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1)
(一)
【释贤瀚】(20211226)今天看到“戒香斋”公众号发布举报泰和寺的文章了,我拟转发链接给M尼师,拟说:“尼师吉祥!《举报四川泰和寺负责人涉嫌破戒》昨天已由贤佳比丘以群发邮件形式传送给较多人,今日有居士将此文转发到了网路,请您知悉,或方便时转报吉祥尊者。文章在之前材料基础上增加了后来与吉祥尊者互动的内容及对此事的一些点评。感谢!”请您看是否合适。
【贤佳】可以。
【释贤瀚】末学也将类似信息内容发给释自蘗并转发链接。给M尼师的信息显示发送正常,而释自蘗拒收了我的信息。
【贤佳】(20211229)M尼师有回应吗?
【释贤瀚】M尼师一直没有任何回应,直到目前也没有。
(二)
【居士】文章《举报四川泰和寺负责人涉嫌破戒》(https://mp.weixin.qq.com/s/k8veknpx8uOCBLrdGLBR1A)下有人留言:
从事实上来论,佛陀立戒的根本是警惕,不是惩罚,也不是要摒弃。因此,“妄语”一词,我也具体请教过,如果当事人不认为自己有犯戒,那就不算犯,就算你有铁证,她认为不是或不对就没犯戒。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乎全部,只是范围与程度不一样罢了。我曾问过:“为啥授戒是只说要守什么而不清楚告知违犯的后果?就如签合同,双方应该明确权利与义务及违约条件,但授戒没有这样做。”回复是:“戒律的范畴就是告诉大家要怎么样,佛陀没有定下任何的惩罚。那些因果,并不是没有说清楚,只是那不在戒律里面写出来,在阿比达摩和经论里讲清楚了。”那意思就是:你信因果吗?信,那就没有疑问了。不信的话,那你是佛教徒吗?别人一般就这么问。
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执取于清净的僧团就是一个问题。有人的地方就有问题与矛盾。佛陀住世时,各式各样的人都在僧团里面,其中有很多是因为福利而出家。佛陀自己都没动手清理门户,我认为那就是自然法则,戒律只是给真修行的人去保护好自己的。因此,佛陀也早就明言:“佛法必灭。”执取于不灭,也是一种苦和障碍啊!还不如跳出来看看佛陀当年是持有什么态度的,更能让人理解戒律。
关于帕奥的修法,大部分国人都首先看书了,书上把基础的内容都讲了,然后再加上禅师的开示。修法,具体“菩提字幕屋”在多方面已经明说了,我就只举自己看到的例子。眉谬(注:缅甸中部城镇)的禅师直接会问:“修到哪个阶段了?”这是第一句话,没有别的前提。然后禅修者就说:“我修到几禅,看到什么……”然后禅师就简单给点指示。全部人都是这个汇报模式。帕奥禅师我没去听,不清楚,但另一个帕奥道场也是这样。第一句:“今天打坐多久,修到哪里?”然后,禅修者必答的就是:今天坐禅几个小时,看到什么……还是一个模式,基本没有别的。那你可以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有些人以为自己修行非常好,天天说自己修到哪了,有时候禅师让他反复修几遍从开始到四禅,为啥?就是没有到嘛。后来他不愿意了,说:“我都修了那么多遍了,为啥还要继续这样修?”那禅师就慈悲开示让他修“三十二身分”,结果没几天问他:“肝是什么颜色的?”想不起来。什么原因?这不很清楚吗?其实都在看书,就这么一回事。氛围加书,加开示,加内心的修行欲望,一切均达成。当然了,也许,可能,或者有真修好的,只是我没遇到。
【贤佳】可回复:
佛不会惩罚破戒者,但破戒者不忏悔、不还俗则自会堕落。僧团举治、灭摈破戒者是消减破戒者堕落地狱的罪苦,也是护持教法清净。可再看文中所引述南传经典相关内容。
又如《(南传)律藏·犍度·(第九)遮说戒犍度》说:“譬如大海有不超越岸之常法,如是,诸比丘,我为诸声闻制立之学处,我诸声闻乃至有失命之因缘亦不逾越。诸比丘!我为诸声闻制立之学处,我诸声闻乃至有失命之因缘亦不逾越者,诸比丘,此乃此法与律之第二……欢喜。诸比丘!譬如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大海有死尸,即急速运上陆地,如是,诸比丘,若人破戒、恶法、不净而有招疑讶之行,隐覆所作,非沙门而称沙门,非梵行者而称梵行者,内心腐烂、漏泄,若有如同尘芥者,则僧伽与此不共住,急速集会而举此。”(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04/N04n0002_019.xml#pN04p0319a1302)
(三)
【居士】文章《举报四川泰和寺负责人涉嫌破戒》下有人留言:
值得商榷:1.人家是比丘尼,你是沙弥尼,你说别人干什么?“僧赞僧,佛教兴”,不懂?也不内部处理,搞得居士们都知道。2.那个不是神通,有初禅就可以看到前世。又没有标榜神通。
【贤佳】可回复:
内部含糊包庇,不肯如法处理,怎么办?“僧赞僧,佛法兴”,是违背经律的滥说。
如《(南传)增支部经典·四集·(一)班达迦玛品》说:“成就四种法之愚者、昏昧不善之人,〔刻意〕保护于损伤,失坏自己,是为有罪,是智者所呵毁,又将生多非福。四种法为何?不予细察,不加明究,于不该赞叹之人漫加赞誉;不细察、不明究,而诋毁应予赞叹之人;不细察、不明究,对于不应信任之事物竟予信任;不细察,不明究,对于应予信任之事物竟然不予信任。…………成就四法之智者、贤明之善人,保护不损伤,不失坏自己,庶几无罪,不为智者所呵毁,又能生多福。四种法为何?细察、明究,不应赞誉之人不予赞叹;细察、明究,赞叹应所赞誉;细察、明究,不应信任之事物不予信任;细察、明究,应予信任之事物予以信任。”(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20/N20n0007_004.xml#pN20p0004a0701)
能见到前世,即是上人法,不论是否称为“神通”。禅定也是上人法。故意虚说自己有上人法,即是大妄语。
如《(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四》说:“长老输毗陀语诸比丘曰:‘友!我〔于一念〕忆念过去五百劫。’诸比丘讥嫌非难:‘何以长老输毗陀如是言“我忆念……”耶?长老输毗陀言上人法。’……白佛。‘诸比丘!输毗陀有是事,然其“五百劫”实〔彼之〕一生,输毗陀言真实……不犯也。’”(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01/N01n0001_001.xml#pN01p0150a0802)
(四)
【居士】文章《举报四川泰和寺负责人涉嫌破戒》下有人留言:
依南传佛教来说,吉祥尊者、M尼师、泰和寺尼回复没有任何问题。
【贤佳】可回复:
对文中追问吉祥尊者、M尼师、泰和寺尼的几个问题,他们不答,您能回答吗?
(五)
【居士】名色分别智是智慧,不是神通。智慧到了可以分辨色法、名法的时候,具备了相应的辨别能力。神通有专门的训练方法。赵朴初说《清净道论》可以入藏,您对《清净道论》所知几何?
宗教法要实际操作了,就您这样到处以自己为标杆,正见都没有,抡起大棒子到处打,只能让人一声叹息。
【贤佳】能看到前世的“名色分别智”,是上人法。禅定(四禅八定)也是上人法。虚说自己有上人法,即是大妄语,不论是否称为“神通”。
如《(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四》说:“任何比丘,未证知,而认为己有上人法,主张〔己已得〕具足正智正见,〔而作如是宣说:〕‘我如是知,如是见’,彼于其后,或被追问,或不被追问,冀望清净其罪,而如是言——‘友!我不知而言如是知,不见而言见,言虚诳妄语’者,除增上慢外,此亦波罗夷不共住。…………‘上人法’者,即禅那、解脱、三昧、正受、智见、修道、证果、断烦恼、心离盖、乐静处。”(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01/N01n0001_001.xml#pN01p0124a0101)
《摩诃僧祇律》说:“圣知见者,所谓佛及佛弟子所有知见。或自称知非见,或自称见非知,或自称知见,或非知非见。知非见者,言‘我知苦、习、灭、道’,不言‘我天眼清净,见人死此,生彼善趣、恶趣,若贵若贱’,不言‘我得天耳,过人所闻,人声、非人声,若近若远’,又不言‘我知他人心,神足凌虚,自识宿命’,是名‘知而非见’。见而非知者,自言‘我得天眼清净’乃至‘自知宿命’,不言‘我知四真谛’,是名‘见非知’。云何知见?言‘我知四真谛’乃至‘自识宿命’,是名‘知见’。”(卷第四)(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2/T22n1425_004.xml#pT22p0261a1910)
《四分律含注戒本》(〔唐〕道宣律师)说:“若比丘,实无所知(谓实无知见法),自称言‘我得上人法(自称说有信、戒、施、闻、智慧、辩才过人。人法者,人阴、人界、人入也。上人法者,诸法能出要成就也),我已入圣智胜法(自言:有念在身,若正忆念,若坚持戒,若有欲,若不放逸,若精进,若得定,若正受,若有道,若有修,若有慧,若有见,若有得,若有果),我知是,我见是(若言“天龙鬼神来供养我”,若得不净观、四禅、四空定等)’,彼于异时,若问若不问,欲自清净故,作是说‘我实不知不见,言知言见’(意欲以后悔前,用实转虚。由口造业,言了结重),除增上慢(比丘慢心,自谓得道,后勤精进,证增上果,生疑,白佛,佛言:‘增上慢人为不犯。’),是比丘波罗夷。”(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40/T40n1806_001.xml#pT40p0432a1101)
宜应以经为则、以戒为师,依法不依人,多闻阙疑,理智思察,否则可能自陷偏蔽乃至罪坑而难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