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佳法师:一些交流讨论(20181110)

(一)

【居士】今年夏至,始风闻某师事,既惊且郁,难信难平。遂用六壬占:戊戌年五月甲申日(午未空亡),午时未将,问某师事。得芜淫课,罗网盘,事相尽现四课三传。心神恍惚,“涕泪满衣裳”,“如山之将崩”。旬月,见网上流传材料,竟合卦象。某师事后,教界时有所谓“大局”之言,诸友与我反思良多,余建不惭,深以为此当为今天之中国佛教革弊良契。身近空门多年,目染当今教界种种,虽深讳之,亦深忧之。

【贤佳】“目染当今教界种种,虽深讳之,亦深忧之”,深忧何患?有何方策建议?

【居士】愚见浅陋,不敢妄言,仅就一些观察(抑或偏见)见教:

其一,杂相纷乱,“方便”“权宜”太多,一言蔽之:戒律不振。

其二,法师“成长”路径虽殊,然欲炼成“大和尚”,总不免人身依附。

其三,现实环境虽不总如人意,成事亦难,但亦不至于附庸,当为则为而已。

其四,学术兴味盎然,修证传统断裂,佛学院大学化,实是因小失大。

其五:太过重视世间“成就”,执着于“晋身”之道,执着于“等级”之分。

诸多乱象,或有无关教内,或有非教内之失。成佛之路,本属不易,纵览教史,圣人仙佛,大成就者,确是鲜有,然亦当心向往之。种种观察,一言蔽之,总是戒律不振。法师深研戒法,教界自有作为,总是研戒、持戒、弘戒,不单言佛教振兴,即是收拾世道人心。

(二)

【极乐寺净人】又是这样的夜晚,脑海里一直浮现在极乐寺的点点滴滴,尤当想起副班导,便忍不住落泪。

做净人时,常常盼着能早日剃度,无奈因缘变化,遭遇师父事件,自己内心尚未接受时,又遇上母亲突发昏迷,于是赶回家中探望。之后就没能再回去,双亲苦苦哀求,责备自己没有照顾好我,不惜一切阻止我再入他们眼中所谓的“泥潭”,甚至采取迷信手段为我“驱邪”。

我的内心在痛苦挣扎着,日子煎熬,出家无望,便没有活下去的念头,但这似乎不能解决问题,也会辜负三宝的救拔,于是自己陷入了更加痛苦的境地。

这些日子以来,我也反思自己为何不能出家,知道这是我的果报,现在必须要承受。但我也曾想,如果没有师父的事情,我现在是不是已经如愿了?如果母亲没有在那个时候生病,我也就不会回家,一切也许还会照旧,我不知道这对于我来说,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贤佳】“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出家宜明辨邪正,选择基本正见正行的道场出家,否则自误乃至自害,也辜负父母,难免堕落。若无顺缘出家,在家孝养父母,念佛读经,随顺持戒行善,回向自他往生净土,也可不枉人身和学佛。

(三)

【极乐寺尼众家属】听说工作组进驻极乐寺了,比丘尼的证件归还给她们了,但是手机还没有归还。您知道这个事情政府还在推进吗?

【贤佳】我也不清楚,应该还在推进,只是可能在看时机稳步做。

【极乐寺尼众家属】手机这个事情是比较关键,这个口一开,她们能获取多方信息,估计就封锁不了了。是需要看时机啊。

现在极乐寺的方丈是支持学诚的,还是尊重宗教局的调查结果的,您了解吗?

【贤佳】以前一直是维护学诚的,现在情况我不了解,应还是维护学诚的。

【极乐寺尼众家属】都过去三个月了,维护学诚的力量还这么强大,简直不可思议!多谢您的回复啊,等待时间吧。

【贤佳】多年相似法洗脑教育,再加现实“生存”利益,三个月的反向教育相对是短的。

【极乐寺尼众家属】是啊,就像一个人到一个屋子里,即使屋子里有异味,过一会儿嗅觉就对这个气味不敏感了。一直敏感,累啊!不是所有人都对自己足够的坦诚。我现在体会自欺欺人这个成语了,自欺演化下去必然欺骗别人,否则自己同类压力太大。

【贤佳】是的,不自欺很可贵。佛经说有惭有愧才能增长善法,无惭无愧则退失善法。学诚居位自高,贪利妄语,无惭无愧,熏染、迫使众多亲近的弟子也这样,可怜可悲!

(四)

【居士】前几天有个新居士来到寺里发心干活,常住义工骨干拿出自己珍藏的《大和尚侧记》赠予结缘。那个拿到书的新居士问我:“《大和尚侧记》里记载着学诚法师每天见过什么大人物,去过什么大场合,开过什么大会议,这样罗列出的一本书,像明星的行程一样。你们师父不是关起来了吗?为何寺里的斋堂还挂着他的字‘如行而说,如说而行’,这是讽刺还是有禅机在里边?”我听了以后哑口无言,一句都回答不上。

【贤佳】不能面对无常变化,执迷旧梦,掩耳盗铃,很可怜,也可悲。

(五)

【居士】弟子不禁想到自己,脱离龙泉寺体系之后,也曾经试图随缘劝导有缘的居士同修远离龙泉寺,但是屡屡碰壁。

在我刚刚离开不久,我就找曾经跟我很熟悉的居士,一起来诵读《普贤行愿品》,一起学习助念并实践,但是他来了几次就没坚持。我跟他交换对有些人的看法:1、个人崇拜严重,远离了“依法不依人”的根本原则;2、没有发起广大的菩提心;3、因为不知佛言祖语,所以胆大妄为敢胡来。可是他认为全是个别居士个人的原因,而且不久后又回到小组,他说觉得挺相应。

2015年,“蒙眼禅修”摔死人后,我给跟我接触比较多的仁爱生命关怀的某负责人打电话,跟他说了不依佛言祖语的严重危害——“蒙眼禅修”哪有这一说?劝他远离龙泉寺系统。他竟然给我扣帽子,说我破和合僧。现在我有时候还能遇见他和他们的人,但我绝对不说任何一句劝他们的话。

今年上半年,我给学诚法师的博客留言:“请问学诚法师,您为何引进日常法师宣讲《菩提道次第广论》?难道是我内地果然没有僧才?且您对汉传佛教的祖师大德没有任何信心吗?日常法师接班人真如上师您如何解释?”第一次留言,我次日查看发现被删除了。后来我又在几篇博文里留下此话,倒是没删,却无人理睬。

几乎同一段时间,我向当年班长班的班委,现在出家在福建某寺院的师父提出我的疑问:1、龙泉寺推广《菩提道次第广论》,且先不说在汉地是否合适,就其学习方式,类似于洗脑,我提出异议,就以师父压我,我不能说;2、对师父恭敬没有问题,但是已经上升到了个人崇拜,提出的口号“建立汉传佛教学修体系”,难到是汉传佛教的祖师大德建立起来的体系不完备?不好?这是否有“欺师灭祖”之嫌?3、在小组内天天发“四皈依”,天天礼赞师父、生生世世跟着师父,把人引到何处?他回复:“阿弥陀佛!**居士,我才疏学浅,不了解当今汉传佛教的现状,也没觉得《广论》的学习方式有啥问题。所以,您的问题我无从回答,抱歉。不知道您是搞啥工作的,也不知道您学佛多久,和对中国佛教现状了解多少。反正我是不敢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妄加评论。”

面对这样的居士和出家师父,我能怎样?还有什么说的?现在我对他们的态度是:继续崇拜学诚吧,好歹他翻身无望。阻止他们崇拜学诚,他们还会依止其他的邪师去,个人业力使然。

【贤佳】他们在大团体组织多层面、多形式带动下长时期学习相似法,且先入为主,您以同学的角色、个人的力量短时几句道理转变不动,是很“正常”的,不必气馁。自己增上发愿,踏实学修,待缘随机帮助就好。此次举报事缘冲击较大,引发众多人关注、帮助他们,可随缘协同来做。您提供见闻和思考,我转作分享,可能启发帮助一些人。

【居士】“自己增上发愿,踏实学修”,实在是弟子目前最应该做的。

(六)

【居士】我表达善意,法师如若不信,也是人之常情。八月二日您在国家宗教局举报,我也在您隔壁楼里,同步确认了事实。您可找XH确认,我跟她一直保持沟通,从事件开始就一直给出处理意见。

至于署名之事,不只是我一面之词,当时法师、义工都在场。我不愿意学诚法师在此事上被冤枉,既是我的错,就该澄清。学诚法师即便有错有罪,也有甚多功德。即已承担了罪责,也该有公正的待遇。

法师可把我这封邮件也发出来,龙泉寺的法师们都知道我的态度和行为。我所说的事实都是可找人证实的,并不是凭借自己一面之词就妄图让您相信的。

北京见行堂文化传播公司也是我建议开设的,经我手注册。几位法师都是挂名,不参与实际管理。公司也一直没有经营,没有盈利,这些只要查银行账目就可以得知。

龙泉寺多年来教化信众无数,功德很大。这次即便出了学诚法师的事情,那也是学诚法师个人问题,他既然已经接受了应有的惩罚,龙泉寺就该恢复正常秩序功能。不知道我这个建议,法师觉得对不对呢?

法师现在如惊弓之鸟,不愿意相信任何人,我非常理解。如若是我经历了同样的事情,也会怀疑一切,认为所有人都有恶意。但这只是应激状态,终归是要回到常态,回到修行的。从您回复我质疑根本戒的邮件可以看出,您对师兄弟们也是存有感情,有心维护的。那也希望您能早日安下心来,帮助龙泉寺重新回到应有的方向。

【贤佳】了解了。您说“学诚法师即便有错有罪,也有甚多功德。即已承担了罪责,也该有公正的待遇”,您认为学诚法师其实可能无错无罪,只是“即便”假设来说有错有罪,是吗?他承担了什么罪责?有对弟子信众认错认罪吗?该有怎样的公正待遇?

您说“不愿意学诚法师在此事上被冤枉,既是我的错,就该澄清”,您认为冒用学诚法师署名事,学诚法师可能不知道,如果知道了会不同意,是吗?在2016年之前就有冒用学诚法师署名出版的书,您认为也是学诚法师不同意或不知道的吗?否则何以说他被冤枉?

您说“北京见行堂文化传播公司也是我建议开设的,经我手注册。几位法师都是挂名,不参与实际管理”,为何要注册这公司?学诚法师可能不知道或不同意吗?“公司也一直没有经营,没有盈利,这些只要查银行账目就可以得知”,一般人不便查,您可以提供“一直没有经营、没有盈利”的证据吗?

您说“龙泉寺就该恢复正常秩序功能”,有什么人或因缘阻止龙泉寺恢复正常秩序功能吗?龙泉寺不是在开放且举办法会吗?您说的“恢复正常秩序功能”指什么内容?跟我提建议,是希望我怎么做?

另外,您怎么看待龙泉寺僧务委员会8月1日公布的《严正声明》?您认为是如实公正的吗?是如法的吗?龙泉寺体系主导人员仍然为学诚法师喊冤洗白、怨责政府,您认为是合情合理而可以纳入“正常秩序”的吗?

您从何断定我“如惊弓之鸟,不愿意相信任何人”?我并非认为所有人都有恶意,我有很多善意道友。我先前也随喜您的善心,但理性问辩事实,没有认为您是恶意。

您希望我怎样帮助龙泉寺重新回到应有的方向?

【居士】几个月来法师维护正法,不顾自身安危,英勇揭露真相,非常令人佩服。从法师身上,我也看到了佛法不但温和良谦,还有刚猛直善。

我一开始就知道您举报属实,八月二号开始就给寺里各位法师发送信息,告诉他们您举报属实。法师可向寺里各位执事法师核实。

几个月来,大局已定,应该不会再有波折了。法师也需要休息一段时间,调养一下身心。

在此事上我力求真相和公正,如若风波再起,我也还会跟以前一样,用尽全力做正确的事情,也请法师相信我。

(七)

【居士】向您请教两个问题:

1.末学看到辨析中有多处引用《广论》内容,其中对“什么叫做正见,什么叫做正思惟,我们把这个事情认识清楚了,就照着去思考、去做,把它做出来”的辨析中引用的都是《广论》的观点,请问这些观点是不是有佛经、律和其他无垢论的支撑?

2.《三十五佛忏》是否如法?其中四皈依是否应舍弃而回归三皈依?

【贤佳】1.应是有的。辨析者比较信重且熟悉《广论》,所以引用较多。我看具体义理上可以,尊重随顺。

2.主体内容没有问题,四皈依可改为三皈依。拜忏也可用《大悲忏》等传统仪轨。

(八)

【居士】请益法师:既然您对应成派和格鲁派的辩破是从根本彻底颠覆,末学见其他法师法义辨析时依然用《广论》里的内容作为依据,这样会否令大家觉得《广论》依然是能继续学的?但从**法师的开示,其意思是既然不会去学《密宗道次第》的双修,何必一开始就学《广论》种这个种子。这样看来,是否法义辨析不用《广论》原文为好?如果负责辨析的法师只学过《广论》,那对《广论》里涉及的经律论的引用,如果该经律论藏经也有,直接说某某经律论是否亦可?不是非得缀上《广论》吧?这个时候,既然是辨析,大家真的需要明确知道是在什么体系下进行的辨析。

如果体系学修继续带领大家学习《广论》,这真的能带领大家趣向解脱吗?贤*法师本性纯良,但看他微博文章依然受《广论》的熏习很深刻,而且对体系的认识有种天真的宽容,缺乏深刻的识别,也许与他的个性及在寺里深居简出有关。可是现在外界又有很厉害的质疑、否定、批评声音。末学可以自主抉择修净土,但那些依旧的同行这样学修下去真的没问题吗?末学很想要个答案,但请法师三思再答,勿要因回答末学的问题而导致谤法或者不良后果,这非末学所愿。

【贤佳】您的考虑是很好的。我也不欣乐引用《广论》内容,但一时不好跟辨析者沟通辩驳。目前重点是破斥XC的偏邪,用其体系的内容来破也可以,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相对容易说服其体系内的人。我会随力把握其引用的《广论》具体内容没有义理问题,不因人废言,求同存异吧。知《广论》问题的人自然能明辨取舍。

【居士】您确实不好与辨析法师沟通辩驳,权宜之计也只好如此。那如果把末学的请益转发辩驳的法师,是否能让他有所考量?寺里的学修体系,造成大家都学习了《广论》,有的学得很深。也有居士说止观是双修的前行部分,那《广论》是否能够继续学这个问题是避免不了的。以后体系继续引导《广论》学习,会有更多的人趣入,这关系众多人的法身慧命,体系有责任对大家交代清楚。以前大家冲着龙泉寺的知名度,以及相信师父这位佛协会长是大德而进入体系,并不了解体系的学修是否真能带大家趣向解脱。目前这种情况,是不能再不透明、模糊的了。

【贤佳】辨析者的回复如下:

第一,XC虽然在推《广论》,但他本人根本不持有《广论》理念。比如:《广论》是具慧依师,XC是盲信依师。《广论》强调闻思,XC强调做事。《广论》讲法引经据典,XC讲法自谈心得。《广论》强调因明逻辑,XC强调无思不辩。《广论》要求严持戒律,XC强调随缘变通(最简单的宗大师要求持非时食戒,但XC却持反对意见,即使在说戒日,XC也去吃“药石”,完全不重视戒律)。《广论》里的中观见,在XC那根本看不到。《广论》里说学修要以诸大论师教典为主,XC却让学员考核学习他自己的言教。《广论》本身是完整的戒定慧体系,龙泉系统却大量、重复宣说《广论》的前半部分内容,不完整传授《广论》,在自称学习《广论》的龙泉体系中,有哪位法师讲过毗婆舍那?XC自己讲过,但只是中观见的源流部分,并没有涉及核心中观见,即使如此讲法质量都很差。

经过这些天的辨析,我深切的感受到XC理念和《广论》所说相去甚远,完全是借《广论》的名,去嫁接他自己的相似佛法。

关于非时食,《菩萨戒品释》(宗喀巴大师造)卷4:“断非时食,及掘地、触火等,应如声闻于此修学。若不学者,非但违犯别解脱戒,亦违菩萨律仪,犯恶作罪。其中理由,谓诸声闻自利为胜,尚须修学将护他心,况诸菩萨利他为胜。”

第二,宗喀巴大师持有的中观见确实和汉地唯识讲法有不同的地方,但没有达到根本错误的程度。抱歉,在这一点上我和佳法师持有不同意见。个人感觉中观和唯识的问题并没有本质的矛盾,我举一个例子: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宗喀巴造)卷8:“由是决不能安立外境所空有自相之依他起。……当知此是破唯识宗最有力之正理。”也就是说宗大师在这里破的是“有自相(自性)之依他起”。《唯识三十颂悬论》法尊法师讲:“如果识也是假有,便入到中观宗的范围之内去了,便是中观,不是唯识。”从这两处来看,说明一个问题,宗大师所破是有自性的唯识宗,如果我们承许识无自性,那这种矛盾就调和了。

《瑜伽师地论》卷74:“由生无自性性故(有为法生起必待众缘的缘故),及胜义无自性性故(胜义谛空性本无自性的缘故),依他起自性说无自性,非自然有性故(有为法不是无条件而生),非清净所缘性故(缘依他起修习,非能清净诸障碍故)。”

不单说依他起无自性,其实圆成实都是无自性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98:“何以故?善勇猛!无少法性是圆成实,一切皆是世俗假立,非于此中有少自性。无自性故皆非实有,诸法皆以无性为性,是故诸法无实无生。何以故?善勇猛!诸颠倒法皆非实有,诸法皆从颠倒而起,诸颠倒者皆无实性。何以故?善勇猛!以一切法皆离自性,寻求自性都不可得,是故皆以无性为性。”如果我们误读一切法空,容易产生断灭见,但这不是这里所讨论的问题。

当然,我不排除大家进步深入讨论中观和唯识的区别。

第三,关于学《广论》会导致双修。《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是两本书,双修的内容都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菩提道次第广论》没有。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学《菩提道次第广论》最终会导致学者进入密宗,但我想进入密宗也不一定要双修。但密宗上师确实不好选,如果选错了,会出大问题,建议大家先学好显宗,有了教理基础,才有具慧择师的能力。其实师父与弟子是要相互观察很长时间的,不是一来就深信不疑,《密宗道次第广论》卷6:“《金刚鬘经》〈第二品〉云:‘如摩莹观宝,炼冶而观金,如是十二年,应善观弟子。故应一切时,如是互观察,不尔生魔碍,招苦坏成就。’……十二年者,意谓不能速知,由经尔久可得了知,非定须尔久也。”

第四,用《广论》的内容批驳XC的讲法,可以使我们更加看清XC借名造势的行为习惯。

【居士】您如何看这篇辨析?

【贤佳】辨析者对XC的分析较如实,但XC还是利用了《广论》中的依师法和对男女双修的暗示。

辨析者对应成派、格鲁派的部分问题将就调和,忽略其他严重义理问题,未考虑其祖师的德智问题。

【居士】感恩法师的辨析!所言甚是!

末学谈一点感受,末学未系统地学习教理,只能感觉辨析者的思维局限于《广论》,宁愿以其他的经论内容来佐证《广论》的无谬,而忽略《广论》本身是其他经论的集结,更忽略了论著者本身著述的根本意图。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有辩别能力的人,也许能以《广论》的显教部分确立佛法正知见,但这种识别能力恐怕极少数人有。真有此识别能力的人,又何须非得用《广论》来建立佛法正知见?

末学认为,法师个人选择什么学修之路都好,因为个人业个人了,但弘法则需要对大众负责,不能以一己意乐作为考量。莲池、憨山大师等许多祖师大德,于禅宗证悟,而反修学弘扬净土,恰恰是随顺众生根器度化啊!此乃大慈大悲之心!

龙泉体系当初引导学《广论》的理由如果说是为了依师洗脑服务,那如今体系内法师们执着《广论》又是为何?

(九)

【居士】早期一个同修问学诚法师:为啥引入《广论》?学诚回答:引入《广论》主要是它的依师法和菩提心。他没有让大家完整学习《广论》的目的,依师就是听话,菩提心就是干活。学的人不明白,学诚是清清楚楚要干啥。他真是把佛门当成职业了,人前讲“法”,下班去过财色名食睡的生活。他拼命做大,是为了带来更大的利益,打广告。欺骗信众,钱好赚,债难还,罪难遭。

【贤佳】他很“聪明”,但贪心粗重,未能看破名利五欲,“聪明”成为烦恼工具,严重自误误人,是为可惜!若能以戒为师,不至如此自害,“聪明”也能助扬佛法。如同大水翻破渠道,则泛滥成灾;顺渠不溢,则多有利益。

【居士】他让弟子早起代自己微博问答,让一些法师写文章、写书给自己出名,给女众发短信满足自己的快感,其实这都不是在培养弟子,是在奴役弟子。大家出家为了解脱,但这样无法解脱,尤其沦为性奴的就更悲惨了,种的都是愚痴的因。事发后,有的人为啥不反思,却成为打手,实在不理解。是愚痴甘愿被奴役,还是有更大的“理想抱负”呢?

【贤佳】可能是由于相似法(依师、承担、善巧弘法、深法调教等)的深入影响以及现世名誉利益的紧密关联,其次是信仰感情的依赖寄托,所以一些人正邪模糊,不以为非,或者不愿承认而打破,或者不愿相信而失落。归根还在佛法正见和真正道心薄弱,系重维持维护温情旧梦和现世利益。

(十)

【居士】从讨论分享中,我得到的信息是:

1.不管是真正的唯识宗,还是月称论师、宗大师,都认为:阿赖耶识非胜义实有。

2.双方区别为:唯识宗认为阿赖耶识世俗实有(缘起有,自性无。如果认为自性有,为遍计所执、增益安立的),而月称论师、宗大师根本否定阿赖耶识说。

我理解得对吗?

【贤佳】1.是的。2.基本是的,宗大师有含糊调和,将阿赖耶识的功能粗糙安立为意识的明了分或在我执习气中或空性。

【居士】如果应成派完全否认如来藏这样的“体”,乃至否定“离言法性”,那么他们如何解释根本智和后得智所依呢?是解释意识为依?可是意识如此不稳定呢?还是他们连根本智、后得智都否定呢?那么还修什么?那不跟二乘差不多了?

【贤佳】他们将一些概念扭接在一起,实际有矛盾,但强合在一起而自许高明。

(十一)

【居士】末学在和一位同修辨析男女双修问题时,他提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法涌菩萨游戏事,末学因此而查阅到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九十八,“初分常啼菩萨品第七十七之一”中提到:

“法涌菩萨摩诃萨住此宫中,常与六万八千侍女游诸苑池,以妙五欲共相娱乐。妙香城中男女大小为欲瞻仰法涌菩萨及听法故,有时得入常喜等苑贤善等池,亦以五欲共相娱乐。又善男子!法涌菩萨摩诃萨与诸侍女受妙乐已,昼夜三时为说般若波罗蜜多。”

向您请教:

1.“妙五欲”“妙乐”和通常“五欲”,及五欲之“乐”有什么差别?

2法涌菩萨和侍女共相娱乐,是否包括男女淫欲?这和“男女双修”有什么差别?

【贤佳】1.“五欲”是色、声、香、味、触。“妙”是精致妙好,没有实质区别。

2.可以是观舞、听曲等,不一定有淫行。法涌菩萨是在家人,可以有如世俗妻妾淫行而不违戒,但并非就是冠以佛法名义的男女双修。

可参阅《大般若经》对淫行的明文说法: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初分学观品第二》卷4:“若染色欲,于生梵天尚能障碍,况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菩萨断欲出家修梵行,能得无上正等菩提,非不断者。……或有菩萨摩诃萨无有妻子,从初发心乃至成佛常修梵行,不坏童真。或有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示受五欲,厌舍出家,修行梵行,方得无上正等菩提。……此菩萨摩诃萨于五欲中深生厌患,不为五欲过失所染,以无量门诃毁诸欲:欲为炽火,烧身心故;欲为秽恶,染自他故;欲为魁脍,于去、来、今常为害故;欲为怨敌,长夜伺求作衰损故……。诸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无量过门诃毁诸欲,既善了知诸欲过失,宁有真实受诸欲事?”

【居士】末学想分享下自己的一些想法,若有不对地方,请您指正:

1.末学所在小组以前的学修,基本都是学习《广论》,现在了解到《广论》容易导致盲目依师,而且对佛陀开示唯识法门等有邪见,又极力倡导入密,入密后最高法是男女双修,而男女双修是邪法;另外常常妄称某些传承祖师和老师高于佛……

2.末学通过最近一段学习,认识到《广论》固然有正确的部分,但其夹杂了邪见和邪法,不适合以依止的心态来学习。如果像法师这样指明其中的错误并辨析,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好。

3.末学看到一直以来对您的指责多数都是带着偏见,其中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看到《广论》中的隐藏的邪见和邪法对大家的侵害。

4.末学最近已解散了所在学佛小组微信群,包括**-广论学修微信群,另外对有关的QQ群开始整理,主要原因是认识到群组不如法,会给大家带来许多麻烦,另外这两个微信群没有什么学修。如果将来学修,可以重新再组织。

5.末学现在的学修实际上是通过您的分享开展的,末学浅见: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如法的学佛小组的开始。末学从您的分享看到了希望,因此最近一直坚持给其他9位同修分享。

6.如果每位同修都能随份随力地分享“交流讨论”,逐步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了解问题、查阅经论,多方请教,思维辨析,相信终究能帮助到更多的同修回归到正法上来。

【贤佳】随喜善思和用心!

(十二)

【贤佳】11月8日分享的交流讨论中有我们关于唯识宗义的讨论,一位居士来信说:

讨论安慧论师那位法师的观点是有问题的,“我们只要把八识的功能(自证分和证自证分)安立到第六意识上(见分上),八识说就会变成六识说,在这种角度上,就可以说第八识没有。”

他达成自己观点的核心依据不对,见分并非第六意识,八识各有自己的见分,不能就这样肯定八识说变为六识。八识是佛所讲深意,不只是一种假设学说,到登地菩萨才能有所了知。

以下内容出自林国良先生的《成唯识论直解》:

第五章 论一切唯识

【解题】本章详论唯识之理。《三十颂》的第一颂首先阐明假我假法由识变现,能变现的识有三类。自第二颂至第十六颂详述三类能变识。本章则阐释第十七颂至第二十五颂,详述唯识之理,并以唯识理解释识之缘起、生死相续以及三自性和三无性等问题。

本章首先对三类识变现一切现象作了总结,进而依教依理对唯识说之成立进行了论证,援引佛典的说法,解释唯识说与日常经验的矛盾,并回答对唯识说的各种疑问。其后,本章对识之缘起作了唯识学之解释,指出无需外界实在事物作为缘,只要由现行识以及不离识的一切事物相互作缘,就能使心和心所生起。具体地说,以第八识中心和心所的种子作为因缘,以现行识和心所及其相分、见分等作为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就能使心和心所持续地生起。至于众生生死相续不断的原因,也在于第八识内的业种子和二障种子,即由有漏业和无漏业的种子为因,以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种子为缘,就能使众生生死相续不断,所以也无需外界实在的事物作为缘。至于三自性和三无性,也都不离识。即识、心所及其相分、见分等都是依他起自性;将依他起的相分、见分等执着为实我实法,这就是遍计所执自性;而圆成实自性是一切事物的本性,如果能对依他起的事物不产生执着,如实地认识,从而远离遍计所执性,就能证入圆成实自性。

第一节 论唯识所变

一、唯识说的基本涵义

已广分别三能变相为自所变二分所依,云何应知依识所变,假说我法,非别实有,由斯一切唯有识耶?

颂曰:“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论曰:是诸识者,谓前所说三能变识及彼心所,皆能变似见、相二分,立转变名。所变见分,说名分别,能取相故;所变相分,名所分别,见所取故。由此正理,彼实我法,离识所变,皆定非有,离能、所取,无别物故,非有实物,离二相故。是故一切有为、无为,若实若假,皆不离识。唯言为遮离识实物,非不离识心所法等。

或转变者,谓诸内识转似我、法外境相现。此能转变,即名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故,谓即三界心及心所;此所执境名所分别,即所妄执实我、法性。由此分别,变似外境假我、法相。彼所分别实我、法性,决定皆无,前引教理已广破故。是故一切皆唯有识,虚妄分别有极成故。唯既不遮不离识法,故真空等亦是有性。由斯远离增减二边,唯识义成,契会中道。

第二章 论第八识

【解题】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论述和论证第八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论述第八识的性质,二是论证第八识的存在。

第八识可以说是唯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同时又是一个超出了人们经验范围的概念,故而本论对第八识作了详尽的论述。首先,佛典中给予此识众多的名称,本论对其中最重要的若干名称,如阿赖耶识、异熟识、一切种识,各自代表的涵义及性质分别作了阐述。这些名称代表了第八识的最主要性质,即现行的此识是先前世各种善恶业所引生的果;此识能保存和储藏有漏七识等一切有漏事物的种子,使之长存不坏;此识中的种子能生起现行有漏事物,同时,现行事物也在此识中熏成了自己的新种,此种相生相熏的过程使因果链相续不断,无有尽期;此外,此识还被污染的第七识执着为内在的自我,成为众生与生俱来的我执的根源。在对第八识的名称论述的过程中,本论还对种子的各种性质,如种子的含义、种子的起因、种子的特征以及熏习成种等,作了论述。此外,本论还阐述了第八识的其余性质:如第八识作为识,有其现行活动作用,有其认识对象,还有伴随其而产生的一些心理活动。另外,第八识在保存储藏善恶事物的种子时,本身也有特定的伦理属性,即无覆无记性。另外,第八识作为因果链的本体,乃至作为众生和世界的本体,既有其相续不断的性质(非断),也有其非始终不变的性质(非常);第八识的这种“非常非断”性,既使因果律、生死轮回等佛教理论得以牢固确立,又使唯识学所说的第八识不同于外道所说的实我实法。最后,唯识学作为一种佛教理论,其特定的目的也是为佛教修行服务,而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要除去掉一切污染的东西,证得其完全清净的本性。根据唯识学的观点,一切污染的根源在于第八识中污染的种子。第八识中有清净的种子,也有污染的种子,唯识学修行的目的就是断除第八识中的污染种子,使第八识转变为完全清净的识。故而何时制伏污染的现行,何时断除污染的种子,本章也有专论。

由于第八识的概念超出了人们的经验范围,所以本论对第八识的存在进行了论证。论证分为两部分。一是引用大乘经和小乘经中关于第八识的直接或间接的说法,来证明第八识的存在。二是对第八识的存在从理论上提出了十种证明,而其论证的原则是“圣言量”,即以佛经的说法为准。论证的过程一般是先提出佛经中有关说法,然后进行论述,指出如果没有第八识,则这些说法不能成立。

第一节 第八识综述

一、第八识的主体与种子

1.第八识的主体性状

虽已略说能变三名,而未广辩能变三相。且初能变,其相云何?

颂曰:“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唯舍受;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舍。”

论曰:初能变识,大、小乘教名阿赖耶,此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谓与杂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自相,摄持因果为自相故。此识自相分位虽多,藏初过重,是故偏说。

〖今译〗虽然已经简略地说了三类能变识的名称,但还未详细辨析三类能变识的性状。且说第一能变识,它的性状如何呢?

颂云:“第一能变识即阿赖耶识,也称异熟识和一切种识。它的〔认取对象〕‘执受’和‘处’以及〔现行活动的作用〕‘了’,凡夫都难以知道;与它始终相应的心所有触、作意、受、想、思;〔而受心所中,〕与它相应的只有舍受;此识的伦理属性是无覆无记性。触等五种遍行心所〔与阿赖耶识一样,〕也具有上述各种性质〔但不是一切种〕。阿赖耶识如瀑流,始终不断地生起而又前后不同地转变,只有到阿罗汉位才舍弃。”

2.种子的含义

一切种相,应更分别。此中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体用因果,理应尔故。虽非一、异,而是实有,假法如无,非因缘故。“此与诸法,既非一、异,应如瓶等,是假非实。”若尔,真如应是假有,许则便无真胜义谛。然诸种子,唯依世俗说为实有,不同真如。种子虽依第八识体,而是此识相分,非余,见分恒取此为境故。

〖今译〗种子虽然依赖第八识的主体,但只是第八识的相分,而不是其它“三分”,第八识的见分始终将这种子相分作为认取对象。

【法师】我想这位居士给我一个答案就是光是一种颜色,还是红绿蓝三种颜色,还是七彩色,还是多种色谱,还是可见光加不可见光?用哪种说法好?

【贤佳】那位居士回复说:“光学并非弟子专业,拿光的问题来讨论识,弟子认为也并不合适。第八识在《成唯识论》中有明确的大量篇幅的内容在论证其存在,弟子想问那位法师对此如何理解?”

【法师】唯识的存在是功能的存在,不是自性实体的存在。功能是可以安立在不同层面的,比如我们把第八识的功能安立在潜意识中也是可以的。那佛教唯识还有九识、十识说,如果从实体去理解,那后者会说八识也有问题,说少了,不究竟。

【贤佳】那位居士回复说:

前面法师说“名言的开合”,把八识说成六识,此处又讲“功能的安立”,把第八识安立为潜意识。这些弟子都是不认同的。请问大海和波浪可以作为名言随意开合么?大海的特有功能可以安立在波浪上面么?

八识自性,不可言定一,行相、所依、缘、相应异故,又一灭时余不灭故,能、所熏等相各异故。(《成唯识论》)

另外佛在哪部经中讲过第九识、第十识?是什么名称?有什么功能?还请法师明示。

【法师】随缘就好,我不好,不能回答您的问题,见谅。

【贤佳】阿弥陀佛!法师谦虚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