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经真伪的交流讨论之二

关于佛经真伪的交流讨论之二

(20201113)

(一)

居士】“《法华经》里面‘成佛就是证金仙’的观念——‘五百弟子记证金仙’,很好地体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原有的本土文化中修仙思想的融合,是佛法传播历史中和地域文化结合的代表作。”

你对“将授记成佛说成是记证金仙”的观点如何看?

贤佳】这是翻译的格义用词,或者梵文原本也是随顺世俗而说。“佛”的概念本也是出自古印度婆罗门教,如释迦牟尼佛刚诞生时,婆罗门相士看相即说其在家则为转轮圣王,出家则成佛。其实轮回、涅槃、阿拉汉(阿罗汉)等概念都出自古印度外道。

居士】也就是说你认为是翻译等的原因,那你对有人认为“汉地众多经书是后人自己写的”怎么看?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和小乘传教的区别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情况》说:“形成的‘禅宗’‘净土宗’等宗派,则更是为印度佛教所未有,而完全是由中国佛教徒所独创的大乘佛教宗派。”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些书,净土、禅宗等书不是翻译而来,只是后人根据自己情况编写的,也就是说他们否定了你认为的翻译而来。你对此如何看待?

贤佳】禅宗、净土宗是依佛经而创立的,如同现在南传佛教界有很多宗派(如泰国两大派,斯里兰卡三大派,缅甸九大派)不是古印度有的,不能说其所宗依的佛经就是后人创编的。

另外,就您所说“仙”的称呼,南传经律中也较多用此称佛。

如南传律藏《犍度》说:“那罗祇梨象以鼻取世尊之足尘,散于头上,屈膝而退,一直注视世尊。时,那罗祇梨象往象厩,立于己处。如是,那罗祇梨象变为温驯。尔时,诸人唱偈:人用杖、钩、鞭而调御之,大仙不用刀杖而象伏。”(卷第十七)

又说:“许可、难、忆念,大仙所禁止;比丘、比丘尼,大仙之听许。”(卷第二十)

南传经藏《中部经典·鸯掘摩经》说:“佛实慈悲之大仙,一切人天之师主。”(卷第十)

《相应部经典·第四无始相应》说:“一人生一劫,人骨积无量,积聚等山高,斯为大仙说。彼大仙所说,耆阇崛山北,摩揭陀山城,毗富罗山大。我以正慧观,苦与苦生起,超越苦之法,唯八支圣道。”(卷第十五)

居士】1.你说禅、净是依据佛经而创立,所依据的佛经有哪些梵文或其它印度相关地区的古代经书依据?

2.楼先生宣传“观音源自中东而渐渐传播发展而成如今的佛教里的观音”,佛教不倡导妄语假话等,依据其观点自然可知后世才形成的某些菩萨故事的书,是借佛法之名而作者自己编写冒充的佛陀相关对话,若是这样的情况则这类书籍可否算是妄语?

贤佳】禅宗依据的经典有《楞伽经》《金刚经》等。《楞伽经》有三个版本: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元魏菩提留支译《入楞伽经》、唐朝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金刚经》有六个译本,其中有玄奘法师翻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净土宗依据的经典有《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也有多个翻译版本,其中《阿弥陀经》有玄奘法师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您认为这些可能没有梵文本,是那些梵僧、玄奘法师编造的吗?

伪撰佛经、伪编菩萨故事,都是妄语,违背佛法戒律,真正高僧大德不会做。如果做了,就不是真正高僧大德。近现代有些僧人、学者说古代高僧、菩萨慈悲编造大乘佛经以弘扬大乘教法,其实不明佛教不妄语戒的开遮。

关于“好心”妄语的辨析可参看《一些交流讨论(20190103)·(二)》(http://www.mzhy.org/20190103-2/)。

仅凭凡夫肉眼所见有限考据资料,且认为佛教通泛允许“好心”妄语而作推测,不宜凭信。

佛经真伪的考核,根本要依义理,如律藏和《阿含经》说“四大教法”。近现代人的文本源流、考古考据等方法,非佛倡导的,可作辅助参考,不可单凭决断。

相关辨析可参看《关于佛经真伪的交流讨论》(http://www.mzhy.org/20200616-07/)、《辨破藏密教徒对〈楞严经〉的诽谤》(http://www.mzhy.org/20200609-04/)、《破依“三法印”误破〈楞严经〉》(http://www.mzhy.org/20200623-9/)、《关于南北传教法的交流讨论》(http://www.mzhy.org/20200630-08/)。

居士】1.我原问是:“你说禅、净是依据佛经而创立,所依据的佛经有哪些梵文或其它印度相关地区的古代经书依据?”

你并未直接拿出梵文、巴利文或其它古印度经书,只是展示了一些书籍译本的多样性。尽管你没有展示出有梵文等译本,但在佛陀涅槃五百余年后原有的及新兴起的许多观点的书籍在印度可能都会有梵文本渐渐更广的流传。

2.你说:“近现代有些僧人、学者说古代高僧、菩萨慈悲编造大乘佛经以弘扬大乘教法,其实不明佛教不妄语戒的开遮。”

楼宇烈先生的观点是:“除此之外,陈隋之际形成的‘天台宗’和唐代中期创立的‘华严宗’,则已不能简单地用原来印度大乘某派的说法予以框范了。因为在他们的理论中,吸收了大乘各学派的说法,以至中国道教、儒家等思想因素,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了。当然,如果就‘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所依经典说,可以说空宗色彩稍多些。‘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所依经典,则可说有宗色彩稍多些。至于在唐代中期形成的‘禅宗’、‘净土宗’等宗派,则更是为印度佛教所未有,而完全是由中国佛教徒所独创的大乘佛教宗派。”

他说的很明白:“至于在唐代中期形成的‘禅宗’、‘净土宗’等宗派,则更是为印度佛教所未有,而完全是由中国佛教徒所独创的大乘佛教宗派。”

就像“奋迅先生”等也认可楼先生的部分观点。看来分歧很大,各方都有自己的依据。这种认为禅、净是中国所创,应该是当今高校、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贤佳】1.您说“佛陀涅槃五百余年后原有的及新兴起的许多观点的书籍”,能确定《金刚经》《阿弥陀经》等经就是佛陀涅槃后的人编造的吗?南传《长部经典》《中部经典》等是否也如此?

2.说禅宗、净土宗等汉传宗派“完全是由中国佛教徒所独创的大乘佛教宗派”,如果意含禅宗、净土宗所宗依的《楞伽经》《阿弥陀经》等经完全是中国佛教徒独创的,那么是妄说。如果只是意指依经开演的宗派义理和方法完全是中国佛教徒所独创的,那么是部分正确,因为开演宗派义理不违佛经,方法也随顺佛经,并非脱离佛经的完全独创。

宗派创立吸收本土外道思想,不能判定其根本教义就偏离佛教,更不能判定其宗依的经就是伪经。佛教本身在古印度就吸收了很多外道概念思想,如先前说的佛、阿拉汉、轮回、涅槃等概念思想。南传佛教界现有多个宗派,哪个宗派是古印度有的?不能说非古印度有的宗派就不属于佛教。

还是应回归佛经所说“四大教法”判定经的真伪和宗派正邪。

居士】您文章最后说依据“应回归佛经所说‘四大教法’判定经的真伪和宗派正邪”,那就对您的文章从后往前进行回复。

1.您文:“宗派创立吸收本土外道思想,不能判定其根本教义就偏离佛教,更不能判定其宗依的经就是伪经。佛教本身在古印度就吸收了很多外道思想,如先前说的佛、阿拉汉、轮回、涅槃等概念思想。南传佛教界现有多个宗派,哪个宗派是古印度有的?不能说非古印度有的宗派就不属于佛教。”

回复:是的,不能因为宗派创立及流传中吸收各地思想就认为宗教偏离了创教本旨。个人觉得具体落实到细微处就事论事。

您若认为大约在佛陀涅槃五百到一千年间(称其为“二期‘佛法’传播阶段”)、佛法东传后结合中原文化形成的佛教诸多派系,不能说非古印度有的宗派就不属于佛教,同样的道理,约公元八三八至八四二年间,藏王朗达玛大肆摧毁宗教,在这个时期宗教场所被毁,书籍被焚,宗教人员被迫还俗或杀害,这使得被摧毁的一些西藏宗教在往后的百年间才渐渐恢复,更是在元朝流行朝野,如今传播海内外,将这部分根据时间划分称为“佛陀涅槃约1500到2000年间兴起的宗教”,我个人简称“三期‘佛法’传播阶段”,是否也同样不能说非古印度有的宗派就不属于佛教?如今的观音法门、第三世某佛、法轮功等等及诸多新兴派系哪个宗派是古印度有的?但也不能说非古印度有的宗派就不属于佛教或者一定属于佛教。

这句的回复结论是:不能因为古印度地区没有的,就断定不属于佛教。同样也不能因为古印度有的,就认为其属于佛教。对于当下流行的无论中原地区、西藏地区、印度及东南亚或欧美地区的佛法相关宗教派系只能各个就事论事、就派而论。

2.如何就派而论?那就具体到楼宇烈先生的观点:禅宗、净土宗等汉传宗派“完全是由中国佛教徒所独创的大乘佛教宗派”。

您对这句话的分析是:“如果只是意指依经开演的义理和方法完全是中国佛教徒所独创的,那么是部分正确,因为开演义理不违佛经,方法也随顺佛经,并非脱离佛经的完全独创。”这点我认可。

您另一部分:“如果意含禅宗、净土宗所宗依的《楞伽经》《阿弥陀经》等经完全是中国佛教徒独创的,那么肯定是妄说。”很显然,楼先生的观点是“完全独创”。我个人喜欢净土法门中的《观经》,不管是楼先生认为的是“完全独创”,还是你认为的“《楞伽经》《阿弥陀经》等经完全是中国佛教徒独创的,那么肯定是妄说”。

虽然您和楼宇烈先生等人有的观点不同,对于佛陀涅槃大约五百一千年时兴起的派系,其发展“是依附建立在释迦牟尼佛所说教理基础上”,有许多符合佛法的部分,但也良莠不齐。有的自称传佛心印、拈花微笑等,但记载拈花微笑的《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自古就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伪经。至于依照楼教授说观音文化是后世形成的,按此观点那些记载佛陀同观音谈话的经书自然都是妄语。佛陀涅槃后大约五百到一千年时兴起的这些书籍、众多派系,有多少是妄语及多少符合佛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些佛陀涅槃后五百到一千年左右在原有佛教基础上形成的,必定在一定时期内会发展得越来越广。

无论是佛陀涅槃约1500到2000年间兴起的宗教(简称“三期‘佛法’传播阶段”),还是佛陀涅槃五百到一千年间(称其为“二期‘佛法’传播阶段”),及现在新兴的许多自称佛法相关派系,都是在原有佛教基础上结合后世的一些情况形成的。正邪的争议都将长久地存在,有人认可,有人不认可,如您就不认可主要在佛陀涅槃约1500到2000年间兴起的以藏地为核心的某些宗教。

3.您原文:“您说‘佛陀涅槃五百余年后原有的及新兴起的许多观点的书籍’,能确定《金刚经》《阿弥陀经》等经就是佛陀涅槃后的人编造的吗?南传《长部经典》《中部经典》等是否也如此?”

对于《金刚经》《阿弥陀经》及《长部经典》《中部经典》等,我认为就像同时期出现的儒家一样,有《论语》这样是孔子去世后弟子等后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也有《弟子规》也自称“圣人训”是对圣人学说开演的义理,但却被许多文人认为是扭曲、矮化儒家观点的书籍。

当然,在佛教有自己的预言,在某个时间段佛教会如何变化,这些自然会在佛法相关的经书及后世成员身上有所体现,但具体个人能否将佛教的预言故事和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对应起来,就是个人的情况了。

贤佳】这分析不是依佛说的“四大教法”。

《长阿含经》说:“佛告诸比丘:‘当与汝等说四大教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诸比丘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何谓为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诸贤!我于彼村、彼城、彼国,躬从佛闻,躬受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此为第一大教法也。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和合众僧、多闻耆旧,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众多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所言非经、非律、非法者,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于一比丘所谬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法、依律,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当勤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是为第四大教法也。’”(卷第三)

《四分律》说:“尔时世尊在婆阇国地城中,告诸比丘:‘我说四种广说,汝等善听,当为汝说。’诸比丘言:‘大德!愿乐闻之。’‘何等四?若比丘如是语:“诸长老!我于某村某城亲从佛闻受持,此是法、是毗尼、是佛教。”若闻彼比丘说,不应便生嫌疑,亦不应诃,应审定文句已,应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若听彼比丘说,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时,若不与修多罗、毗尼、法律相应,违背于法,应语彼比丘:“汝所说者非佛所说,或是长老不审得佛语。何以故?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不与修多罗、毗尼、法律相应,违背于法。长老不须复诵习,亦莫教余比丘,今应舍弃。”若闻彼比丘说,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时,若与修多罗、毗尼、法律相应,应语彼比丘言:“长老所说,是佛所说,审得佛语。何以故?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与共相应,而不违背。长老!应善持诵习、教余比丘,勿令忘失。”此是初广说。

‘复次,若比丘如是语:“长老!我于某村、某城和合僧中上座前闻,此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闻彼比丘说时,不应嫌疑,亦不应诃,应审定文句,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若闻彼比丘说,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时,不与相应,违背于法,应语彼比丘言:“长老!此非佛所说,是彼众僧及上座不审得佛语,长老亦尔。何以故?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不与相应,违背于法。长老!不须复诵习,亦莫教余比丘,今当弃之。”若闻彼比丘语,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与相应,不违背于法,应语彼比丘言:“长老!是佛所说,彼众僧上座及长老亦审得佛语。何以故?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而与相应,无有违背。长老!应善持诵习,亦教余人,勿令忘失。”此是第二广说(次第三句,从知法、毗尼、摩夷众多比丘所闻亦如是。第四句,从知法、毗尼、摩夷一比丘所闻亦如是)。是为四广说。’”(卷第五十八)

道宣律师《四分律行事钞》说:“文列四说,令勘得失,《十诵》‘墨印’义亦同之。”(卷上)

南传经律也说了同样意思的内容,称为“四大教示”,可参看《检验佛法的标准——四大教示》(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f68cdb80101bkew.html)。

依“四大教法”辨定真伪、邪正的例子可参看:《香港福慧精舍疫病传染事件的交流讨论·(三)》(http://www.mzhy.org/20200303-03/)、《辨破泰国佛使比丘的邪见》(http://www.mzhy.org/20200519-3/)。

居士】进行分析,无论是依照“四大教法”,还是被部分人认为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的“三法印”,更或者是其它观点来判断,只要依理依据就行。

贤佳】“三法印”检核真伪即属于“四大教法”。可参看《破依“三法印”误破〈楞严经〉》(http://www.mzhy.org/20200623-9/)。

“只要依理依据就行”,理据本身是否可靠、充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徒可能有理据说佛教(不论南北传)根本都是虚妄的,您认为就行吗?

“国学大师”季羡林对佛教依理依据的论说也可能是荒谬的,何况其他学者。可参看《再辨张恩友的诬蔑》(http://www.mzhy.org/20200428-04/)。

(二)

贤佳】附件《关于佛经真伪的交流讨论之二》(如上)请您看有什么偏差问题。

居士】这类问题,一般说来最后都没有结论,因为之前的历史与材料不充分。

贤佳】似乎近现代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大乘经非佛亲说,是释迦牟尼佛示寂后的人编造的,只是温和派认为编造的大乘经不违佛意而仍算佛说,激烈派认为编造的大乘经根本偏离佛意而属附佛外道,是吧?既然之前的历史与材料不充分,何以近现代学术界形成这样的主流观点?

居士】这与知识价值观有重要的关系,因为学术界是把佛教当做学问来研究的,所以要找出所谓的真伪,佛教一但没有信仰的进入以后,许多学者就会找到很多说法,非佛说也是其一。

(三)

居士】有些问题,如说“佛、阿罗汉、涅槃等概念出自外道”等,从佛教本位立场,不如说:这些概念由无始以来即存在的佛教传来,外道在释迦佛示现前有缘得见,亦曾经使用,但遮蔽了其真实义;释迦佛示现后,又开示了古佛的知见。

贤佳】是的,但“由无始以来即存在的佛教传来”,主流学术界应该是不承许的,因为没有历史记载,没有遗物可考。这涉及世界观、方法论的问题。

居士】我们先站稳自己的立场要紧。

(四)

居士】现在大家争论的问题,大体在于:

(一)如何判定某一教义是佛说非佛说?恐怕要分为佛在人间说、在天宫等非人众生世间说、诸净土说(包括密乘金刚界等),等等。如果流布人间,则必有其迹,历史考据或有功效,定慧功深或亦能证明少分,但从因明原则,遵循世间极成的部分才堪与教外交流,否则只是基于信仰的立场。

(二)佛经真伪以何为据?法师以“四大教法”为判,有经典依据,本是不错的,但问题或许是,如果有人出于弘法护法的善意,或仅出于无知的戏谑,在特殊因缘下,撰著托名西来经论,且造成了相当影响,因撰著者有一定的佛学造诣,教义水平不低,微细处是否如法,非大德莫辨。这是历史上疑经、伪经的大略,其间虽良莠不齐,确有重要且难以判断者,后世诤论者往往在此,且批评者往往采学术的方法,虽不能遽断,却足以引起大家的怀疑。

(三)经典本身或无诤议,但教义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经传承师家抉发微义,竟形成新的教义(如净土真宗),产生极大的影响,真伪问题又当别论了。

法师的回复虽然不错,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说),但未必能使问者完全信服。我觉得这与佛教义学的性质相关——基于信仰的研究或信仰后的研究,需要有一些基本前提,如对于轮回、无常、涅槃、解脱的理解和信仰等。否则须建基于因明的立场,从世间常识出发,从基础的立破开始与人交流,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是项艰巨的工作,恐怕不易达成。

贤佳】您说“批评者往往采学术的方法,虽不能遽断,却足以引起大家的怀疑”,确实如此!引起大家怀疑之后怎么办呢?一直悬而不决或默认可疑而弃置吗?

居士】学术的批评,主要用学术的方法辩驳,当然也可以腾空十八变(某大德戏语),示现殊胜的神变来证明。学术本来是开放的,代表这个时空的世间极成,也要符合因明的理则。学术的辩驳,无非是找到新的证据,或作出新的解释。这方面印顺法师作了许多努力,虽然教内许多人不认同,却在大部分学者中赢得了尊重。

如果因为学修不足,无法用以上的办法,只好默然不应,以待缘熟。实际上如果长期受持有争议的经典,一般来说本人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只是会使未受持者望而却步。

贤佳】是宜用因明理则、学术方法随顺回应学术界对佛教信仰的质疑、批判,但作为有深厚佛教信仰的出家人(或居士),在自心和教内信仰建设上,应该主用佛倡导的方法(“四大教法”,并非“殊胜神变”)辨定真伪、邪正,而非主用脱离六道轮回等基本信仰、非佛倡导的学术方法辨定真伪、邪正,否则便混滥内外,难免自损信仰、损他信仰,是吧?

居士】教内四众弟子在信根未固、信力未充时,明辩是法非法,虽有从佛、从和合众僧、从多闻耆旧、从众多比丘、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闻法的差异,总要学有根柢(主要源于佛的正觉,所以佛教重传承和师匠)。至于学术方法(以因明为基础),本身并不直接趣智、趣觉、趣向涅槃,不过凡夫如有正确的引导,依之可从迷至悟,所以古德也说因明中有解脱道,所以我不太赞同将内外道截然割裂。然而古德也主张出家僧人应先习内典,学有余力才可博览外典,否则正如法师所说难免混滥内外、欲益反损。不过现在的问题,在于多数世间学佛人先有了世间知识,三观已成,再接触佛法,未深入而急求会通、急求取舍,结果欲速不达,反至纷乱。我觉得最好有个涵养的阶段,放空自己,认真诵经学经,慢慢沉淀下来,自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贤佳】是宜有个涵养的阶段,认真诵经学经,但是正如您所说,“批评者往往采学术的方法,虽不能遽断,却足以引起大家的怀疑”,并“使未受持者望而却步”,也就不会认真诵经学经了,涵养也无从深入。此一问题如何化解?

居士】恐怕没有好的办法。如果是我的话,可以先从其他经典入手学习,特别是众所称赞的大经大论。等一段时间后,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相当的积累,回过头来再读之前的疑经,应该会有更好的判断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