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佳法师:一些交流讨论(20190103)

(一)

【居士】我做执法工作,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利用宗教迷信诱奸妇女,是属于强奸罪的一种形式。这是刑法基本常识,做过律师、执法的人员都会知道。如果有人质疑,可以就近咨询律师、法律工作者,一问便知。

藏传双修法,如果女性收集证据,比如时间、地点、物证,然后去报案,公安会受理,法院会判决,不会因为涉及宗教领袖而有所改变。

随着藏民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民主意识越来越强,这种修行方式必定面临越来越大的法律风险,不可能长久存在的。

如果有人发心成立个法律援助中心,专门帮助受双修法所骗的女众起诉所谓的藏传高僧大德,打几场官司,审判几个人,双修法就不攻自破了吧。

【贤佳】感谢提供法律知识!怎么定义“宗教迷信”?如果他们提供经典和历史记载说是“宗教传统修行,是正信”,怎么判定?又怎么定义“诱奸”?如果是成年女众通过学习其教,思考抉择而相信,配合“修行”,是否可判为诱奸?如果配合“修行”后,醒悟其教偏邪或因人事财物纠纷而将先前的“配合修行”作为“诱奸”报案,是否可判为诱奸?

【居士】《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所谓其他手段,是指采用暴力、胁迫以外的使被害妇女不知抗拒或者不能抗拒的手段,具有与暴力、胁迫相同的强制性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其他手段有:用酒灌醉或者药物麻醉的方法强奸妇女;利用妇女熟睡之机进行强奸;冒充妇女的丈夫或者情夫进行强奸,利用妇女患重病之机进行强奸;造成或利用妇女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进行强奸;假冒治病强奸妇女;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等。

【贤佳】藏传“高僧”及其信众说藏密男女双修法不是迷信,更不是邪教,而是正统高深修行,怎么判定?

【居士】既然是法院审判,不会单方面采信被告一方辩解,应该会咨询宗教局意见,跟法学界沟通,综合各方情况分析判决。

如果有受骗女众起诉,也是一个把“双修法”拿到法律、社会公众面前多方审视、多方论证的机会。

我看今天邮件里有藏传佛教的法师提议,可以组织各派辩论,想来藏传佛教的法师们也是愿意接受公众审视监督的。

我看近几日邮件里还提到甘露丸。我国也是有着严格的食品药品管理规定的。如果有信众服用甘露丸之后,身体不适,感染病菌,也可以起诉,要求赔偿损失。如果因食用甘露丸而产生恶劣后果,制作、发放、销售甘露丸的相关人员,也要负刑事责任。

《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四十一条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假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三)变质的;(四)被污染的;(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感觉藏密像是个老房子,里面的人关起房门,不让外界看,认为自己无上珍贵高大。但如果长久不见阳光,已经有些地方暗自发霉,里面的人还不自知,于他们自己也不好。打开房门,晒晒阳光,透透新鲜空气,跟外界交流一下。如若真有修行正法,阳光下自然是金光闪耀,让人敬佩。如果有发霉的地方,阳光晒晒也是消毒杀菌,于人于己都有益处。所以如果有人起诉“双修法”、“甘露丸”,能引发社会大讨论,于藏传佛教来说也是难得的修行因缘。

(二)

【居士】看到前面的分享,有师兄说“当时举报事件出来之后,一直有高量法师引导信众,说您举报是为了泄愤”,我不了解这位“高量”法师是谁,但对此我想不通,包括对C法师的所做所为。如果没猜错,刚开始带比丘尼法师去报案的应该有C法师,说明他应该是亲自听过比丘尼法师自述经过的,为什么事后又忏悔并回龙泉寺了呢?回去后还广说师父无罪?只因一位“老修行”说师父无罪吗?**大师不是也曾认为师父是中国佛教的希望并把自己的弟子提前托付给了师父吗(听说当时师父去**,**大师把好多弟子召集到一起,指着师父告诉众弟子:“以后你们都要听他的。”)?那么有名的长老级人物都能看走眼(退一万步说,即便真是政府冤枉师父,以师父现在的境况也不可能再担任什么,只就这一点,也是**大师看走眼了,更何况人证、物证都在呢?),怎么能仅靠一个“老修行”的一句话就推翻所有人证、物证的真实性呢?如果内心认为师父有罪却告诉信众“师父无罪”,还有“高量”法师引导信众说您举报是为了泄愤,这些就更不能理解了:学佛出家N年,连最起码的因果都不害怕吗?怎么也想不通啊!他们是具力业门,您也是具力业门,比丘尼法师也是具力业门,真的不怕吗?真的是知见问题吗?他们认为“好心妄语”没有过失?“好心妄语是有过失”的依据是什么?哪些经论对此有明确说明呢?怎么能让那些认为“好心妄语无过”的佛弟子信服呢?如果真正信服了,他们以后应该就会尽量避免再造这样的恶业了吧?出家人说妄语,除了业道罪,还有犯戒罪,后果很严重。如果他们不再“好心妄语”乃至能忏悔以前的“好心妄语”,大众才能更有接受事实的条件,否则大众始终会认为“那么正直的人绝对不会骗咱们”,这种状况下怎么接受事实呢?更何况,习惯了“好心妄语”,以后就很容易“开缘”,随便找个“好心”的理由就可以随意妄语了,这不是很可怕的事情吗?可以祈请法师引经据论对“好心妄语是有过失”的进行有力的辨析吗?祈愿借此因缘能对教内的这种不良风气有所改善,减少大众造妄语恶业,促进佛教清净的恢复。

【贤佳】随喜深思!关于业果,龙泉寺体系执事久学《菩提道次第广论》,往往认为“师父”作为自己的依止的“善知识”是最大具力业门,超过无量诸佛,如《广论》卷二说:“由其承事知识,应于恶趣所受诸业,于现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恼或于梦中而领受者,亦能引彼令尽无余,又能映蔽供事无量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胜利。……虽于俱胝佛所种诸善根,谓行布施或行供养或受学处所起众善,然彼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而贤佳等同行岂可相比?小小“受学处”(持戒)岂可相比?自然毫不犹豫地要护持“师父”。而且按藏传“四皈依”教理,依师是置于皈依三宝之上,自然置于依戒法之上,龙泉寺体系高倡“依师持戒”(否则是随顺“我执”、“法执”、“戒禁取”),为了依师、护师,岂执着于小小戒条?

关于“好心”妄语的问题,您可在CBETA电子佛典集成软件

https://pan.baidu.com/s/1pvBgEGTubQSI7PHSCjY4_g密码:i828)中检索看经典是怎么说的,综合作辨析。

【居士】“龙泉寺体系执事久学《菩提道次第广论》,往往认为‘师父’作为自己的依止的‘善知识’是最大具力业门,超过无量诸佛……”,请问法师的意思是:龙泉寺体系执事法师真心认为师父无罪,是吗?如果内心认可师父是有罪的,怎么还会“认为‘师父’作为自己的依止的‘善知识’是最大具力业门,超过无量诸佛”呢?如果认可师父有罪,既不堪为“师父”了,哪里来的“最大具力业门”呢?

【贤佳】藏密有男女双修法,古来大德有示现逆行,作了世俗所谓的“性侵”并非就认为有罪,何况还没确实证明有作呢。即使示现有罪过,也是于己有恩的师长乃至内心已认作根本上师,仍然是具力业门。而且“师父”的名誉还密切牵连龙泉寺体系乃至整体佛教,而龙泉寺体系、整体佛教不也是具力业门吗?如此看待,岂可不积极维护“师父”的名誉?

【居士】佛教经典有说“于己有恩的师长乃至内心已认作根本上师”既已认定永远不可舍弃的吗?如果认错了呢?永远不舍弃乃至不顾一切“维护”,岂不是拿自他的法身慧命当儿戏?看来藏密的双修法虽然危害重,但其危害范围远不如“四皈依”和“‘好心’妄语”,这两个从最初就将“以戒为师”破坏掉!

【贤佳】很多学修藏密者是那么宣讲的,认了“根本上师”,必须尽力观功德,如果看到上师“过失”,必须自省是否错乱,即使不维护,也绝对不能“诽谤”,否则“罪业极重”。他们可以说不要轻率认定根本上师,轻率认错了是自己的无明、自己的业,不要怨别人。再加上可以“慈悲”(“好心”)炮制很多功德、罪过的说法来维护权威和团体,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是很难跳出来的。

【居士】藏密法真是害人不浅!可以“自圆其说”,还把退路都堵死了,难怪不易跳出来呢!

【贤佳】所以流传千年,滋蔓广大。应随缘尽力明辨,既是护教,也是救人。

【居士】《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4:“如是人终不为身,若为他人,若为财利故者,此是成就无漏信人,终不故作妄语。正使凡夫,深乐佛法,乃至失命因缘不作妄语,而况圣人。若人语言:‘汝若妄语,不害汝命。若不妄语,当害汝命。’即自思维:‘我不妄语,害此肉身,灭此一身。若妄语者,灭无量身兼害法身。’誓不妄语。人复语言:‘汝若妄语,活汝父母、兄弟、姊妹一切亲族。若不妄语,一切所亲尽皆杀之。’寻复思维:‘我不妄语,害此一世生死亲族。我若妄语,流转三恶,永失人天累世亲族眷属,又失贤圣出世眷属。’是名不为他而作妄语。又复语言:‘汝若妄语,与汝珍宝种种财利。若不妄语,则不与汝。’即便思维:‘我不妄语,失此俗财。我若妄语,失圣法财。’是名不为财利而作妄语。”意思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为了眼前的利益(包括自他性命)而妄语,那就是说,妄语戒应该是没有开缘的吧?

可是学习《五戒、八戒参考资料》中,忏云法师开示是有开缘的:“大妄语开缘有三:一、增上慢人;二、若说果位,不言自证;三、若戏笑说谎说。小妄语开缘:为救护众生剧苦及性命,或为佛法而自无恶心。”“又有《菩萨戒本》云:‘又如菩萨为多有情解脱命难、囹圄、缚难、刖手足难、劓鼻、刵耳、剜眼等难,虽诸菩萨为自命难,亦不正知说于妄语。然为救脱彼有情故,知而思择,故说妄语。以要言之,菩萨唯观有情义利非无义利,自无染心,唯为饶益诸有情故,覆想正知而说异说,说是语时,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诸功德。’小乘律中虽无此文,若为解脱命难等,亦宜准是开听。”

请问法师:以哪个为准呢?

【贤佳】别解脱戒(五戒、八关斋戒、十戒、具足戒)没有故妄语开缘(误说是开缘,不算数)。菩萨戒有开缘,开缘是“为救护众生剧苦及性命”而不得已妄语。“为佛法而自无恶心”非律中开缘(会泛滥成灾)。若受了菩萨戒,“为救护众生剧苦及性命”而不得已妄语时,“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诸功德”,但于别解脱戒有违犯,应依别解脱戒忏悔仪轨作忏悔。若凭恃菩萨戒而不忏悔,那么是无惭无愧,其心粗率,菩萨戒也不清净,如《大般涅槃经》卷6说:“若有比丘犯禁戒已,骄慢心故,覆藏不悔,当知是人名真破戒。菩萨摩诃萨为护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何以故?以无骄慢、发露悔故。”

【居士】这样就清晰了,按照佛法:别解脱戒没有故意说妄语的开缘,按照菩萨戒的“为救护众生剧苦及性命”开缘了,仍需按照别解脱戒忏悔仪轨忏悔别解脱戒的犯戒罪,否则别解脱戒、菩萨戒均不清净。藏密的“三昧耶戒”根本就不属于佛教戒律,凭什么以自己炮制出来的“戒律”破坏佛教戒律?这不是很没道理的事情吗?佛教的“超越”不是“破坏”的代名词啊!藏密的“大法”是在突破佛教的基本底线,不顾道德伦理的约束,如此“超越”!

(三)

【居士】非常随喜格鲁派法师引证汉文《法华经》!常言:“受持《法华》者,离成佛不远。”当然,前提是要真正深入《法华》义理,不可错判、错解、错引、错用。鉴于之前某知名堪布擅改《法华经》事件,以及本讨论中某法师引文来为藏密双修法辩护的行为,恐违背经旨,故作辨析,以为参考,愿诸尊上不吝赐教!

首先,本讨论所引是《法华经》“三周说法”(法说、喻说、因缘说)之“法说周”文,乃是佛针对上等根器的众生,直接“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引文正是赞叹佛之知见甚深无量、难信难解,令舍利弗等上根弟子生起信心,以免生疑或诽谤。稍后如来即作“开权显实”,亲将一乘无上之成佛妙法,即“诸法实相”全盘托出,付与在座弟子乃至后世一切听闻之人。因此,此处佛不是要隐瞒什么,更不是要高推圣境,反倒是要“开显”一切,要告诸三乘弟子:生、佛平等,唯一佛乘,直了成佛。因此与藏密所说的不欲人知、不欲人解的“双修法”毫不相干。

其次,佛之知见,即“十如是”,如是相、性、体、力、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即会三乘而归“一佛乘”之大白牛车,即人人本自具足的圆满佛性,即实相为体、因果为宗、断疑生信为用的莲华妙法。如果以六即佛(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真即、究竟即)来判,理即佛即圆满具足一切功德,如怀中有无价宝珠而不自知,故须《法华》开显,方自知本来是佛,达名字即佛,而后加功用行,即观行即佛,并能亲证相似即佛,乃至分真(证)即佛,最终成就究竟即佛。从凡夫众生到圆满果佛,皆须佛之知见贯彻始终,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这就是《法华》所开显的圆教。因此,佛之知见,毫无隐瞒,更无疑惑,完全是开启智慧,照亮前程,是让人相信自己本来是佛,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知如何成佛,而非迷信某师、某祖、某言论(当然要给予尊重,但须善自分辨)。

(四)

【居士】

https://mp.weixin.qq.com/s/-0jrZ5BrDV8yGlg2x664dw

《此刻虹化正在进行中!甘孜一位无名修行人身体正在缩小融入法界》

这个看照片,头和身体都在缩小,跟之前您发的论坛里说造假头不能缩小不一样。

【贤佳】您的来信我转为咨询其他人,一位法师回复如下:

上次的邮件中也说明了佛弟子不应该过于关注这样的事情,不过又一次提出来了也有一定的意义,虹化是喇嘛教比较蛊惑人心的点之一,需要破除一下。

第一,但就这些照片而言,我的感觉是头没有缩小,而且也不明白为什么后几张在头上罩一层纱。比较重要的缩成25厘米的照片也见不到。当然,这些都是很次要的事情。

第二,以虹身融入法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肉身又何尝不在法界。

第三,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的说法也是错误得离谱。

“有余涅槃者,对无余涅槃而言。有余、无余其解有三种:一、唯就小乘说。断一切之烦恼而绝未来生死之因者,尚余今生之果报身体,谓之有余涅槃;其人今生之果报尽而归于寂灭,谓之无余涅槃。二、唯就大乘说。变易生死之因尽,谓之有余涅槃;变易生死之果尽而得佛之常身,谓之无余涅槃(凡夫之生死谓之分段,菩萨之生死谓之变易)。三、就大小相对说。小乘之无余涅槃,尚有惑业苦三道之残余,故云有余;大乘之无余涅槃究竟而无残余,故云无余。”(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有余涅槃》)

哪里是“无漏智慧焚烧异熟肉身”?简直是异想天开。

第四、虹身成就不是佛法,是外道法。虹身是一种生灭法,法性真如是不生不灭法,所以以虹身成就的是外道法,不是佛法,在佛经里面没有记载,只有喇嘛教伪造的经典里面有记载。详情请看下面两个辨析:

《思考一下:喇嘛教的虹身成就,成的是什么佛?》

http://www.bskk.vi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09600&highlight=%BA%E7%C9%ED&mobile=2

《藏密外道论卷四》

https://mp.weixin.qq.com/s/HDdwzl4XAXJwrXln-Rt4TA

第五,“虹化”这个事情其实是来源于苯教的。不但虹化这个事情,我们现代人所熟知的转神山、拜圣湖、磕长头、撒隆达、挂五彩经幡、堆石供、火供、水供、会供、煨桑、朵玛、酥油花、擦擦、金刚结,还有天珠、天铁,以及跳锅庄、宣舞、绘画艺术等等也都源自于苯教。详情请看下面的链接:

《苯教百度百科》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苯教/572085?fr=kg_general&ms=1&rid=11180344680931593193)

【居士】纱看起来是用来比较大小用的。

【贤佳】大小是比较出来的,可用不同大小的同型纱罩和围布来布景拍照,道具不多,造假简单。

【居士】这个还是大家看看吧,反正我看着是缩小了。

(五)

【居士】这是我在网上看见的戒邪淫的方法:《挽救一批,深陷“邪淫”毒害而不能自拔的年轻人》

http://www.bskk.vi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78031&highlight=%B6%BE%BA%A6%B6%F8%B2%BB%C4%DC%D7%D4%B0%CE%B5%C4%C4%EA%C7%E1%C8%CB&mobile=2)。这个办法可以帮助陷入邪淫或双修不能自拔的人。

昨天因为找批判藏密的资料,看了很多帖子,很多都引用藏密的经典或藏密邪师的论述,平时我都不一句句细看,结果昨天忘记了,细看了1,2个帖子,也没全看,只是看了其中一部分,但还是中招了。这次身体没有难受,但突然起淫欲心,而且还怎么都压不住。忏悔,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等似乎都不管用。结果无意间在地藏论坛看见这篇文章,赶快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就念了1、2声,淫念马上没有了,真的很灵验。

可能因为多年来吃素、念佛,我这方面还是很淡的。即使偶尔起念头,一忏悔、念佛,很快就过去。从来没有像昨天这种情况出现,淫欲念头久久萦绕不去。分析原因,可能还是与看藏密的帖子有关。里面有大段黄色的描写,就像在看淫秽小说,让人动念。另外还有邪神邪鬼作怪,否则如何解释为什么念了一声药师佛念头就完全没有了?我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陷入藏密双修,为什么那么多原本还有修为的人也被藏密双修沦陷。网上有一个师兄也有类似经历,后来他发帖说:藏密的东西不能细看,看了就生淫欲心。

给您说这个,是提醒您注意一下。看藏密的帖子,尤其说双修那部分,不能细看,以免中招。如果万一中招,赶快念药师佛圣号,真的很灵验。

这两天在看“赏花人”讲《楞严经》和“唯识四分”,很受益。因为之前主要是念佛,佛法理论这部分学得很不系统,虽然念佛,但始终对念佛有怀疑。现在“赏花人”用天台宗的方法讲,让我对佛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但也有一个问题,都说要一门深入,我这样算不算杂修?但关键我念佛的心总不老实,有怀疑,总想从理论上再证实一下。有点矛盾,一方面想念佛,一方面又想听经。尤其他讲的《楞严经》和唯识等都不好懂,要听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这个与念佛有冲突。

请教:1.我要不要花时间去听“赏花人”的课?这耽误念佛的时间。2.听“赏花人”的课,很多名词不懂,这也影响了听课的效果。这些不懂的名词,到哪里去查它的意思呢?

【贤佳】随喜!1.值得听,耽误念佛时间,但有益于往生净土。因为往生净土除了要念佛,还要有深信切愿,听经闻法可帮助加深信愿,也能帮助提高念佛的质量。另外读诵大乘属于净业三福,听经闻法是随顺的。2.可以查佛学辞典(可网上检索下载),“中华佛典宝库”网(http://www.fodian.net/index1.htm)上有在线辞典,另外CBETA电子佛典集成软件

https://pan.baidu.com/s/1pvBgEGTubQSI7PHSCjY4_g密码:i828)也带有电子辞典。

(六)

【居士】我看到上封邮件,一个师兄说到甘露丸,我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经历,也有些类似(不敢确定,但对甘露丸有很大的怀疑)。我是高中接触菩提学会的,皈依了一个藏地的上师,结缘了甘露丸,后来在菩提学会学习了三四年,也经常吃甘露丸。高中淫欲心并不重,很轻,但总是莫名其妙的邪淫(吃甘露丸之前也有,但并不多)。到了大学,淫欲心才慢慢变重,现在已经有几个月没吃,可有时候并没有外缘,但就是莫名其妙的邪淫,我想和甘露丸也许有关系,我不敢肯定,因为只是我的猜测。想请益法师:之前吃过不少甘露丸,该怎么解毒呢?

【贤佳】我不确切怎么解毒,可以试着多念药师琉璃光如来或观世音菩萨,并可适当多喝大悲水,另外坚持过午不食,并可尝试短期断食。过午不食可少淫欲,如《佛说处处经》说:“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稳,亦不作病。”适当断食可清毒,可参看《〈奇特的断食疗法〉〈神奇的少食健康法〉(日本甲田光雄著)摘略》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ca7e9f90102wwl3.html?type=-1)。

【居士】甘露丸为什么会带着不好的东西呢?该怎么解除呢?我也尝试着少吃点,多念佛。

【贤佳】可在地藏论坛、绿度母论坛等网站检索“甘露丸”,有很多帖子说明,如《甘露丸到底用什么材料做的?》

http://www.bskk.vi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4046&highlight=%B8%CA%C2%B6%CD%E8&;mobile=2)、《看看密宗祖师自己说甘露丸怎么做的》

http://www.lvdumu.cn/mobile/club/show-6811.html),其他帖子中可能有解除的经验说明。

(七)

【居士】昨日邮件里有一位居士提到僧亲为何不采用媒体曝光等手段带回孩子的问题,我想我可以提供一些自己所知道的情况。

http://www.iqiyi.com/w_19rthv37k5.html

(《寻情记20150810名校毕业女大学生为何要遁入空门——出家》),这个视频里的女大学生疑似就是欲在龙泉寺出家(片中第20分钟到22分钟有寺庙外景),全家出动找媒体曝光。片中最后女生被带离了寺院,但是据微博僧亲们爆料事后女生还是到极乐寺出家了,原因我不知道是什么。事实就是僧亲们确实是为了孩子倾尽全力,我们局外人能想到的办法他们都想了并且也去试过。过去大半年时间部分龙泉寺体系僧亲每隔几小时在微博曝光呼吁一次,从未间断。将心比心,如果不是深爱儿女,没人会愿意隔几小时撕开一次自己的伤口,他们真的太不容易了!父母之爱子,则计从长远。洗脑好比精神鸦片,完全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反洗脑是一项极其专业的事情。僧亲没有强制带离,不过是不希望仅仅带回孩子的人而心里只是想着出家,茶不思,饭不想,无心工作学习。身心的回归之路漫漫。

【贤佳】了解了。相似法、精神控制体系误人甚深,害人甚深,宜应深入、耐心揭破。

(八)

【居士(龙泉寺义工)】怎么解释“师父”派很多出家众学外语、出国留学、建道场(包括刚受戒没多久的)?

其实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弟子也弄不清楚,不好判断。也许是为了消除业障,增加承担心,培养心力,培养大乘种性,杜绝只顾自己的小乘习性。不过日常法师也提到过,出来做事的是少数人,大部分留在内部学修,出来做事的人隔段时间还要回去充电。让弟子做事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落到小乘习性里。

还有一点,日常法师经常说:佛法事业,佛法是根本,很多时候会变成只有事业,佛法却没有了。

【贤佳】我转给那位原极乐寺比丘尼,她回复说:“您先前说‘以前高僧大德都不愿意和世俗社会有交集’,现在说‘(外派承担)也许是为了消除业障,增加承担心,培养心力,培养大乘种性,杜绝只顾自己的小乘习性’,那么以前高僧大德不想如此么?‘佛法事业,佛法是根本,很多时候会变成只有事业,佛法却没有了。’是啊!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其实在我看来,龙泉系统的很多‘佛法事业’,是在‘世间事业’上包装上‘佛法’的外衣,本来不是佛法,并宣称这样去做事业是‘历事炼心’,是‘修行’,这对于人正确认识什么是佛法和修行有迷惑性。您说‘让弟子做事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落到小乘习性里’,正是受此迷惑影响。”

一位法师相关来信说:“随喜大家的辨析,对持戒的问题做一点回应:持戒的关键并不在于与外界隔绝,而是有没有老老实实依教奉行的信心和决心。如果有皈依法的决心,一位在家居士也可以过午不食满两年;没有这样的决心,从前会长到下面的沙弥,确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条。”

【居士】佛法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因时因地因人施教,不和世俗社会接触有其道理,让弟子出去承担也有其道理,要看人的程度吧。也许有些小乘根性的人如果继续一直和众生隔绝会越来越远离大乘,也许有些人和众生待得太久落入世俗丢了佛法。也不是简单的这个对那个就不对,非左即右。这个学的弟子自己很难把握,一般学的人绝对会按照自己的习性选择修行的方向,往往自己选的路和善知识让走的路相反。和自己的习性相反,所以修行才不是件容易事。顺着自己的习性当然容易,逆转习性才是难事。

【贤佳】那位原极乐寺比丘尼回复如下:

1.按照您现在所说“不和世俗社会接触有其道理,让弟子出去承担也有其道理”,是否推翻了先前所说“现代人的根性较以前人差很多,社会环境又复杂很多,以前高僧大德都不愿意和世俗社会有交集,现代人怎么老想着要往外面跑呢”?以现在的逻辑,您之前所说的居士外护环境的必要性,是否也可以推翻?因为既然“有些小乘根性的人如果继续一直和众生隔绝会越来越远离大乘”,那么居士给予这些人外护,岂不是在让人远离大乘,妨害他人修行?

我先前说出家人应学习了解怎样和居士(含有指外界的意思)互动的戒律,不是说要让出家人往外跑,是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而说:极乐寺僧团过于限制人的管理方法和学修体制的漏洞会导致人智识昏蒙,进而会让人丧失正常的自立能力;并且尼众还可能因为不充分了解戒律和被极端依师法蒙蔽,以为在极乐寺僧团里才是对修行最有保障的,而被动被困在僧团中,挣脱不了以“保护持戒”“保护修行”为名而控制人为实的束缚。

您所说的“出去承担也有其道理”,怎么不是恶知识误害初学者?实为损害修行的“道理”。《大乘集菩萨学论》说:“佛告善男子:云何离诸魔事得不坏善?谓此菩萨一切时处,应先远离诸恶知识,亦不对类诣彼方所、论世俗语、亲近利养、供养恭敬,如是多种一切时处悉皆远离。又若微细烦恼能障菩提道者,一切时处亦皆远离,善知如是所对治故。”又说:“彼经复说恶知识相:谓毁正戒者,此恶知识应当远离;如是毁正见、正行、正命之者,悉皆远离;乐愦闹者,多懈怠者,着生死者,背菩提门者,乐居家眷属者,应当远离如是诸恶知识。善男子,虽乐远离此恶知识,然不于彼发起恶心及损害意,应如是住心。”

2.您说“佛法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因时因地因人施教”,又说“往往自己选的路和善知识让走的路相反”,可否理解为:只要听善知识的就好了?不和世俗社会接触有道理,出去承担也有道理,这有道理没道理是依据善知识所说吗?那么怎样保证善知识说的没错?如果“善知识”让您杀盗淫妄,您会去做吗?

如您所说,要遵照善知识教导而修行,这是很重要的。如《华严经》中文殊师利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卷第六十二)但需要是“真善知识”才行。

何为真善知识?不是我们随便说是就是,佛经里有参照依据。《妙法莲华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卷第七)《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当远离恶知识,当亲近供养善知识。何等是善知识?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法及一切种智,令人心入欢喜信乐,是为善知识。”

3.“也许有些小乘根性的人如果继续一直和众生隔绝会越来越远离大乘,也许有些人和众生待得太久落入世俗丢了佛法。”怎么判断谁是“小乘根性”,谁是需要避免“落入世俗丢了佛法”?谁来判断?如果判断和安排错了,让应该息少缘务、寂静修行的的人去多接触外缘,让可以和外界自由互动的人受到限制和隔离,误人法身慧命,该怎么办?后果谁来负责?

4.“顺着自己的习性当然容易,逆转习性才是难事”,具体怎样的做法属于顺着习性,怎样的做法属于逆着习性?“善知识”让您去杀盗淫妄而您不做,是在顺着习性还是逆着习性?您说逆转习性才是高难修行,那么:依师的习性是否应逆转?对师友观功念恩的习性是否应逆转?信佛的习性是否应逆转?如果有持戒的习性,是否应逆转?想逆转习性的习性、“迎难而上”的习性是否应逆转?

【居士】不让人接触世俗社会针对的是什么样的人,让人出去承担又是针对什么样的人,如同工具一样,不同的工具用在不同的地方,需要灵活掌握。物尚且如此,何况复杂多变的心?

善知识这方面,《阿含》里佛已经说过学佛这条路不是大部分靠善知识,而是全部要靠善知识。

至于善知识说错了怎么办?这个是弟子的问题,不是善知识的问题。十全十美完全没错的只有佛,那其他会出错的善知识要不要跟他学?还是先看看弟子要求具备的几个条件自己能做到多少吧。自己有多少分辨能力?依止之前观察善知识观察了多久?依止之前不会观察、不会辨别,依止了师父,到头来又怪师父,背弃自己的誓言,又到处说师父的坏话,这种业在《利器之轮》有讲,感得的果报就是很难遇到善知识。佛法是内求,多看看自己,别人没有问题,外境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自己。心净则国土净,心不净看什么都是问题。

以上这些是末学了解的佛法,只限于化教之内。

【贤佳】那位原极乐寺比丘尼回复说:

1.为什么善知识说错了责任是由弟子承担?如果善知识说对了,又归到谁头上?

2.“那其他会出错的善知识要不要跟他学?”对出错的善知识可以跟他学,前提是其错没有超出“善知识”的名义范围。当今时代因缘条件下,完全具德的善知识不容易找到,如《广论》“亲近善士”章说:“由时运故,具全德者实属难得。”如此条件下抉择善知识,善知识德相的首要一条是具戒,此若大破,则已超越“善知识”的名义范围。

3.“先看看弟子要求的几个条件自己能做到多少吧”,意思是说只考察弟子方面的因素,不考察师长方面的因素吗?这与经论对师弟关系的要求不符。

《广论》中“亲近善士”部分,先讲善知识所应有的德相,接着才讲弟子应有之相,可见不是舍此取彼的。《广论》亦有讲如果善知识做不如法行,弟子应该如何抉择取舍。如:“设若须随师教行者,若所依师引入非理及令作违三律仪事,如何行耶?毗奈耶经于此说云:‘若说非法,应当遮止。’《宝云》亦云:‘于其善法随顺而行,于不善法应不顺行。’故于所教应不依行─不行非理者。《本生论》第十二品亦有明证。然亦不应以此诸理遂于师所不敬、轻訾而毁谤等。如《尊重五十颂》云:‘若以理不能,启白不能理。’应善辞谢而不随转。”

南山道宣律祖《行事钞·师资相摄篇》说:“佛法增益广大,实由师徒相摄,互相敦遇,财法两济。日积业深、行久德固者,皆赖斯矣。”这里说师徒是“相摄”的关系。

后面又引文《尸迦罗越六方礼经》说:“弟子事师有五事:一、当敬难之;二、当念其恩;三、所有言教随之;四、思念不厌;五、从后称誉之。师教弟子,亦有五事:一、当令疾知;二、令胜他人弟子;三、令知已不忘;四、有疑悉解;五、欲令智慧胜师。”

由此可见对师长和弟子双方面都是有要求的,并且依各人本位不同,各有严格细致的要求。

4.确实如您所说,我依止之前不会观察、不会辨别,所以现在才需要把我的经验教训告诉他人,让人以后能多懂得观察、辨别,免得让更多人再受苦。

我指出我看到的问题(侧重于我较熟悉的极乐寺僧团),一是希望极乐寺僧团能对不如法的做法加以整改,让僧团里的尼众能获得真实修行利益;二是希望能唤醒一些有缘的受蒙蔽尼众,也包括和体系有关系的信众;三是希望让更多人看清真相,避免再受相似法祸害,以为不如法是如法、相似法是正法,贻误法身慧命。

如果您在生活中知道一个亲近的人有重大恶行,您会不告诉至亲好友等您所亲爱的人避害吗?这种做法是否是到处说此人坏话?“师父”因为淫行被揭露而不再能侵害尼众,能否将此揭露行为称作到处说“师父”坏话?

我本着这些发心所做之事,我想不一定会感得遇不到善知识,而是可能感得如果遇到恶法、恶知识会有人提醒我远离。我除了指出道场的不如法问题外,同时也给人介绍、推荐我了解的如法道场,这又可能让我感得遇到正法团体乃至善知识。

5.既然要“多看看自己,别人没有问题,外境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自己”,那么说“依止了师父,到头来又怪师父,背弃自己的誓言,又到处说师父的坏话”是在看谁的问题?

【居士】善知识先讲是前提,没有佛出世讲法,没有善知识引导,佛法难以趣入。弟子相中正住、具慧、希求、恭敬,第一项正住防止堕入党执而排他;第二项具慧是要善于辨别善恶知识及善知识的错误之处;第三项希求,若是希求心强烈,可感得佛菩萨之类的师长亲自来教导;第四项恭敬,很多人说自己对佛很恭敬,或者说如果佛来到我面前我肯定会很恭敬,其实不然,佛来了恐怕也只会把他看成普普通通的一个老比丘。

善知识不是没有,要看自己有没有造遇到善知识的业,自己的条件够不够,弟子这方面如果都没问题的话,不要说善知识,佛菩萨都等在那里了。假设您去求访一位知名的大德,大冬天人家一盆洗脚水倒您脸上,您会怎么想?假如您去求访一位知名的大德,要付出一条手臂的代价,您又会如何选择?

佛门不幸,这几个月来让世人看到佛教出了这样的一件事情。从古至今,范围影响这么大,佛教界也实属罕有,实属教难,这么一来断了多少人对佛教的信心,断了多少人的佛缘,又有多少佛弟子退失信心。这个业造下去,不知道会感什么样的果,还有很多人赞成并随喜。

也许有人认为是学诚一个人责任,是他造的业,其实未必如此,弟子了解的佛法是隐恶扬善,扬恶会怎么样?看看媒体报道就知道了,媒体最爱扬恶了,结果怎样呢?大家看到的恶人恶事越来越多,负能量长期在心里积聚,丧失对人的信任,导致更多的恶出现,现在没多少人敢去扶倒地的老人就是这样的结果。古往今来,犯戒破戒的僧人相信不在少数,可曾见过大量的书籍记载?某一个寺院的僧人破戒,可曾通报周围地区的人令其知晓?

家丑不可外扬,家丑不可外扬啊!世人都知道的道理。佛门的事情在佛门内部解决,即使解决不了,那也是业的结果。让世间人来调查裁决佛门的事,也是比较少见。这样的处理方式还是很失妥当的。如:“设若须随师教行者,若所依师引入非理及令作违三律仪事,如何行耶?毗奈耶经于此说云:‘若说非法,应当遮止。’《宝云》亦云:‘于其善法随顺而行,于不善法应不顺行。’故于所教应不依行─不行非理者。《本生论》第十二品亦有明证。然亦不应以此诸理遂于师所不敬、轻訾而毁谤等。如《尊重五十颂》云:‘若以理不能,启白不能理。’应善辞谢而不随转。”

【贤佳】宜应以戒为师,了解戒律中佛教导怎么对待破戒乱律而有大势力的恶比丘,我先前分享的资料中多有引述,宜回阅参考。不以戒为师,则所说佛法虽然头头是道,而往往似是而非,自误误人乃至深远坏教,日常法师、学诚法师即是典型。是应警思,切莫盲目观功念恩、覆恶扬善而自误误人。

我转为请教其他法师,一位法师回复如下:

{1.“不让人接触世俗社会针对的是什么样的人,让人出去承担又是针对什么样的人,如同工具一样,不同的工具用在不同的地方,需要灵活掌握。物尚且如此,何况复杂多变的心?”

回复:确实如此,不同根基的人需要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如果对方是真善知识,弟子改变自己旧有习惯,顺从师教当然好。只是这里有个前提是真善知识。相反如果是假善知识、恶知识,那么不鉴别地依师,肯定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这样就变成了盲信、盲从。

2.“善知识这方面,《阿含》里佛已经说过学佛这条路不是大部分靠善知识,而是全部要靠善知识。”

回复:《别译杂阿含经》卷4:“尔时,阿难比丘独在静处,作是思维:‘善知识者,梵行半体。’阿难起已,来至我所,顶礼我已,而作是言:‘善知识者,梵行半体,非恶知识、恶伴、恶友。’我告阿难:‘止!止!莫作是语。所以者何?夫善知识、善友、善伴,乃是梵行全体。又善友伴者,不与恶知识、恶友、恶伴而为徒党。何以故?我以善知识故,脱于生死。是故当知,善知识者,梵行全体。如是之事,应分别知。’佛所说法,有大义利,能招现报,乃至不与恶友、恶伴、恶知识等而为伴党。”在这段经文中也指出不应以恶知识为伴党,所以依师有个重要前提就是对方是否是真善知识。

同样《阿含经》指出是否是善知识需要以经论做为判断标准,换句话说学人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学习经论来辨析真假善知识。

《长阿含经》卷3:“佛告诸比丘:‘当与汝等说四大教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诸比丘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何谓为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诸贤!我于彼村、彼城、彼国,躬从佛闻,躬受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此为第一大教法也。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和合众僧、多闻耆旧,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众多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所言非经、非律、非法者,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于一比丘所谬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法、依律,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当勤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是为第四大教法也。’”

3.“至于善知识说错了怎么办?这个是弟子的问题,不是善知识的问题。十全十美完全没错的只有佛,那其他会出错的善知识要不要跟他学?还是先看看弟子要求具备的几个条件自己能做到多少吧。自己有多少分辨能力?依止之前观察善知识观察了多久?”

回复:这个要综合来看,就像世间老师如果讲错了,学生接受了错误的引导,那么老师应该负主要责任,但不能说学生完全没有责任,因为学生自己不鉴别对错,盲听、盲信,这也是学生的问题。但不能因为学生缺乏鉴别老师的能力,就说老师没有相关的错误责任,这个也不对。就像病人到医院看病,医生开了错误的药方,我们不能完全怪病人自己怎么没有能力分辨医生的好坏,更不能以医生不是十全十美为由,说出错的问题完全由病人自己负责。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卷1:“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这是说如果学人本欲学习佛法,但是结果信奉邪师,这种情况下,主要责任还是归属于邪师。

不教人辨别魔事、魔罪者是恶知识,佛法是智信,绝非盲信。

《大智度论》卷44:“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随恶知识,闻般若波罗蜜惊、怖、畏?’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恶知识教离般若波罗蜜,离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恶知识。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恶知识,不说魔事,不说魔罪,不作是言:“恶魔作佛形像来教菩萨离六波罗蜜,语菩萨言:‘善男子!用修般若波罗蜜为?用修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为?’”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辟支佛身到菩萨所,语菩萨言:“善男子!十方皆空,是中无佛、无菩萨、无声闻。”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形像到菩萨所,语菩萨言:“眼无常可得法,乃至意无常可得法;眼苦,眼无我,眼空、无相、无作、寂灭、离,说可得法,乃至意亦如是。”用有所得法说四念处,乃至用有所得法说佛十八不共法。须菩提!如是魔事、魔罪,不教、不说,当知是菩萨恶知识。知已,当远离之!’”}

另一位法师回复如下:

{辨析之前得首先声明一个事情,下文的依据主要引自《菩提道次第广论》,但是不代表末学无条件地认可《广论》,只不过因为《广论》是凤山寺和龙泉寺最为推崇的论,可是日常法师和学诚的许多做法却违背《广论》。

1.修行应该严谨地依照佛言祖语去做,不能自己另想一套。佛教的修行就是戒定慧三学,并没有别的,在果称为定慧,在因称为止观。

从戒来说,从来没有听说做事情就可以违背佛戒。日常法师不遵守戒律,指定一个女众统领比丘僧团,败坏佛教伦理,导致凤山寺今日的种种乱象。学诚不遵守戒律,犯下严重的恶行,身败名裂,后世堕落;同时,还给极乐寺200多位比丘尼的法身慧命造成重大伤害;给龙泉寺四众弟子和整个佛教也造成了重大伤害。

止的修行有很多办法,但是各宗各派从来没有做事情这个方法,道理上也说不通。凡夫因为散乱而无法开发无漏慧才要修定,所以修定的所缘境要很简单,外在的环境也不能很复杂,还要以清净的戒律为基础。而做事情心要不断思虑,还要面对变幻和复杂的境界,如何得定?如果做事情也能得定,那么所有的世间人自然就可得定得慧,还需要来学习佛法干什么?

观也要按照佛陀和祖师的指示去观,否则就是邪观。

《广论》的修行,也是用座上观察修的方法,所谓一日四座,求取佛法的心要,从来没有做事情这个方法。上座修之前应该有哪些加行,座上修的时候应如何,座下应如何,未修中间应如何,说得都很详细。(可查《广论》修行轨理部分。)

世间造一个手机尚要质、量、次第,丝毫不乱,修学佛法更是如此,岂可说佛法没有标准答案,糊涂混滥?日常法师和学诚自己异想天开,独创一种修行方法,结果反而出现了重大偏差,害人害己,非常可怜!

2.善知识只是我们和佛陀之间的桥梁,符合佛经的教授应当信受实践,不符合佛经的教授应当弃舍,岂可不辨是非,一味盲从?

《广论》:“以能开示一切取舍要义,尽离谬误者,独唯佛故。”“是故若是清净教授,于诸广大经论,须能授与决定信解。若于教授虽多练习,然于广大佛语释论所有义理不能授与决定信解,或反显示彼不顺道,唯应弃舍。”(以上两段引文摘自“法殊胜”、“一切圣言现为教授”。)

3.不知所说《利器之轮》是指哪一颂呢?我在《利器之轮》里面到看到这样一颂:“若尽善士不喜我,实乃舍彼依恶眷,恶业利器回报我,今应断离诸恶友。”(如果所有的善士仁者都不喜欢我,不能普作攝受,这其实是自己曾经舍弃他们,反而依恃恶友为眷。所造的恶业利器之轮尽皆回转回报在我身上了,今应勇悍猛力地断止,舍弃这些恶友朋伴。)}

【居士】“各宗各派从来没有做事情这个方法,道理上也说不通。”古往今来做事情的大德很多,略举一例,五祖也让六祖做过几年事情。

“世间造一个手机尚要质、量、次第,丝毫不乱,修学佛法更是如此,岂可说佛法没有标准答案,糊涂混滥?”离文字相、离语言相的佛法用语言文字能说出标准答案吗?指月,不要把那个手指当成月。如果说佛法真有一个标准答案,那也是缘起性空。

《利器之轮》这部分末学记得有些错误,第十七颂和第十八颂有些弄错弄混淆了,感恩指出!“依止之前不会观察不会辨别,依止了师父,到头来又怪师父,背弃自己的誓言,又到处说师父的坏话,这种业在利器之轮有讲,感得的果报就是很难遇到善知识。”这一句话有误。

【贤佳】五祖什么因缘让六祖舂米?六祖由舂米而增长佛法并悟道吗?

您先前说“佛法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因时因地因人施教”,这是否是“标准答案”?隐恶扬善、家丑不可外扬是否是标准答案?您先前说“心净则国土净”,是否是标准答案?依师、观功念恩是否是标准答案?三法印、一实相印是否是标准答案?

宜应深思。

(九)

【贤佳】一位居士相关来信说:“讨论中龙泉寺居士说:‘不过为什么能感得那么多居士来护持,主要还是受到僧众精进修行的感染,从这点上看,龙泉寺也是被大家认可的。即使是现在,大家还是认为龙泉寺的僧众还是比较注重精进修行的。’请问那位居士:您认为学诚引导下的龙泉寺体系有问题么?是以相似法体系主导下在运作么?现在的龙泉寺体系和过去有本质上的忏悔、割裂和转型么?何为精进?何为修行?在相似法体系主导下运作属于精进修行么?弟子认为龙泉寺体系和那位极乐寺比丘尼所述极乐寺体系大同小异,无本质不同。居士护持非‘精进修行’所感而是世法(‘大德’、权位、高知、媒体和‘事业’等)和邪法的引摄。学诚主导下的龙泉寺体系所做所行背离佛教主旨。”

【居士(龙泉寺义工)】问题肯定有,佛在世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问题,也有犯错误的僧人,到佛那里告状的人多了佛才制了戒,即使这样也有善星比丘那样的僧人出现。佛涅槃后,僧团也出现各种声音,分成若干个派别,也是因为彼此认为对方的修法有问题。

每个人都有善有恶,不能因为这个人有恶就全部否定这个人,这样就有失偏颇。即使是戒律,在某条戒上犯戒破戒,也不能否定这个人在其他戒上的持守,持其他戒的等流未坏。龙泉寺在某些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将其全面否定,僧众们也是在努力学修戒律、学修佛法,学修错误的地方肯定有,但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其他寺院学修就完全没有问题吗?《法华经》中,佛讲法时也有五百比丘离场,这些也是落于小乘修错方向的,佛也无可奈何。

心的世界里善恶都有,心中有恶就完全否定掉心肯定是不对的,这样处理起来未免太简单太偏执了。

【贤佳】那位居士回复说:

随喜您正面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说:”龙泉寺在某些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将其全面否定”“学修错误的地方肯定有”。您认为龙泉寺学修错误的地方有哪些?某些方面的问题具体是哪些?

正因为问题普遍存在和心中有恶我们才应该善辨邪正依佛法而不是相似法而行,否则流于魔道而尚不自知。讲相似法破见和“佛世犯错制戒”“分派别”“个人破戒”“《法华》小乘退席”等问题不同性质,不应含混概念。

另外请您正面回答之前余下的问题:

您认为学诚引导下的龙泉寺是以相似法体系主导下在运作么?现在的龙泉寺体系和过去有本质上的忏悔、割裂和转型么?何为精进?何为修行?在相似法体系主导下运作属于精进修行么?

【居士】不认为是相似法为主导,还是往佛法方向去的。其实未开悟前大家都是在往佛法方向去的,毕竟真正的佛法非言语可以表达,凡夫所为谈不上真正的佛法。

拿一般寺院来说,平日所做所为也是早晚殿、拜忏、诵经、佛事、日常劳作、学习戒律、诵戒、学习法义、忏悔等等,主要以这些为主要内容。龙泉寺僧众在这些方面做的还是比较不错的。我见过的有额头上拜出伤疤的,还有非常努力承担的,那个承担的辛苦程度绝对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有一次我还看到大冬天一位沙弥半夜抢修完躺在地上铺了些纸板就睡了。还有诵戒僧团也是非常重视的,学习也是每日都有,忏悔是看不到,但据教课法师讲僧众们也是非常重视自我反省的。

形式上是这些,跟其他寺院都是一样的,内涵的话,末法时期,这个就很难保证了,但是龙泉寺看起来还有些意蕴在里面。有些寺院不要说内涵意蕴了,形式上都没那么齐全了。

【贤佳】那位居士回复如下:

1.“依师宗”“做事宗”的说法您听过么?以依师做事为主体是否背离佛教宗旨?

2.您不认为是相似法在主导,请问之前法师发的相似法辨析邮件您有收到么?是否能针对辨析的相关内容予以反驳?

3.您说“其实未开悟前大家都是在往佛法方向去的”,“大家”具体指哪些人?“佛法的方向”是什么?

4.您说“真正的佛法非言语可以表达,凡夫所为谈不上真正的佛法”,如凡夫所为谈不上真正佛法,那凡夫如何成佛?所为有何意义?通过言语表达、通过言语学习的经论是不是真正的佛法?

5.拜出伤疤、承担辛苦、自我反省等内容与外道如何区别?类似内容世间法也很常见,如何区别?“依师学戒”“依师改戒”“学习主要内容为团队宗旨师父开示”这些您认为有问题么?

6.您说“龙泉寺看起来还有些意蕴在里面”,请问您看到的意蕴有哪些?

7.龙泉寺体系定慧修学的内容表现在哪里?

8.您认为学诚犯戒、破戒,请问您如何看待龙泉寺在事发后的公开声明?

希望您能针对以上内容逐条回复。

【居士】指月,表示了一个方向、一种意蕴,最终的结果是一个,形式上过程上有很多种,没到达之前、没领悟之前也可以说什么都不是,但也不可缺少。拜出伤疤、承担、自我反省等等是形式,也是过程。现在末法时期了,能碰到个过来人引路的话是很罕见的,谁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走弯路、错路呢?看看《射艺中之禅》可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射也只是一种方法,在最终没有射出那一箭之前,作者也走了不少错路、弯路。看看那本书就知道,依师是个原则问题,不断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依师是原则,做事也是一种方法,在通往最后的结果前,这些都是过程,当然关键还是要有引导的过来人。

说到龙泉寺的意蕴,佛法讲造业的中心是意乐,龙泉寺僧众的意乐是要学佛,要学习佛法,要学习大乘,要精进修行,要诸恶莫作、修善奉行、自净其意,举此一例,可以从这里去理解一下意蕴。

关于学诚法师犯戒的问题,目前有两种声音,一种是相信他犯戒,一种是不相信他犯戒。停留在信或不信的状态,那佛法也讲信解行证,最终要证。如同我一样的大众能看到的内容很少,人证没见过,物证也没见过。政府的结论是出来了,可是政府的公信力在民众心中并非无可置疑。而且人证可以作假,物证也可能作假,有谁亲眼看见学诚法师犯戒呢?谁亲眼看到他发了那种信息出去呢?历史上铁证如山的冤假错案也是不计其数。这个事情,反正我是无法百分之百确定,我也没有神通,看不到事实真相是什么。即便事实真是如此,那也是他个人的问题,人的问题不代表法就有问题。形式上的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形式上的法是可以被利用的,如同做一件事情,主要看发心,是恶心、求现世心、求后世心、小乘心还是大乘心,这个形式是固定的,可是心却不是,有为法阶段的形式就是这样。如同拜佛求现世也不是佛法,但它确实是一种形式、一种方法。

【贤佳】那位居士回复说:

您讲了很多,我只能提取到两个针对之前问题的信息:

1.您认可“依师做事”为主体的修法,这些过程可通往最后的结果(成佛)。请问有何经论依据?“依师改戒”“依师破戒”您也认可么?

2.讲龙泉寺的意蕴,感觉像在喊口号,而且那样的说法好像套用在绝大部分寺院都适用,实在体会不出什么“意蕴”。

另外您说“人的问题不代表法就有问题”,您应该很认可他的“法”,那您认可“依师性交”么?这样的过程也能达到您说的结果么?

还请您从第一封邮件看起,具体有针对地回复之前的问题。

【居士】我的回复里面基本都有了。

【贤佳】那位居士回复如下:

1.您认为龙泉寺有问题,学修有错误,但您没正面回复以下问题:“龙泉寺学修错误的地方有哪些?某些方面的问题具体是哪些?”

2.您不认为学诚引导下的龙泉寺体系是相似法在主导,但您没有正面回答:“请问之前法师发的相似法辨析邮件您有收到么?是否能针对辨析的相关内容予以反驳?”

3.您不认为学诚引导下的龙泉寺体系是相似法在主导,故我理解您认为现在的龙泉寺体系对过去不需要忏悔、割裂和转型,无本质不同。

4.您没有回答:“何为精进?何为修行?在相似法体系主导下运作属于精进修行么?”

“勤谓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勇表胜进,简诸染法,悍表精纯,简净无记,即显精进唯善性摄。”(《成唯识论》)

根据之前诸多邮件内容辨析,学诚的龙泉寺体系是相似法在主导,故善恶不分,未简染法,更非精纯,故与精进无关。

“云何渐次悟入唯识?谓诸菩萨于识相性资粮位中能深信解,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引发真见;在通达位如实通达,修习位中如所见理数数修习,伏断余障;至究竟位,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复令悟入唯识相性。”(《成唯识论》)

以上是《成唯识论》有关修行体系的一个简述。请问您明白什么是“识相性”么?能深信解么?学诚的龙泉寺“依师宗“”做事宗”体系对以上内容有何引导和学修?

5.您没有回答下问题:

您说“其实未开悟前大家都是在往佛法方向去的”,“大家”具体指哪些人?“佛法的方向”是什么?

您说:“真正的佛法非言语可以表达,凡夫所为谈不上真正的佛法。”如凡夫所为谈不上真正佛法,那凡夫如何成佛?所为有何意义?通过言语表达、通过言语学习的经论是不是真正的佛法?

拜出伤疤、承担辛苦、自我反省等内容与外道如何区别?类似内容世间法也很常见,如何区别?“依师学戒”“依师改戒”“学习主要内容为团队宗旨、师父开示”这些您认为有问题么?

我理解您不明佛法的方向,未对经论有深入研究和理解,故有之前含混颠倒的表达。

6.您说“依师是原则,做事也是一种方法,在通往最后的结果前,这些都是过程,当然关键还是要有引导的过来人。”

以下内容出自《瑜伽师地论》:

(1)有随信行,随法行两种根器的修行人:

“云何随信行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从他求请教授教诫,由此力故修证果行,非如所闻、所受、所究竟、所思、所量、所观察法自有功能、自有势力随法修行,唯由随他补特伽罗信而修行,是名随信行补特伽罗。”(自己没有力量随“所闻受、思量、观察法修行”。)

“云何随法行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如其所闻、所受、所究竟、所思、所量、所观察法,自有功能、自有势力随法修行,不从他求教授教诫修证果行,是名随法行补特伽罗。”(自有功能、势力,不从他求。)

(2)随法行菩萨是利根,随信行菩萨是钝根:

“由依止法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故我施设随法行菩萨是利根性;由不依法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故我施设随信行菩萨是钝根性。”

以下内容出自《佛遗教经》: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蓄养人民、奴卑、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

故您上述表达以及“依师宗”“做事宗”不符合经论之意。

7.您没有回答:龙泉寺体系定慧修学的内容表现在哪里?根据之前您的表达,我认为您对佛法核心的定慧内容的认识是茫然模糊颠倒的。

8.您没有回答:您认可“依师做事”为主体的修法,这些过程可通往最后的结果(成佛),请问有何经论依据?“依师改戒”“依师破戒”您也认可么?

9.您没有回答:

您说“人的问题不代表法就有问题”,您应该很认可他的“法”,那您认可“依师性交”么?这样的过程也能达到您说的结果么?

因之前您讲“依师是原则”且认可学诚之法,故我理解您认可“依师改戒、破戒和性交”。

【居士】这位居士下结论以及推导结论的思维模式挺匪夷所思的。《成唯识论》“谓诸菩萨于识相性资粮位中能深信解”,这是什么位次的人能修的内容?

这位居士读的书可能不少,且不说读过书理解能力如何、理解得对不对,佛教里的书不能随便看的啊,自己乱看会出毛病的,还是找个明白的师父指引一下吧。这个学法太恐怖了。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

(十)

【原极乐寺比丘尼】末学通过仔细梳理义工的问题和有理有据地答复,觉得他的观点在体系里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通过这样答复,能启发那些和他有类似观点的人。我前期的回答蛮煎熬的,因为感觉他说得很不对,但自己又好像难以说清他怎么不对,这可能也正是相似法的弊害吧!现在煎熬的过程总算是有了很大的收获。

【贤佳】随喜!那位义工的相似法观点基本可以在“师父”的“开示”中找到相应内容,可回阅以前分享的对《感悟人生》《苦乐人生》《觉悟之道》等系列“开示”的辨析

https://pan.baidu.com/s/1astl4w5eVy9u1Iv41T94pQ密码:f136)。

(十一)

【居士】居士发心注册的“贤佳法师书信交流”微博号今日发布的《弘一大师著述乙亥十一月在泉州承天寺律仪法会讲万泉记录》

https://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4323704812237901),这部分内容:“我们生此末法时代,沙弥戒与比丘戒皆是不能得的,原因甚多甚多!今且举出一种来说,就是没有能授沙弥戒、比丘戒的人:若受沙弥戒,须二比丘授,比丘戒至少要五比丘授;倘若找不到比丘的话,不单比丘戒受不成,沙弥戒亦受不成。我有一句很伤心的话要对诸位讲:从南宋迄今六七百年来,或可谓僧种断绝了!以平常人眼光看起来,以为中国僧众很多,大有达至几百万之概。据实而论,这几百万中,要找出一个真比丘,怕也是不容易的事!如此怎样能受沙弥比丘戒呢?既没有能授戒的人,如何会得戒呢?我想诸位听到这话,心中一定十分扫兴;或以为既不得戒,我们白吃辛苦,不如早些回去好,何必在此辛辛苦苦做这种极无意味的事情呢?但如此怀疑是大不对的。我劝诸位应好好地、镇静地在此受沙弥戒、比丘戒才是!虽不得戒,亦能种植善根,兼学种种威仪,岂不是好?又若想将来学律,必先挂名受沙弥、比丘戒,否则以白衣学律必受他人讥评。所以你们在这儿发心受沙弥、比丘戒是很好的!”

请益法师:现在的出家人是否能得戒?法师能否就弘一大师的讲述进行说明,恐在家人读此非理作意,失去对出家人的恭敬之心。

【贤佳】弘一大师所说是针对当时不学戒持戒的较普遍现象从严标准激励之语,其实并未定说,而是说“或可谓”(僧种断绝了)。按照汉传佛教历来所依行的四分律,戒体不是色法(南传和藏传认为戒体是色法,断则无传),而是非色非心法,道宣律师会通大小乘指明戒体其实是阿赖耶识的善种子(非色法,也非第六意识心法,所以说为“非色非心法”;可引生色法,从浅层也可说为“色法”),外断而可内生。《四分律藏》说戒和尚破重戒而戒子心清净也可得戒,如宋朝元照律师《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说:“受戒法中有从破戒和尚受戒,后生疑问佛,佛为决之。生疑有四,故成四句。一问:‘汝知和尚破戒不?’答:‘不知。’(佛言得戒。)二问:‘汝知彼破戒不?’答:‘知。’复问:‘汝知不合从此人受不?’答:‘不知。’(佛言得戒。)三问:‘汝知彼破戒不?’答:‘知。’复问:‘汝知不合从彼受不?’答:‘知。’又问:‘汝知从此人受不得不?’答:‘不知。’(佛言得戒。)四问如上三句,并答知。(佛言不得。)”

其他相关辨析可参阅附件《与南传法师关于汉传得戒问题的辩论》

https://pan.baidu.com/s/119eLdpvHpcI0gpf2WKoybw密码:0932)。

(十二)

【居士】前次与法师邮件中您提到“不要拿佛法做交易”的话题很有觉悟,特向您汇报自己的感受。

佛法是无上觉悟之法,是引导人们破迷开悟、脱离生死苦海的无上大法,千金不易。如果用佛法做交易,无异于自损佛法、自贬佛法,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衰微和没落。这种结果自觉可以和世间的执法执政人员倘不严格执行政策法律相比,表面看是体恤宽宥,实则败坏社会风气,失信于民。也可以类比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有时候为了融洽家庭关系,换取家人对自己有些时间、活动上的同意,会给他们买些肉食,所谓“好吃的”,但实际结果让他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信仰产生质疑,对自己的出离心产生质疑。

【贤佳】随喜省思!佛教讲“方便出下流”、“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儒家讲“乡愿,德之贼也”。有些机缘是可以、应该随顺人情的,善护他意,避人讥嫌,戒律中有相应要求或开缘,而其他很多情况下不能滥顺人情,否则深远失道误人。戒律是佛由慈悲心、般若慧制定的,是很好的中道,所以宜应以戒为师,学戒持戒。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