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破学诚体系鼓励出家的相似法

辨破学诚体系鼓励出家的相似法

(20200406)

原极乐寺尼】《不用怕!姊妹们但可出家!——〈大智度论〉读后感》(仙游极乐寺2016-04-26)

https://mp.weixin.qq.com/s/bFVGuY59-mA7STf0DAA3Yw

文章中引用了《大智度论》的一段内容,说有一部《优钵罗花比丘尼本生经》,里面讲到佛世有一位得阿罗汉道的比丘尼劝其他妇女出家,她们说怕出家持不了戒会破戒堕落,不敢出家,比丘尼就说不用担心,出家虽然可能会破戒,但是“以戒因缘故”,可以种下得道的因,并说她自己在迦叶佛时也曾出家破戒堕落,但就因为这次出家的因缘,使得她能在释迦牟尼佛的这一世得道证果。

末学在CBETA中找到了文章所说的这段文,确出自《大智度论》,在《释初品中赞尸罗波罗密第二十三》中。末学把相关文段复制如下,包括连带的一小部分上下文,紧接着这个比丘尼的公案后面,还讲了佛给一个醉婆罗门剃度的公案:

“以是故,知出家修戒,行道为易。复次,出家修戒,得无量善律仪,一切具足满。以是故,白衣等应当出家受具足戒。复次,佛法中,出家法第一难修。如阎浮呿提梵志问舍利弗:‘于佛法中何者最难?’舍利弗答曰:‘出家为难!’又问:‘出家有何等难?’答曰:‘出家乐法为难。’‘既得乐法,复何者为难?’‘修诸善法难。’以是故,应出家。复次,若人出家时,魔王惊愁言:‘此人诸结使欲薄,必得涅槃,堕僧宝数中。’

“复次,佛法中出家人,虽破戒堕罪,罪毕得解脱。如《优钵罗花比丘尼本生经》中说:‘佛在世时,此比丘尼得六神通阿罗汉,入贵人舍,常赞出家法,语诸贵人妇女言:“姊妹可出家!”诸贵妇女言:“我等少壮,容色盛美,持戒为难,或当破戒!”比丘尼言:“但出家,破戒便破。”问言:“破戒当堕地狱,云何可破?”答言:“堕地狱便堕!”诸贵妇女笑之言:“地狱受罪,云何可堕?”比丘尼言:“我自忆念本宿命时作戏女,着种种衣服而说旧语,或时着比丘尼衣以为戏笑,以是因缘故,迦叶佛时作比丘尼,自恃贵姓端政,心生憍慢而破禁戒,破戒罪故,堕地狱受种种罪,受罪毕竟,值释迦牟尼佛出家,得六神通阿罗汉道。以是故,知出家受戒,虽复破戒,以戒因缘故得阿罗汉道;若但作恶,无戒因缘,不得道也。我乃昔时世世堕地狱,地狱出为恶人,恶人死还入地狱,都无所得。今以此证知出家受戒,虽复破戒,以是因缘,可得道果。”’

“复次,如佛在祇洹,有一醉婆罗门来到佛所求作比丘,佛勅阿难与剃头,着法衣。醉酒既醒,惊怪己身忽为比丘,即便走去。诸比丘问佛:‘何以听此醉婆罗门作比丘?’佛言:‘此婆罗门无量劫中初无出家心,今因醉故暂发微心,以是因缘故,后当出家得道。’

“如是种种因缘,出家之利,功德无量。以是故,白衣虽有五戒,不如出家。”

末学觉得很困惑,这个比丘尼的公案为什么会说鼓励别人不惜破戒也要出家呢?即使赞叹出家超胜,也不必用这么“极端”的说法吧?我们又该怎么看待《大智度论》这段话呢?

贤佳】那是从种子利益的角度来说出家的利益,佛在世时正法兴隆,宜于这样宣导鼓励过于畏怯者出家修道。末法时代宜应鼓励念佛求生净土,到净土都是化生,没有家庭,即同出家,且不入六道生死轮回,即同解脱,不必今生在娑婆世界粗率种出家种子而犯戒堕落,冤枉受苦,且多败坏佛教。

另外,文说“佛法中出家人,虽破戒堕罪,罪毕得解脱”,罪毕为人,还要严谨持戒修道,否则继续堕落,何得解脱?文旨是宣扬出家修戒之功德利益,如文说:“以是故,知出家修戒,行道为易。复次,出家修戒,得无量善律仪,一切具足满。以是故,白衣等应当出家受具足戒。”如果重求出家形式而不重持戒,则如同买椟还珠,是错解文旨,又在末法时代宣扬,则如刻舟求剑、楚人渡河,自误误人。

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说:“《事钞》续云:‘若但有受无随,直是空愿之院,不免寒露之弊。若但有随无受,此行或随生死,又是局狭不周,譬如无院屋宇,不免怨贼之穿窬也。必须受随相资,方有所至。’《资持》释云:‘……寒露者喻无善盖覆。弊谓困死,喻沉恶道。‘若’下明缺受。随生死者,但是世善,非道基故。又局狭者,缘境不遍,恶心存故。穿窬谓穿壁。窬,墙也。由无外院,其间房室容彼穿窬。此明无受防约,虽修善行,还为尘扰,丧失善根,如贼穿窬,盗窃财宝也。’……《事钞》云:‘问:今受具戒,招生乐果,为受为随?’《资持》释云:‘问中,上明相须,其功一等,招生感果必有亲疏,故须显示。’《事钞》续云:‘答:受是助缘,未有行功,必须因随对境防拟,以此随行至得圣果,不亲受体。故知一受已后,尽寿已来,方便正念,护本所受,流入行心,三善为体,则明戒行随相可修。若但有受,无随行者,反为戒欺,流入苦海,不如不受,无戒可违。是故行者明须善识,业性灼然,非为滥述。’”

原极乐寺尼】您说“佛在世时正法兴隆,宜于这样宣导鼓励过于畏怯者出家修道”,这个末学有不同的看法,末学觉得按情理来说不应该为了鼓励出家修道,就说破戒也不用怕,这个怎么听也觉得是邪见啊。如果听信的人就本着这种知见去出家了,岂不是很可怕吗?说地狱罪毕复得为人还能得道解脱,这“美好的结果”听起来很轻松,可是过程呢?那地狱的苦岂是那么好受的?

“罪毕为人,还要严谨持戒修道,否则继续堕落,何得解脱?”您这个说法,末学觉得比较符合逻辑,符合情理。那个公案里只是说了那个比丘尼“受罪毕竟,值释迦牟尼佛出家,得六神通阿罗汉道”,而没有说她是怎么证果的,但基本的逻辑应该是:证果要有证果的因,不可能无因得果。如果她还像前世那样,“自恃贵姓端政,心生憍慢而破禁戒;破戒罪故,堕地狱受种种罪”,那就应该是继续堕落,而不会得阿罗汉道。

贤佳】随喜思辨!文中说破戒也不用怕,是优钵罗花比丘尼打消那些贵妇人畏怯疑虑的应机说法,因为如果那些贵妇人听从劝导而在优钵罗花比丘尼摄受下出家,自然会被教导持戒修道,优钵罗花比丘尼自能调伏她们的烦恼,那些贵妇人的畏怯疑虑是宜放下的。

而经律中还说释迦牟尼佛亲自劝人不要出家,并制定戒律禁止某些人出家,如《四分律行事钞》说:“《央掘经》老母求佛出家,佛以偈止:‘汝今年衰老,出家时已过,但当深信心,以法自苏息。’净饭王求佛出家,律中佛言:‘但观无常诸行,足以得道,不须出家。’《智论》云:‘若二根、无根者,毗尼中以无得道根故,不得出家。失男女相,其心不定,结使多、智慧浅薄故。大乘中无所不容,但以其心邪曲,难可拔济,如稠林曳曲木,故不得入佛法中。’”(卷下)

可见是否宜出家,是要看机缘的,不宜一味鼓励出家种因,否则便是释迦牟尼佛不如优钵罗花比丘尼慈悲、智慧了。

《大智度论》那段话的意趣是回答前面的一问:“问曰:若居家戒得生天上、得菩萨道,亦得至涅槃,复何用出家戒?”是讲出家戒的大利益,出家因为能受持出家戒而有大利益,不是脱离能持出家戒而讲出家的利益。举优钵罗花比丘尼的事例是以极端情况说明虽然可能有曲折(破戒),但最终出家持戒得大利益,应希求有相应机缘时出家受戒持戒,不应太过畏虑可能的曲折,并不是鼓励人粗率走极端。出家如果不持戒,则是大衰损。如《大智度论》说:“贵而无智则为衰,智而憍慢亦为衰,持戒之人而毁戒,今世后世一切衰!人虽贫贱而能持戒,胜于富贵而破戒者。……持戒之人,无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若人虽不出家,但能修行戒法,亦得生天。若人持戒清净,行禅、智慧,欲求度脱老、病、死苦,此愿必得。……破戒之人,受苦万端,如向贫人破瓶失物,以是之故应持净戒。复次,持戒之人,观破戒人罪,应自勉励,一心持戒。……破戒之人,虽形似善人,内无善法;虽复剃头、染衣、次第捉筹,名为比丘,实非比丘。破戒之人,若着法衣,则是热铜铁鍱以缠其身;若持钵盂,则是盛洋铜器;若所噉食,则是吞烧铁丸,饮热洋铜;若受人供养供给,则是地狱狱鬼守之;若入精舍,则是入大地狱;若坐众僧床榻,是为坐热铁床上。……破戒之人,虽得供养利乐,是乐不净,譬如愚人供养庄严死尸,智者闻之,恶不欲见。如是种种无量破戒之罪,不可称说,行者应当一心持戒。”(卷第十三)

学诚鼓动人违背律制出家(硬弃父母出家),又引导出家人犯戒(如公开倡导好心妄语,种种开通戒律),乃至逼出家人犯戒、破戒(如逼人非时食、逼尼破梵行等),自堕恶道,亦牵人进恶道,长劫难有出期。如《地藏菩萨本愿经》说:“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点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卷上)与《大智度论》所说意趣根本相违。

学诚的极乐寺体系用《大智度论》所讲优钵罗花比丘尼劝当时贵妇人出家事例,不简择机缘,粗率极端鼓动人出家,是愚蔽错乱、自误误人的相似法,现实的祸害极大。

原极乐寺尼】当时这篇文章是极乐寺的某位出家法师个人给极乐寺公众号的投稿,不是极乐寺以集体名义的声音。不过这篇文章的思想应该是极乐寺认同的,否则不会在公众号上发出来。这文章是2016年发的,可能她们现在不这样认识了。但不管她们现在怎样认识,毕竟文章还挂在网上,可能还会有影响力,而且其他人也有可能会同样地来解读《大智度论》这段话,出于就事论事的想法,觉得还是需要辨析清楚。

从优钵罗花比丘尼劝人出家的这番说法的字面意思,末学情不自禁地想到印光法师文钞里的一句很生动的话,他说:“若遇爱收徒弟之坏和尚,则便骗汝为他作徒弟,你就拉倒了也。”(三编卷二·复卓智立居士书三)由此想到,如印光法师所说的“坏和尚”,也可能会用这种说法劝人出家,但最后会不会教导弟子如法持戒修道,就难说了。

末学还是坚信出家应当坚持持净戒,绝不敢因为说出家受戒种了得道的因,就不怕破戒,因为破戒还是有破戒堕落的果报要受的。

末学觉得这个公案很容易被人片面地理解,或是被“贪名利、喜眷属”(印光法师语)的“坏和尚”别有用心地利用。

在同一篇章里面,佛给醉婆罗门剃度的公案倒是被人引用得很多,但这个优钵罗花比丘尼劝人出家的公案就很少听说,末学觉得这个公案是不太适合给一般人引用的。

贤佳】是的。佛给醉婆罗门剃度的事例中,佛观此婆罗门无量劫因缘和现世心性,且此婆罗门醒后“即便走去”(还俗),没有将就着出家破戒,所以有益无害。而现代“高僧大德”谁能如佛观人无量劫因缘和现世心性?那些现代自许为“法王”、佛菩萨及有神通者岂是可靠?如果机缘不合适,可能种下憎恶师僧、憎恶出家或滥出家的心习,或者苟且出家破戒,而成损害。

优钵罗花比丘尼度贵妇人的事例中,优钵罗花比丘尼过去世“自恃贵姓端政,心生憍慢而破禁戒”,应非极重破戒,可能是憍慢放逸因缘破小戒,否则“迦叶佛时作比丘尼”堕落地狱,到紧接着出世的释迦牟尼佛时可能还在地狱。像学诚那样自破重戒,破人梵行,且说相似法破坏律制,造作众多极重罪业,若不恳切大忏悔,难免来世深堕地狱,可能贤劫千佛出世后还在地狱受苦。另外,优钵罗花比丘尼劝导出家的那些贵妇人是自识烦恼因缘且敬重戒律、畏惧堕落的,是很有善根的,如其说:“我等少壮,容色盛美,持戒为难,或当破戒!……破戒当堕地狱,云何可破?……地狱受罪,云何可堕?”又值佛世、阿罗汉摄受,出家应是易于证道,至少不易破重戒,所以适合用优钵罗花比丘尼的事例教导鼓励。而现代人大多不自识烦恼因缘,不敬戒律,不畏堕落,不宜简单套用优钵罗花比丘尼的事例作教导鼓励。当然,别有用心的邪师是不会顾虑这些的,非常可悲!宜应警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