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与阿罗汉解脱境界的差别
(20210816)
【居士】(20210806)文章《阿罗汉、佛入无余涅槃,就实际完全不存在了(如同虚空)吗?》(https://mp.weixin.qq.com/s/3p0VmiI0W5Loqq-8dskl0A)下有人留言:
跳着看了看。就护卫经与持咒的关系,佛陀、声闻、独觉三者解脱是否一致,这两个问题简直乱说一通,也就忽悠忽悠小白。还是学好学精汉传吧,南传真不是法师的强项。
【贤佳】可回复:
何以说是“简直乱说一通”?正说应该怎么说?
【居士】(20210808)留言者回复:
《十住毗婆沙论》卷1:“问曰:声闻、辟支佛、佛,俱到彼岸,于解脱中有差别不?答曰:是事应当分别,于诸烦恼得解脱是中无差别。因是解脱入无余涅盘,是中亦无差别,无有相故。”——龙树
法师所引“犯罪”律文、二佛不共世经文,不足证明他们的解脱境界有差别。
且还把“正自觉”安在声闻阿罗汉头上,把“等正觉”安在佛陀头上,然而这两个词一个是巴利语译词,一个是梵语译词,只是方言和雅语的差别,但都说的是同一事物,也仅指佛世尊。
【贤佳】可回复:
《十住毗婆沙论》后文紧接着说:“但诸佛甚深禅定障解脱、一切法障解脱,于诸声闻、辟支佛有差别,非说所尽,亦不可以譬喻为比。”(卷第一)(http://cbeta.buddhism.org.hk/zh/xml/T26/T26n1521_001.xml)
这不是说佛与阿罗汉的解脱境界有所不同吗?这么紧接着的明显文义为何不引述出来呢?
您说“法师所引‘犯罪’律文、二佛不共世经文,不足证明他们的解脱境界有差别”,那为何佛不会误犯罪,而阿罗汉会误犯罪?为何唯有佛可称为“等正觉”,而其他阿罗汉不能称为“等正觉”?
“正自觉”在南传教界翻译中用来指佛陀,辟支佛能称为“正自觉”吗?阿罗汉能称为“正自觉”吗?如果不能,为何不能?
(20210815)《十住毗婆沙论》对佛与阿罗汉解脱境界的差别说了较多,以下内容供参考:
《十住毗婆沙论》说:“无碍解脱者,解脱有三种:一者于烦恼障碍解脱,二者于定障碍解脱,三者于一切法障碍解脱。是中,得慧解脱阿罗汉得离烦恼障碍解脱;共解脱阿罗汉及辟支佛,得离烦恼障碍解脱,得离诸禅定障碍解脱;唯有诸佛具三解脱,所谓烦恼障碍解脱、诸禅定障碍解脱、一切法障碍解脱。总是三种解脱故,佛名无碍解脱,常随心共生,乃至无余涅槃则止。是四十不共法,略开佛法门,令众生解故说,所不说者无量无边。所谓一,常不离慧;二,知时不失;三,灭一切习气;四,得定波罗蜜;五,一切功德殊胜;六,随所宜行波罗蜜;七,无能见顶者;八,无与等者;九,无能胜者;十,世间中上;十一,不从他闻得道;十二,不转法者;十三,自言是佛终不能到佛前;十四,不退法者;十五,得大悲者;十六,得大慈者;十七,第一可信受者;十八,第一名闻利养;十九,与佛同止诸师无与佛等者;二十,诸师无有得弟子众如佛者;二十一,端正第一,见者欢悦;二十二,佛所使人无能害者;二十三,佛欲度者无有伤害;二十四,心初生时能断思维结;二十五,可度众生终不失时;二十六,第十六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十七,世间第一福田;二十八,放无量光明;二十九,所行不同余人;三十,百福德相;三十一,无量无边善根;三十二入胎时,三十三生时,三十四得佛道时,三十五转法轮时,三十六舍长寿命时,三十七入涅槃时,能动三千大千世界;三十八,扰动无量无边诸魔宫殿,令无威德,皆使惊畏;三十九,诸护世天王、释提桓因、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化乐天王、自在天王、梵天王、净居诸天等,一时来集请转法轮;四十,佛身坚固如那罗延;四十一,未有结戒而初结戒;四十二,有所施作,势力胜人;四十三,菩萨处胎,母于一切男子无染着心;四十四,力能救度一切众生。佛不共法有如是等无量无数,妨余事故不须广说。声闻法虽似佛法,优劣不同则有差别。复次,总说诸佛一切诸法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第一希有,一切众生所不能共。假使十方诸三千大千世界过诸算数,是中所有众生智慧皆如大梵天王,皆如大辟支佛,皆如舍利弗,合集是诸智慧令一人得,欲及于佛四十不共法中微少分者,无有是处。若于一法百千万亿分中不及其一。诸佛有如是无量无边功德之力,何以故?无数大劫安住四功德处,深行六波罗蜜,善能具足菩萨一切所行诸法,不共一切众生故,果报亦不共。”(卷第十一)(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6/T26n1521_011.xml#pT24p0083a2409)
《十住毗婆沙论》说:“诸佛虽有无量诸法不与余人共者,有四十法,若人念者则得欢喜。何以故?诸佛非是色身,是法身故,如经说:‘汝不应但以色身观佛,当以法观。’四十不共法者:一者飞行自在;二者变化无量;三者圣如意无边;四,闻声自在;五,无量智力知他心;六,心得自在;七,常在安慧处;八,常不忘误;九,得金刚三昧力;十,善知不定事;十一,善知无色定事;十二,具足通达诸永灭事;十三,善知心不相应无色法;十四,大势波罗蜜;十五,无碍波罗蜜;十六,一切问答及记具足答波罗蜜;十七,具足三转说法;十八,所说不空;十九,所说无谬失;二十,无能害者;二十一,诸贤圣中大将;二十五,四不守护;二十九,四无所畏;三十九,佛十种力;四十,无碍解脱。是为四十不共之法。”(卷第十)(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6/T26n1521_010.xml#pT26p0071c1601)
《十住毗婆沙论》说:“问曰:三乘所学皆为无余涅槃,若无余涅槃中无差别者,我等何用于恒河沙等大劫往来生死具足十地,不如以声闻、辟支佛乘速灭诸苦?答曰:是语弱劣,非是大悲有益之言。若诸菩萨效汝小心无慈悲意、不能精勤修十地者,诸声闻、辟支佛何由得度?亦复无有三乘差别。所以者何?一切声闻、辟支佛皆由佛出。若无诸佛,何由而出?若不修十地,何有诸佛?若无诸佛,亦无法、僧。是故汝所说者则断三宝种,非是大人有智之言,不可听察。所以者何?世间有四种人,一者自利,二者利他,三者共利,四者不共利,是中共利者能行慈悲,饶益于他,名为上人。……如是声闻、辟支佛、佛烦恼解脱虽无差别,以度无量众生、久住生死多所利益、具足菩萨十地,故有大差别。”(卷第一)(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6/T26n1521_001.xml#pT24p0020b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