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辨张恩友的诬蔑

张恩友文说:“任何生命、非生命形式都不存在无始。一切生命皆从被赋予灵魂意识之时为始(非转生世间之日)。所以,乔达摩·悉达多认知存在明显逻辑错误,且与事实完全不符。”人类和动物生命何时被赋予灵魂意识的?是什么给赋予的吗?如果是创世者赋予的,那么创世者的生命是何时赋予的?是谁赋予的?如果创世者是自存的,没有谁赋予生命,那么创世者不就是没有起始吗?与自说的“任何生命、非生命形式都不存在无始”不矛盾吗?[……]

阅读全文

贤佳法师:一些交流讨论(20200428)

我同学当初虽然社区同意他们俩居家隔离,但他们怕影响邻居,还是选择集中隔离了,今天她的邻居代表给她发信息祝福(我们有个同学群,自从她们夫妇确诊以后同学们纷纷祈福她们,她今天发到群里感恩大家,顺便把这条信息也发了)。现在一般的邻里关系很少走动联络的,但遇到事情大家还是很关爱的[……]

阅读全文

戒律答疑谈论之十八

“认为帮家人做功德,即使犯戒也无妨”,这是倒见。帮家人布施,而家人不知、本不认可,家人得功德微弱。而长期做下去,家人一旦得知而生瞋恼,则造大罪业。即使家人始终不知,自己犯戒,难免堕落,不是不净布施所能抵救,共业也牵累家人。是为辛苦一场,自误误人。不如顺戒行善,渐渐化导家人,现世或后世感得家人护助(回向往生净土更好),如您所举有的居士儿子孝顺事例,是为正道。[……]

阅读全文

藏密的惑害及治理的相关交流讨论之二十三

汉传佛教(“显宗”)众多经典有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等教义。天台宗说六即佛,最初始的“理即佛”就是指本性清净如佛。禅宗《六祖坛经》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众生皆具佛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汉传佛教的主流观点。慈诚罗珠堪布的说法是无知或是诬说。六识心明白此理,是“名字即佛”,还需修行断除深层心识中的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即要经过“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才能“究竟即佛”。其明“当下清净”理即成佛而不需修行的说法,要么是对惑业心行无知,要么是故意欺诳以自高摄人。其“当下清净”不妨做禽兽之行,因为禽兽之行是当下清净的。也不妨堕入地狱,因为地狱是当下清净的。[……]

阅读全文

关于学诚体系的团体主义与戒律的讨论之二

违理“溺爱”放纵,其实害人。如《论语》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佛教戒律要求见人犯戒宜应适当劝谏,如果见犯粗重戒则应举治,否则自己犯戒。对“可爱的”小孩如此,对“有恩的”师友也如此。随情违道则是自误误人。如《论语》说:“乡愿,德之贼也。”[……]

阅读全文

关于举治学诚的讨论

慈悲是基于智慧,护恶其实害人,并非真慈悲。对善师不应背离,但对邪师宜应背离,否则便是“顺师叛道”,师徒同堕,即是自害,也是害师。儒家讲求忠孝,也是要求谏恶的,如《孝经·谏诤章》说:“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阅读全文

贤佳法师:一些交流讨论(20200421)

众多人信敬邪师邪法,迷信盲从,其实败坏佛教。慈悲是基于智慧,护恶其实害人,并非真慈悲。对善师不应背离,但对邪师宜应背离,否则便是“顺师叛道”,师徒同堕,即是自害,也是害师。很多人认为学诚的弟子举治学诚是不慈悲、是背师叛道,这种观点言论在佛法属于背佛叛道,在儒法属于愚忠愚孝,更让世人对佛教界大失信心,也让众多佛教徒深心迷茫。举治邪恶,深刻省思,正本清源,革弊兴善,才能挽救正信,真正兴教利民。[……]

阅读全文