精辟了!看了无比感慨!
《竹窗随笔·莲社》:“世有无赖恶辈,假仗佛名,甚而聚众,至谋为不轨,然彼所假,皆云‘释迦佛衰,弥勒佛当治世’,非庐山远师莲社也。远师劝人舍娑婆而求净土,其教以金银为染心之秽物,以爵禄为羁身之苦具,以女色为伐命之斧斤,以华衣美食、田园屋宅为堕落三界之坑井,唯愿脱人世而胎九莲,则何歆何羡?!而彼假名弥勒者,正以金银、爵禄、女色、衣食、田宅诱诸愚民,俾悦而从己。则二者冰、炭相反,不可不辩也。然莲社中人,亦自宜避嫌远祸。向所谓宜少不宜多者,切语也。予曾有《在家真实修行文》劝世,其大意谓:凡实修者不必成群作会,家有静室,闭门念佛可也。不必供奉邪师,家有父母,孝顺念佛可也。不必外驰听讲,家有经书,依教念佛可也。不必唯施空门,家有贫难宗戚、邻里知识,周急念佛可也。何以故?务实者不务外也。愿为僧者,幸以此普告诸居士。”
(白话翻译)“世间有无赖恶徒假借佛教名义欺骗群众,甚至聚集不法分子企图谋反作乱,然而他们所假称的都说‘释迦佛的法运已衰,弥勒佛将降临人间治世’,这绝不是庐山慧远大师倡立的莲社宗旨。慧远大师劝人厌离娑婆而求生净土,教人将世间金银财宝视为染心的秽物,将爵禄当做是羁身的苦具,视女色为杀伐慧命的利斧,视华衣美食、田园屋宅为堕落三界的坑阱,唯愿能够脱离污浊的人世,托质于极乐世界的九品莲台,则对金银、爵禄、女色、衣食、田宅等有何等欣喜、羡慕?!而那些借弥勒菩萨之名所组织的白莲教,则专以金银、爵禄、女色、衣食、田宅引诱愚民,投其所好,使他们归附听命于自己。由此可见,真、伪二种莲社,其性质如同冰、炭完全相反,不可不加以辨别。若是真正莲社中人,也该以避嫌远祸为宜。我一向主张莲社中人数宜少不宜多,这是很切实的。我也曾写一篇《在家真实修行文》劝世,大意为:凡真实修行的人,不必成群作会;家有静室,自可在家闭门念佛。不必供奉邪师;家有父母,自可在家孝顺父母专心念佛。不必定要出外听讲;家有经书,自可在家依教念佛。不必只是布施寺门;家有贫穷宗族亲戚或邻里相识,自可及时周济急需,一心念佛。为什么呢?修行务求真实,不是为了外观热闹。希望出家人能以此普告诸居士。”
【贤佳】很好的辨析、提示!《杂阿含经》说:“世尊告诸比丘:‘若能受持七种受者,以是因缘得生天帝释处。谓天帝释本为人时,供养父母,及家诸尊长,和颜软语,不恶口,不两舌,常真实言;于悭悋世间,虽在居家而不悭惜,行解脱施、勤施,常乐行施,施会供养,等施一切。’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供养于父母,及家之尊长,柔和恭逊辞,离粗言、两舌,调伏悭悋心,常修真实语。彼三十三天,见行七法者,咸各作是言:当来生此天。’”(卷第四十)(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2/T02n0099_040.xml#pT02p0290b2003)
《(南传)相应部11相应11经/誓言经》说:“比丘们!以前,当天帝释为人时,他受持并达成七个誓言,由受持这些,释天达到释天的地位。哪七个誓言呢?‘有生之年会是奉养父母者;有生之年会是尊敬家中年长者;有生之年会是柔和语者;有生之年会是离离间语者;有生之年会是以离悭垢之心住于在家,自在施舍,亲手施与,乐于舍,回应乞求,乐于均分与布施者;有生之年会是真实语者;有生之年会是没愤怒者,如果我的愤怒生起,会急速地排除。’比丘们!以前,当天帝释为人时,他受持并达成这七个誓言,由受持这些,释天达到释天的地位。当一个人是奉养父母者,尊敬家中年长者,柔和与亲爱话语者,舍断离间语者,他努力于悭吝之调伏,是真实者,克服了愤怒的人,三十三天的诸天们说,他确实是善人。”(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257.htm)
【居士】是的,连父母都不供养甚至弃之不顾的话,说学佛、敬佛,我不相信。我婆婆两年前摔跤手臂骨折,当时很可怕,骨头都要露外面了,马上送医院接上,我先生和他弟弟尽心照顾几个月,恢复很好。婆婆现在就是脑子有点糊涂了,需要看护着,其他兄弟家里晚上有事走不开,我先生就把晚上陪夜全部承担下来了(老人黑夜白天分不清,经常白天睡觉,晚上起来要出去,要不就一直拉着儿子说话),其它兄弟白天也轮流来照看。我们是老大,应该做好榜样,只要家庭和睦,多承担点无所谓的,所以我们家兄弟几个都能和睦相处,没有谁闹矛盾。公公以前住院在老干部病房,我看到有些老干部好可怜,儿女不仅不来陪,扔给护工,还经常为了钱(老干部离休薪水很高)来争吵,病区主任说,只有我们家表现最好,没有人闹,都很孝顺。我们从来没有问过二老拿多少钱一个月,只听说大概,也没问过有多少存款,我认为他们如果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我们做子女的供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他们自己有,我们凭什么去争?我每天诵经念佛都给去世的公公回向的,他在世时对我很好。
【贤佳】随喜孝悌善行!依孝行悌,由悌成孝,少贪无诤,是为善人,回向净土,即是净业正因。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义,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大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居士】莲池大师这段有关孝道讲得真好:
《竹窗随笔·出世间大孝》:“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之悲已至,痛极终天,虽欲追之,末由也已。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劳之恩,不可不知此。”
(注释)风木,也称“风树”。《韩诗外传》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卷九)以“风树”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
(白话翻译)“为人子女,服事奉养父母,让父母身安,这是孝。立身行道,光宗耀祖,这是大孝。劝父母修学念佛法门,使父母能往生净土,这是大孝中的大孝。我出生时晚,在我刚闻到佛法不久,不幸父母相继去世,使我悲痛至极,虽然很想将他们追回来,但没有办法。因此奉劝诸人,父母在世,应该早劝念佛;父母命终之后,为父母念佛三年。如果不能,那么课佛一年,或七七四十九天,都可以。孝子要报父母劬劳之恩,对此不可不知。”
请看莲池大师这段有关出家人孝敬父母的开示,说的正是现在一些出家众“于亲割爱矣,而缔交施主”,弃父母于不顾,而死执依师(当然正知见的师父还是要尊敬的,但也不能“坐视父母之饥寒寥落”而不顾吧)、巴结施主,正如大师所说:“出一爱而复入一爱也,何颠倒乃尔!”
《竹窗随笔·为僧宜孝父母》:“有为僧不孝父母者,予深责之。或曰:‘出家既已辞亲割爱,责之则反动其恩爱心矣!’曰:‘恶!是何言也!“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而《梵网》云:“戒虽万行,以孝为宗。”《观经》云:“孝养父母,净业正因。”古人有作堂奉母者,担母乞食者,未尝以恩爱累也。奈何于亲割爱矣,而缔交施主,不绝馈遗,蓄养弟子,过于骨肉,是无亲而有亲,出一爱而复入一爱也,何颠倒乃尔!且己受十方供养,饱暖安居,而坐视父母之饥寒寥落,汝安则为之!’”
(白话翻译)“有僧人不孝父母的,我严厉责备。有人辩解说:‘出家既已辞亲割爱,你责备他,反而使他动起恩爱的念头。’我说:‘唉!这是什么话啊!(《盂兰盆经疏》说)“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梵网经》说:“戒虽万行,以孝为宗。”《观无量寿经》说:“孝养父母,净业正因。”古人有建堂奉母的,有担母乞食的,并没有因孝养父母而被恩爱所累的。奈何有些人于自己的至亲则割爱,可是又结交施主,不断馈赠礼物,蓄养弟子胜过骨肉,这是本无亲而作亲,出一爱而复入一爱,怎么颠倒成这样!且自己受十方供养,饱暖安居,而坐视不管父母受饥寒孤寂之苦,你如果觉得心安,那么就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